
7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首場發佈會。
在介紹「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說了這樣一句話:「回顧『十四五』這五年,遇到的困難問題比預計的要多,取得的成果成效比預期的要好。」
正視困難,客觀看待成績。這樣的表達很務實,正像扎紮實實前進的中國經濟一樣。
今天的成績,就是明天進步的基礎。「十四五」成績單里,河南的分量有多重?

民企數佔全國近五分之一 以一隅見證中國經濟的活力
論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度,民營經濟佔比超過一半。本次發佈會透露的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中國的民營企業增加到5800多萬戶,比「十三五」末增長超過40%。
民營企業的快速增加,意味着中國的營商環境在不斷改善,
從河南來看,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實有民營經濟主體達1090.1萬戶。從佔比上看,佔中國民營企業總數接近五分之一。
民營企業分佈在河南的各行各業,支撐着經濟大省發揮挑大樑作用,也構成了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一部分。
2024年4月以來,河南民間投資已連續14個月高於全省投資增速。尤其今年以來,更是保持着兩位數左右的增速。這與河南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為民營企業,掃清各種發展障礙有很大關係。
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表示,「十四五」以來,中國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四梁八柱」基本建立起來。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發展信心更足,河南以一隅,見證着中國經濟的活力。

火熱的河南消費市場 展示着內需對中國經濟的貢獻
過去4年,中國經歷了國際環境劇烈變化等多重困難挑戰衝擊,但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5.5%的增長速度。
之所以如此,離不開兩個字:「內需」。
發佈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袁達指出,過去4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86.4%。可以說,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就沒有穩定向好的中國經濟。
而在河南,充滿活力的消費市場,同樣以亮眼的表現,為中國經濟向好,發揮重要作用。
細心的網友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如今每到統計部門公布月度、季度、年度經濟數據時,河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總是被媒體議論最多的數據之一。這都要歸因於河南消費的亮眼表現。
今年以來,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僅增速呈逐月加快態勢,且始終排在全國前列。
在河南人的購買清單里,電腦、手機、新能源汽車等銷量最多的產品,也恰恰拉動着相應類別的製造業,增速排在全省前列。
河南擁有近一億常住人口,超大的市場規模,火熱的消費市場,正見證着內需對中國經濟的巨大貢獻。

河南用製造業和糧食安全 支撐起中國的抗衝擊能力
如果說民營經濟和內需,構成了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一部分。那麼,製造業的鋼筋鐵骨、牢牢端在手上的飯碗,則給了中國人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都堅定不移地「辦好自己的事」的底氣。
這兩方面的成績,同樣充滿着河南分量。
在介紹「十四五」期間的成績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提到,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體系最完整的製造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這些產業基礎,讓我們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的底氣更足。
作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大省,河南以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發揮着挑大樑作用。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謝少鋒,就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專門點名河南等工業大省,「挑大樑的作用充分發揮」。
今年5月,河南的製造業門類再「+1」,補上了「其他採礦業」的空白,成為集齊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的極少數省份之一。這也讓河南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更強,製造業根基更加穩固。

發佈會上,鄭柵潔在回答大象新聞記者提問時還提到:「我們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糧食生產實現「21連豐」,去年邁上1.4萬億斤新台階。」而這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底氣和抗衝擊能力,同樣離不開河南所發揮的壓艙石作用。
(大象新聞記者 宋迎迎 於佳敏 實習生 梁奕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