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2025年06月15日18:22:04 國際 1211

2024年3月8日「離奇死亡」的波音吹哨人約翰·巴尼特如果在天有靈,一定會為一年多後的這一天痛心疾首。他用生命去揭露的真相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是最終釀成大禍。2025年6月12日,印度航空AI171航班在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附近墜毀,執飛的正是波音787-8「夢想客機」。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AI171航班的墜機事故出乎意料。僅僅在起飛一分鐘之後,飛機便開始下降,並最終墜毀在一所醫療機構內,起火爆炸。機上242人中有241人已確認遇難,只有一名幸運兒奇蹟生還。目前,已有265具遺體送達醫院,這是因為不幸死亡的還有不少地面人員。

儘管發生了這麼悲慘的事,但還有人看到了幸運之處——這一次,傷者送醫院比較方便。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這是印度航空近年最嚴重的空難之一。失事飛機由機長蘇米特·薩巴瓦爾和副駕駛克萊夫·昆達爾執飛。機長薩巴瓦爾擁有8200小時飛行經驗,副機長有1100小時飛行經驗。

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失事飛機的機型——波音787型夢想客機。787夢想客機是當前民航業正在使用的主流寬體客機,於2011年年底投入商業航線運營,以燃油消耗低着稱。這次事故打破了787客機長達14年的安全飛行記錄,給全世界1700多架正在運營的787客機帶來了濃重的陰影。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墜機消息傳來,波音盤前股價一度暴跌近9%。這對於已經連續六年虧損的波音公司而言,無疑又是一次重擊。

對於印度總理莫迪而言,這同樣是一個極具諷刺性的壞消息。在「剛買的飛機被打了」之後,民航客機再遭悲劇,事故地點還是莫迪的「政治大本營」古吉拉特邦。這下莫迪可沒辦法靠「宣講團」挽回面子了。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波音787夢想客機早晚會出事,這是波音公司前質量控制經理巴尼特用生命做出的預言。

巴尼特曾在波音工作了近30年。從2010年開始,巴尼特在波音公司負責製造787客機的南卡羅來納州北查爾斯頓的工廠擔任質量經理。這些年裡,他目睹了波音公司眾多觸目驚心的質量問題。巴尼特告訴記者: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曾經有一架787客機在飛行測試後,在水平穩定器內發現了一個梯子。一旦梯子掉在關鍵部件上,那架飛機就會成為歷史了;

他曾在在幾架787夢幻客機控制飛行的電線上發現了一串串的金屬條,如果這些鋒利金屬碎片穿透電線,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787客機的氧氣系統存在嚴重缺陷,應急氧氣系統的故障率為25%;

……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然而,就在巴尼特打算把這些質量問題提交給法庭的時候,2024年3月8日,他被發現死在南卡羅來納州自己的車內,原因被歸結為「開槍自殺」。

波音的「吹哨人」不止巴尼特一個。2024年4月9日,前波音員工薩姆·薩利普爾爆料,787客機的機身連接方式存在缺陷,這種問題可能會導致飛機在累計數千次飛行後空中解體。薩利普爾曾給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局長寫信,詳細描述了對波音公司的指控。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連續不斷的舉報引起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注意。2024年3月,聯邦航空管理局花了6周時間對波音飛機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了89項審查,其中多達33項未通過;對負責生產波音737 MAX機身的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進行了13項審查,7項未通過。

2024年4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又專門對波音公司的明星機型787「夢想客機」展開全面調查。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在此之前,「夢想客機」的多次非致命事故,似乎在預示着一次致命事故遲早會發生。

2013年上半年,兩架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787型客機在兩周內接連出現鋰電池過熱問題,全球所有這款客機一度停飛。

2019年6月1日下午,一架從美國聖何塞飛往日本東京的波音787客機,在落地前45分鐘因兩個空調系統相繼故障,14分鐘內急降萬米。

2019年8月22日,一架由東京飛往大連的波音787客機由於駕駛艙擋風玻璃破裂返航。

2022年9月1日晚,一架從上海飛往加拿大溫哥華的波音787客機,起飛3小時後因駕駛艙風擋玻璃破裂後備降。

2024年3月:南美航空787俯衝致50人受傷。

2024年3月11日,一架從澳大利亞悉尼飛往新西蘭奧克蘭的波音787客機劇烈俯衝,造成至少50人受傷。

然後,就是2025年6月12日,印度的墜機事故,成了「夢想客機」的最後審判。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波音的困境,是美國製造業衰落的必然結果。由於製造業萎縮,美國缺乏熟練技術工人,影響波音生產進度和產品品質。波音的員工素質之差,令人觸目驚心。之所以野蠻操作,毫無責任心,就是因為這些工人根本無法適應航空業的高要求。半島電視台曾經在2024年3月暗訪波音工廠,結果是發現工人中遍布癮君子,幹活的間隙明目張胆地出去抽幾口。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隨着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2015-2019年在任的印度裔CEO米倫伯格開始將飛控軟件等重要業務外包給了印度軟件企業,還將部分飛機生產線轉移到了印度。公司內印度裔員工的數量從一千多人迅速膨脹至近兩萬人,美其名曰「為波音帶來創新活力」。印度員工的素質如何,這毋庸多說。「印度病」已經被普遍認為是波音近年來持續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然而,波音公司卻依然擁有虧而不倒的神奇能力。波音每年用於遊說、「拉關係」的公關費用高達千萬美元,對象涵蓋白宮國務院五角大樓等政府機構。他們花在影響政策制定者上的錢,遠超花在改進安全系統上的投入。

與此同時,波音公司的歷史就是一部美國軍工複合體與民用航空業相互勾結的黑暗編年史。波音是美國國防部的最大承包商之一,每年從美國政府獲得的軍火訂單超過200億美元。五角大樓的高級官員與波音公司之間存在着典型的「旋轉門」現象。

「夢想客機」終成奪命航班 - 天天要聞

這種利益綁定直接導致了FAA監管的失效。波音公司甚至可以直接影響FAA的關鍵決策,包括培訓要求和安全標準。這就像讓狐狸看守雞舍,結果可想而知。

就在特朗普上任之後,波音在美國政府的扶持下,又取得了輝煌的銷售業績。在過去的5月份,僅僅一個月時間,波音就簽下了高達1250億美元的訂單,其中就包括190架787「夢想客機」,客戶遍布英國中東

當墜機事故的逝者家屬哭泣的時候,他們是否看到了一個無情的事實——正是航空業的壟斷,才讓波音公司如此無視飛機的安全,從而讓無辜的人們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才是這個世界最殘酷的事實:發達國家的霸權無所不在。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非法收受財物2.29億餘元 竇萬貴一審被判死緩 - 天天要聞

非法收受財物2.29億餘元 竇萬貴一審被判死緩

2025年7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竇萬貴受賄案,對被告人竇萬貴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對其受賄所得財物及孳息依法上繳國庫,不
F1賽車被偷了!英國站鬧出大笑話,醉漢偷走賽車方向盤後成功逃走 - 天天要聞

F1賽車被偷了!英國站鬧出大笑話,醉漢偷走賽車方向盤後成功逃走

銀石賽道所在的北安普頓郡警方日前發表聲明,指有一部參加英國大獎賽展覽的Leyton House賽車方向盤被偷走,同場還有一部退役賽點Racing Point賽車遭到破壞。警方公布一張監控截圖,畫面中顯示一名身穿邁凱倫衣服、疑似手持啤酒罐的中等身材男子踩在一部1990 – 1991年的Brabham BT59賽車座位上,並將手伸進旁邊的1990年Ley...
標籤一撕,發現竟是套路?1塊7的飲料賠出1000塊 - 天天要聞

標籤一撕,發現竟是套路?1塊7的飲料賠出1000塊

2024年12月16日,秦某在某超市以1.73元的價格購買了一瓶貼着「折扣商品」標籤的瓶裝飲料。準備飲用時,秦某想看看飲料是否過期,卻沒有在瓶身上找到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直到撕開「折扣商品」標籤,才發現被標籤掩蓋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該瓶飲料的生產日期為2024年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車?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車?

為什麼美國人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動汽車?美國人認為超越特斯拉,世界最好電動車是哪家? 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發出這樣振聾發聵的反問,看來美國媒體先覺醒了。 文章作者是一個資....
美國最高法院放行,精兵簡政計劃繼續,政府機構震蕩升級 - 天天要聞

美國最高法院放行,精兵簡政計劃繼續,政府機構震蕩升級

文︱陸棄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撤銷下級法院的限制令,允許特朗普政府推進削減聯邦勞動力、重組乃至解散多個聯邦機構的計劃。這一裁決標誌着特朗普政府在繞過國會授權、行使行政權力上的一次重大勝利,也同時拉開了聯邦政府機構改革和人力資源調整的新篇章。
金灣區人大代表履職月啟動,四級代表實地走訪調研解民憂 - 天天要聞

金灣區人大代表履職月啟動,四級代表實地走訪調研解民憂

南都訊 記者李潔瓊 7月8日,金灣區「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萬·人大代表在行動」集中履職月活動全面啟動。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深入全區各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聚焦群眾關切和「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實地走訪調研,推動問題解決。人大代表在藤山學校(暫用名)。受訪者供圖紅旗鎮:緊盯民生項目進度在紅旗鎮廣...
美歐角力升溫,德國財長表態,達不成協議就反擊 - 天天要聞

美歐角力升溫,德國財長表態,達不成協議就反擊

文︱陸棄7月初,隨着美國宣布對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14國加征關稅,而對歐盟暫時「網開一面」,歐洲輿論隨即緊繃神經。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拜爾的強硬表態則將這一懸而未決的貿易博弈推向風口浪尖。他明確警告:如果無法與美國達成公平貿易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