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銀行總行機構業務部總經理兼城市副中心分行副行長王穎,深耕金融領域24年,以實際行動詮釋金融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她助力城市建設,牽頭推出金融服務方案,優化賬戶平移系統,保障金融業務平穩過渡;推動財政數字化轉型,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系統,使北京銀行在相關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推動外埠分行開通醫保櫃面支取業務,完成醫保移動支付系統研發上線,創新便民產品,便利了百姓就醫。

「勞動精神是勞動者最質樸的堅守,也是我一直以來崇尚的工作信念。」王穎說。
剛入職時,王穎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單位,營業前的準備工作,她做得一絲不苟,在整理好工牌、妝容後,她會確保以最飽滿的狀態迎接客戶。營業結束後,她又總是最後一個離開,仔細核對賬目,保證每一筆業務準確無誤。「那時候,雖然工作很繁瑣,但每一名客戶的滿意評價,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王穎說。
隨着經驗的積累,王穎從櫃員轉崗為對公客戶經理。角色的轉換,沒有改變她對客戶的真誠和對初心的堅守。當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號角吹響,王穎積極投身其中,全力服務北京市級機關單位遷往城市副中心相關金融工作。為了給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她帶領團隊深入了解客戶需求。「我們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在搬遷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金融問題,我們就提前去解決。」王穎說。
為保障搬遷過程中金融業務的平穩過渡,王穎牽頭推出《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在市屬單位賬戶平移系統優化改造期間,她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反覆梳理平移需求,深入研究每一個細節。憑藉這種「釘釘子」的精神,他們成功完善了系統功能,優化了業務辦理流程。最終,客戶無需進行開銷戶操作,也無需改變原有賬號,即可實現無感切換,存量業務得以有序進行。相關單位對王穎團隊的專業化服務讚不絕口:「北京銀行的服務太貼心了,讓我們在搬遷過程中沒有了金融方面的後顧之憂。」
「工匠精神,就是在工作中不斷追求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王穎始終將這句話銘記於心。
2021年,《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發佈,王穎帶領團隊承擔起了北京銀行財政數字化服務系統研發的重任。在沒有任何同類系統可供借鑒的情況下,研發難度可想而知。「當時壓力很大,但我們沒有退縮,大家都憋着一股勁,一定要把這個系統做出來。」王穎回憶說,那段時間,團隊成員日夜奮戰,不斷攻克技術難題。2022年1月1日,伴隨北京銀行中央財政一體化系統實有資金賬戶功能、北京市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一體化系統投產使用,北京銀行成為全國首批上線財政數字化服務系統的銀行。
在社保新平台系統建設中,王穎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人社部健全全國統一養老保險的工作部署,北京市人社局提出社保資金撥付及待遇發放系統項目建設要求。「社保待遇關係到每一位首都市民的切身利益,每一個業務功能模塊我們都要做到精準、細緻。」王穎深知責任重大,她積極與社保部門對接,協調行內資源,整合數字化轉型技術能力。為了梳理社保端需求,她多次前往社保部門溝通交流。在研發過程中,團隊對28個業務功能模塊進行改造和新增。經過8個月的密集研發測試,2022年11月,北京銀行社保系統整體架構調整完成並順利投產,為北京市社會保險新信息管理系統的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勞模精神,可以體現為一顆愛心,它不僅是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更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大愛。」王穎用行動踐行着這份大愛。
多年來,北京銀行積極支持首都醫保事業發展。隨着非首都功能疏解,人才流動增加,醫保異地支取業務成為北京醫保客群的「急難愁盼」。「我經常接到客戶諮詢醫保異地支取的電話,他們的焦急我感同身受。」王穎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她主動作為,推動業務流程改造,並多次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政策支持。經過不懈努力,北京銀行所有外埠分行全部開通醫保櫃面支取業務,為客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醫保移動支付是國家醫保局推出的重點惠民工程,王穎負責牽頭研發北京銀行醫保移動支付業務系統。2023年,她帶領32名骨幹開發20項功能模塊,完成數據更新100餘次。最終,僅用時一個月,推動醫保移動支付1.0和2.0版本成功投產上線,北京銀行成為北大第一醫院和北大第三醫院的清算行,助力醫院順利完成醫保移動支付上線。
此外,王穎還帶領團隊主動研發創新推出北京銀行「小京就醫」「智慧住院」「互聯網醫院」等產品。「這些產品的推出,就是為了讓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金融服務。」王穎說,這些產品極大地縮短了患者排隊就診時間,得到了患者和醫院的一致好評。
「勞模稱號對我來說,是鼓勵,更是鞭策。我將繼續秉持『金融為民』的初心,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王穎說,在未來的道路上,她將繼續在金融領域發光發熱,用實際行動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