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ai預測出大糗: 新教皇根本不在候選名單上

ai工具的廣泛應用基於它比較靠譜的履歷上,但是如果黑歷史變多了,你還相信它嗎?國外許多機構在使用ai預測一些國家的大選時,經常能獲得很高的命中率,但是最近在預測新任教皇時,ai卻出了個大糗:美國紅衣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當選為下一任教皇,自選稱號是「利奧十四世」,然而這位新教皇完全不在ai的候選人名單上。
幾個世紀以來,教皇的選舉程序一直保持不變:沒有投票,沒有初選,選舉人宣誓保密。因此,研究人員根據五個世紀以來主教及其任命的繼任者的「家譜」記錄訓練了一種算法。研究人員的邏輯是,當主教或教皇決定任命一位新主教或將一位主教提升為紅衣主教時,他們的選擇可能是由共同的意識形態決定的——這種偏見可能會滲透到教皇的選舉中。然後ai通過分析135名有資格投票的主教在四個重大問題上的立場:對同性伴侶的態度、移民和貧困、天主教會與其他宗教的對話,以及地方教會領袖享有的自治程度,給出了一個妥協性的結果:伯多祿·帕羅林,他是意大利籍天主教會樞機主教,還有其他四位可能性很高的候選人。然後最終的結果讓ai和機構目瞪口呆,他們從未想像過一位美國教皇的出現。


文章鏈接:
為什麼會出現「受害者有罪論」?

在網絡世界裏,鍵盤俠是主流的輿論製造者。這個龐大而模糊的群體經常製造出一些奇怪的論調,比如常見的「受害者有罪論」:
校園霸凌是因為受害者太孤僻,「為何就欺負你不欺負別人?」
女性被侵犯是自己的錯,「為何要穿的那麼少?」
遭遇自然災害後,「為何要在那種地方生活?」
加拿大約克大學領導一項研究認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有一種類似的想法: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奇妙之處在於,這條定律用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傾向於認為自己得到的好處都是平時行善積德應得的,而不只是運氣好;用來看待他人時,則傾向認為別人遭遇不行都是平時不修德行導致厄運連連。之所以會這麼想,是因為人們的內心愿意相信世界從根本上是公平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不是這樣,人們的心理就會認為這樣不合理,從而產生焦慮。
於是為了讓自己的焦慮消失,那麼就必須讓「受害者」來扮演惡有惡報的反面典型,否則如果事實證明受害者是一位品行良好的人,他的遭遇純粹是不幸和壞人的問題,那麼「我」就必須接受這個世界非常不合理,而這時「我」又該何去何從呢?最簡單的處理方式不是去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繼續深挖受害者的黑料,甚至憑空捏造,以證明世界依然合理,「我」就不需要焦慮了。

文章鏈接:
https://www.apa.org/pubs/journals/releases/rel-rel0000565.pdf
花香引蝶傳粉,花臭同樣引蟲傳粉


參考文獻:
貓咪的「大肚子」不是因為胖


參考文獻:
點擊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查看最新學術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