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2025年04月11日17:33:05 國際 1634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林佳妮 長沙報道

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 天天要聞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現場。寧鄉經開區供圖。

四月的歐洲,春風裹挾着萊茵河畔的工業氣息,多瑙河流動的不僅是歷史的迴響,更是資本與技術交融的澎湃浪潮。

4月1日至7日,由長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工商聯主席康鎮麟率隊的長沙市經貿代表團跨越山海,以「雙向奔赴」的姿態在德國比利時展開為期7天的經貿招商活動。

這場跨國對話,不僅串聯起從慕尼黑漢諾威的創新足跡,更讓長沙在國際合作中展現「內陸開放新樣板」的獨特價值。

湘江萊茵河的招商突圍

作為湖南省首個駐外招商平台的落子,長沙經開區駐德國招商代表處的正式啟動,成為本次活動的標誌性事件。

這座設立於漢諾威的「橋頭堡」,承載着長沙對德合作的戰略雄心:一方面系統梳理園區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新能源等產業鏈圖譜,精準對接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另一方面為深耕長沙的德企提供歐洲市場拓展的「反向服務」。

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 天天要聞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現場。寧鄉經開區供圖。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聚光燈下,寧鄉高新區萬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已連續多年參展,這次聚焦展出了智能驅動系統與工業機械人解決方案。湖南省代表團在這裡駐足參觀許久,細緻察看減速機、智能機電等公司核心產品,深入了解萬鑫精工在工業自動化方面的技術創新成果。

中聯重科德國工廠二期項目的奠基儀式也吸引了歐洲裝備製造界的目光。這座達產後可年產千台高端設備的基地,不僅是湖南企業在歐首個獨資研發製造項目,更通過引入德國精密加工技術與長沙智能化生產體系,構建起「長沙設計+德國製造」的雙向賦能模式。

通道經濟催生產業升級加速度

3月25日在寧鄉經開區舉行的長沙市通道進園區暨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通道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率先為此次歐洲之行埋下伏筆。

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 天天要聞

長沙市通道進園區暨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通道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

寧鄉經開區、寧鄉高新區攜手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中外運空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物流巨頭,推動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簽訂國際物流戰略協議。通過「中歐班列+航空貨運+江海聯運」的多式聯運體系,鋰電池材料、工程機械部件等「寧鄉造」產品物流時效提升,運輸成本下降,為歐洲招商構築起「快車道」。

這種「以通道引產業」的戰略思維,在比利時的訪問中得到生動印證。

代表團考察當地百年火腿廠美潤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時發現,其從原料篩選到熟成包裝的72道工序,與寧鄉經開區食品產業園的智能化生產線竟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利時魔客精釀啤酒工廠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生物技術結合的模式,恰與寧鄉經開區楚天科技生物醫藥CDMO平台的多肽定向合成技術形成技術共振——前者在酵母活性保持領域的生物膜技術突破,後者在蛋白質穩定劑領域的納米包覆專利,共同指向生物製造底層技術的創新突破。

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 天天要聞

湖南-德國經貿合作交流座談會現場。寧鄉經開區供圖。

這種跨領域的協同效應,直接推動了中歐企業間的核心技術「聯姻」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魔客啤酒欲投資1500萬歐元,在寧鄉經開區建設比利時魔客精釀啤酒中國區總部及湖南生產基地項目。

現場,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二級巡視員黃瑤與魔客啤酒法人代表Wim Gyselen簽署意向協議,這不僅是寧鄉經開區首個歐洲食品工業外資項目,更標誌着中歐技術轉化進入「雙向賦能」新階段。

從單項輸血到生態共建 中歐技術聯姻催動「智」造「共生林」

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交匯點上,代表團在歐洲見證的不僅是技術與市場的深度耦合,更是「歐洲研發-長沙轉化-全球應用」價值鏈的實質性貫通。

此次招商活動更是創造了「飛地經濟」新模式:歐洲企業可將核心研發留在本土,而量產基地既可落戶長沙,也可通過中歐班列銜接中東歐生產基地。這種彈性合作機制,將帶動各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形成產業集群。

當「湘軍智造」對話「歐洲標準」:不靠海,何以「鏈」全球? - 天天要聞

慕尼黑工業大學。寧鄉經開區供圖。

當代表團踏上歸程,長沙國際鐵路港的中歐班列正裝載着中偉新能源的新訂單駛向前方,長沙代表團的歐洲足跡也化作一串串躍動的數據:通過洽談交流、活動推介、項目考察等多種形式,代表團赴訪了包含慕尼黑工業大學、中國外運空運德國有限責任公司、德國全德華人社團聯合會、比利時華商絲路商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歐盟(比利時)代表處及中歐創新創業協會等10餘處,新增2個簽約項目,與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魔客啤酒分別簽署合作協議……

長沙以這場跨越山海的活動為支點,撬動中歐產業合作新生態,在「雙向奔赴」中書寫內陸開放的嶄新篇章,向世界證明,內陸園區同樣能定義全球產業鏈新規則。

這場跨越8000公里的對話,不僅讓歐洲看見長沙從「工程機械之都」向「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蛻變,更讓世界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開放路徑的澎湃動能——那是一種將萊茵河畔的精密基因,注入湘江濤聲的智慧與魄力。

此刻的長沙,正以更自信的姿態,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 天天要聞

探尋跨區域非法獵捕野生動物治理鑰匙

被不起訴人的住所地和違法行為地均在不同的州、市甚至不同的省份,如何落實行政處罰?日前,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檢察院通過向異地行政機關制發檢察意見書,並以辦案為契機,實現湘黔四地聯動會簽行刑反向銜接工作協作機制,為一起跨區域涉非法狩獵行刑反向銜接案件畫上圓滿句號。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科技讓高原老人安享晚年生活

自2024年7月以來,拉薩市城關區已為1263名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家裡配備了護理床、制氧機以及床頭「一鍵呼叫」等智能設備,這些設備的數據都會連接到市級智慧養老數據聚合平台,實現統一管理,為老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與安全保障。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 天天要聞

2021年,貴州一男子靠養牛發家致富,年收入高達700多萬

2021年,貴州一男子憑藉一手獨特的養牛方法,養殖一頭牛他就能凈賺一萬多元,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他還巧妙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創立了一套以養牛為主的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通過使用這種模式,他的年收入高達700多萬元,那麼他的這套養牛方法究竟有何獨特之處呢?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 天天要聞

拉林鐵路守望者:在雪域「天路」托起365個「扎西德勒」

「回溯至2021年,青藏鐵路拉林線開通之際,我便投身到這條線路的工作當中,能夠深度參與拉林鐵路的運營,這份榮耀始終在我心間熠熠生輝。」4月1日,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攜手青藏鐵路集團公司,於拉林鐵路共同開啟「坐着高鐵看中國·尋訪藏家桃花源」主題採訪活動。身為青藏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 天天要聞

戈壁藍莓吃上「定製餐」

站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的戈壁腹地,目之所及不再是記憶中的黃沙漫卷。成片的智能溫室在烈日下泛着銀光,這片曾在戈壁荒灘種出聖女果而聞名的「戈壁田園」,如今,能讓土壤要求極高的藍莓也在此紮根,上演着現代農業最震撼的逆襲劇本。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 天天要聞

大貨車雨夜側翻 司機被困 民警變身「人梯」施救

民警翻過大貨車時發現,司機王某已從駕駛室爬出,坐在車門上。由於腿部受傷,加上氣溫低,王某全身發抖,一時無法自行脫困。於是,民警用身體靠着車身,並提出讓司機王某踩着自己肩膀,助他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