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美國再一次陷入政治地震的震中。這一次,不再只是華盛頓,而是全國50個州、海外數十座城市,超過1200場抗議集會同時爆發。20萬人走上街頭,直指白宮——不是象徵意義上的,而是真正地把特朗普與他的「億萬富翁戰友」馬斯克,推上了全民怒火的審判台。
在陰沉天色與細雨中,華盛頓國家廣場被憤怒的人潮包圍。現場組織者對媒體表示,僅華盛頓一地預計就將迎來超2萬人,這不僅是特朗普2025年1月再次就任總統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抗議,更是自他與馬斯克聯手發動政府「瘦身屠刀」以來,規模最大、怒火最烈的一次全國性反撲。
他們抗議什麼?答案簡單直白:從移民到醫保,從教育到關稅,從社會保障到關稅,這屆政府的每一項政策,都在割裂美國曾經賴以為傲的公共服務體系。而這正是民眾再也無法沉默的原因。
官僚制度「斬立決」,20萬公務員一夕成「冤魂」
馬斯克掌控的doge正在執行一項冷酷無情的計劃:砍掉一切「非必須」政府崗位,效率優先,感情靠邊。截止目前,美國聯邦系統已有20多萬職位被斬首,irs(國稅局)剛剛裁員2萬人,佔總員額的四分之一。更有甚者,社會保障局、醫保部門等本應「護老扶弱」的機構,也在這場「大清洗」中被拉上斷頭台。
一名即將滿65歲的婦女在馬里蘭州的抗議現場幾乎哭喊着說:「我從16歲就開始繳稅,這些年攢下來的不是數字,是我的生命安全網。現在他們要把它剪斷,我憤怒、我恐懼、我心碎!」
人群回應她的,是整齊而震撼的高呼:「那是我們的錢!」
華盛頓的示威人群中,有人舉着「free palestine」(自由的巴勒斯坦)的標語,也有人披着烏克蘭國旗,還有不少民主黨國會議員公開登台聲援。
一位74歲的退休律師首次走上街頭,只因對特朗普政府動刀社保系統的計劃感到恐懼:「這不是財政緊縮,這是蓄意拆解國家根基。」
另一位84歲的老奶奶在康涅狄格高舉粉紅色手工標語,聲嘶力竭地問道:「我以為我的遊行人生早已結束,直到我們碰上了特朗普和馬斯克這樣的組合。」
就在全國各地民眾冒雨抗議的同時,特朗普在哪兒?在佛羅里達打高爾夫,隨後回到他在棕櫚灘的mar-a-lago莊園——距離那場高喊「人民要正義」的集會現場不過6公里。
集會者手舉標語:「市場崩了,總統在打球。」
這不是諷刺,這是赤裸裸的現實:金融市場因其連環關稅政策劇烈震蕩,而特朗普卻用球杆回應了民眾的怒火。這種漠視,如同向國民眼中撒鹽,向良知臉上潑墨。
從柏林到巴黎,怒火跨越大西洋
不僅是美國境內,反特朗普的憤怒正在全球蔓延。歐洲的反對者早已不再旁觀,柏林、法蘭克福、巴黎、倫敦四地同時響起了反對聲浪。海外的美國人集結示威,用行動表達對「祖國已偏航」的焦慮。
他們抗議的不只是特朗普這個人,而是他所代言的一整套「強權即正義」的新政治邏輯:以行政令代替法律程序,以資本權力重塑公共服務,以個人意志凌駕體制設計。
白宮方面當然不承認問題存在。新聞助理髮來的官方聲明依舊是老調重彈:「總統始終堅定維護社會保障、醫保和老年福利,真正會毀掉這一切的,是那些想把福利發給非法移民的民主黨。」
如此回應,不僅迴避實質問題,還繼續把一切歸咎於政治對手,彷彿國家機器的劇烈震蕩是「外部勢力的鍋」。
然而,現實擺在那裡:一項項裁員令、一條條禁令、一份份被扼殺的社會合同,全都簽著特朗普的名字。
一切只是開始,還是美國末日倒計時?
此次抗議的背後,不只是對現狀的不滿,更是對未來的恐懼。特朗普重返白宮的這短短三個月里,他以《項目2025》為藍本,接連發佈了數十道行政命令,試圖徹底改寫美國政治的運行機制。有人稱之為改革,有人視之為政變。
而真正令人膽寒的,不是他現在做了什麼,而是他下一步還想做什麼。
在這場「億萬富翁導演、白宮主演、民眾買單」的政治大戲中,真正的主角,永遠不該是特朗普或馬斯克,而是那些寒風中舉着標語的人——他們才是這個國家最後的守夜人。
美國,正站在刀尖上跳舞。而刀,是自己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