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議會近日通過一項引發爭議的法案,旨在改革該國龐大的穆斯林宗教財產管理機構。由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府聲稱該法案將增強透明度,而反對黨則譴責這是針對少數族群的"攻擊行為"。
根據法案內容,印度全國24個穆斯林宗教財產管理委員會(Waqf boards)將接受重大改革。這些機構目前管理着約90萬英畝(36.5萬公頃)的宗教捐贈財產,形成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房地產帝國,使其成為僅次於鐵路和國防部門的印度最大土地持有者之一。
議會事務部長基倫·里吉朱在周三提交該法案時表示,改革將遏制腐敗和管理不善,打破少數利益集團的壟斷控制。經過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辯論,下議院於周四凌晨通過該法案,預計上議院也將於當天晚些時候批准。新法案將賦予公務員監督宗教財產管理委員會的更大權力。
內政部長、莫迪親信阿米特·沙阿強調,改革有助於"追查那些為個人利益出租宗教財產的人"。他表示:"本應用於支持少數族群發展的資金正在被盜用。"根據新規,非穆斯林將被納入管理委員會,但沙阿稱其參與僅限於"行政事務"。
反對黨強烈譴責這一改革。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指責這是"邊緣化穆斯林、篡奪其個人法律和財產權利的武器"。他指出:"雖然當前目標是穆斯林,但為未來針對其他群體開創了危險先例。"
分析人士認為,執政的印度人民黨(BJP)此舉意在鞏固其右翼印度教基本盤。該黨此前支持"清真寺侵佔印度教聖地"的爭議主張,並主導在阿約提亞被毀的莫卧兒時期清真寺遺址上建造大型印度教神廟。批評者擔憂,此次改革可能加劇印度2億穆斯林群體面臨的社會邊緣化壓力。
隨着宗教少數群體權益問題再次成為印度政治博弈的焦點,這項法案的通過,標誌着莫迪政府在推動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方面邁出新步伐,也預示着印度社會不同宗教群體間的緊張關係可能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