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同時得罪中歐,歐盟派人來華面談,有着哪些考量?對於此,中方應該如何應對呢?
現在,距離特朗普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的時間越來越近,這一次,不管是中國,還是歐洲都沒能倖免。也就是說,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捅了馬蜂窩,同時得罪了中歐。對此,中方79歲老將、前駐美大使周文重站出來應戰,他明確表示「奉陪到底」。與此同時,歐盟也派出了貿易專員來華面談。在這個時間點,歐盟的做法無疑有三層考量。
第一層,就是尋求同中國合作,緩解特朗普關稅大棒帶來的衝擊。除了即將生效的對等關稅,特朗普還決定對非美國造汽車徵收25%關稅,這對於歐盟國家的衝擊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這個時候,歐盟必須要加強同美國之外的國家合作了。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自然就成為歐盟的首選。不久之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就主動對華釋放信號,希望解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這一次歐盟的貿易官員訪華,勢必也會討論相關的合作計劃,如果中歐合作能順利進行且不斷加深的話,那對於雙方來說無疑都是利大於弊的。
第二層,就是希望中國高抬貴手。在這裡,需要提到去年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美國時任總統拜登決定對華電動汽車徵收高額關稅之後,歐盟也在第一時間選擇了跟進。對於歐盟的做法,中國進行了反制,這讓歐盟一些國家非常難受。所以,這次歐盟派人來華,其實也是想讓中國解除對一些歐盟國家的反制措施。
第三層,就是通過同中國加深合作,來向美國施壓。這個方法在這兩天印度曾經用過,對於即將生效的對等關稅,印度政府放出消息,放寬對華在貿易和投資方面的限制。其中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藉此向美國施壓。現在,歐盟這樣做,其實也有向美國施壓的意思。畢竟長期以來,美歐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美國的任何決策,歐盟都會不折不扣地跟進。在美國的戰略部署中,歐盟的作用至關重要。現在,美國開啟關稅方面的無差別收割模式,歐盟作為受害者,必須向美國表明態度。所以,同美國認定的「首要威脅」中國之間的合作,也是對美國的提醒:如果特朗普還是堅持收割歐盟的話,歐盟不排除會同中方站在一起,來讓美國的關稅政策遭反噬。
可以說,歐盟主動同中國互動,意義頗多,中方也進行了非常積極的回應。但具體來看,對於雙方之間的合作,中方還是要保持比較謹慎的態度。首先,歐盟的立場一直都不堅定。剛才也提到,美歐之間的關係是經歷非常長的時間形成的,這在短時間內想要改變,難度非常大。所以,就存在一種可能性,當看到中歐走近之後,美國如果主動對歐盟釋放積極信號的話,歐盟很有可能重新站在美國的那一邊,屆時,中歐之間簽署的合作協議恐怕又將面臨凍結的危險。要知道,剛才提到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當年就差臨門一腳,由於美國的介入,歐盟最終選擇沒有堅持繼續下去。那麼,同樣的劇情如果重演,不僅中國對歐盟的信任度會大大降低,中歐關係也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其次,歐盟對於美國的依賴無法改變,決定了中歐之間的合作充滿變數。這兩年,作為歐盟的領頭羊,法國不止一次喊出了「戰略自主」的口號,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口號喊得再多,都無法讓歐盟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尤其是在當前,俄烏衝突或將面臨大結局,如果俄羅斯獲勝的話,那歐盟國家勢必會面臨一定的戰略危機。這樣的話,不用特朗普表態,歐盟都會主動向美國示好,甚至對美國妥協的。所以,戰略方面的考量,決定了美國很可能會對歐盟予取予求。這也是中國不得不考慮的方面。
所以,對於歐盟這次訪華,中方要做的就是保持積極理性,積極回應歐盟的表態,對中歐的合作要理性看待。中方不僅僅要聽歐盟說了什麼,更要看歐盟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只有歐盟說到做到,中歐之間的互動才有意義。如果歐盟跟美國一樣口惠而實不至的話,那再多的互動也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