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賣港口的後續來了。這次的新消息,來自於李嘉誠的交易對手,美國財團貝萊德。
李嘉誠港口交易,後續來了。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從3月4日,李嘉誠旗下上市公司,香港長和發佈公告,稱已經和美國財團貝萊德擬達成協議,將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以227.65億美元的價格打包給貝萊德集團。
事情發生了以後,香港媒體《大公報》對此持續關注,大公報認為,李嘉誠的這種做法「損害國家利益」,因為港口並不是普通的產業,而是關係國家利益和戰略的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資產。
特別是在中美關係矛盾激化的現在,如果李嘉誠真的把這些港口都賣給美國,那麼美國就會在全球貿易布局上面佔盡上風,對中國的海運、國際貿易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威脅。事情也鬧的沸沸揚揚。
那麼貝萊德到底如何回應?李嘉誠港口事件的「四大結局」分別又是如何?今天我們就來繼續談談李嘉誠賣港口的後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貝萊德發聲,如何解讀?
3月31日,美國財團貝萊德發表周年股東函,首次公開評論關於和李嘉誠的港口業務。
貝萊德稱,本次交易港口交易涉及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全球每20個貨櫃就能路過這43個港口,所以這次的交易意義重大。
美國貝萊德財團
這就相當於,如果這筆交易成交,那麼貝萊德就會擁有進一步掌握在港口等基礎設施領域的話語權。畢竟是「全球二十分之一」的貨櫃。
那麼,這次交易的合作對象是誰呢?貝萊德稱,其最大的合作方,是全球最大的航運集團,地中海航運集團(MSC),以及一個叫做"TIL碼頭投資有限公司"的公司,我們簡稱TIL公司。
TIL公司簡介
MSC是意大利船王阿彭提創辦的,起家於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凈資產超1000億美元,是老牌航運公司,實力毋庸置疑。而TIL呢?本身就是MSC地中海航運的子公司。所以兩個其實就是一家人。
所以,貝萊德其實就是在解釋:李嘉誠雖然是和貝萊德合作,但是最大的甲方不是美國財團,而是意大利船王,和美國人沒有什麼關係。
地中海航運公司MSC
就算最終李嘉誠賣了港口,那麼實際上操盤的,還是意大利船王的兒子,一個叫做Diego Aponte的人來擔任總裁和主席。
此外,還有一個重點:貝萊德集團此前成立了一個基建基金,這個基金叫做GIP,而GPI本身就是貝萊德財團,為了加強在全球基礎設施領域話語權而建立的基金。所以貝萊德在函件中提到:如果此次港口交易完成,那麼「我們聯盟」,將會在全球擁有大約100個港口投資組合。
貝萊德持有GIP基金股權,GIP則負責全球基礎設施。
知道了這些信息,我們就以得到如下結論:美國貝萊德財團擁有GPI基金20%的股權,美國億萬富豪阿德巴約·奧貢萊西,是GIP的創始人。如果交易成功,貝萊德和TIL將接管李嘉誠長江和記除了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的所有港口。
簡單來說就是,最終貝萊德出錢出政治資源,然後意大利公司MSC則負責操盤參與港口運營,而貝萊德和意大利的MSC,通過GIP這個基金來擁有這些資產。
貝萊德發聲,能夠為交易洗白?
那麼言歸正傳,貝萊德其實想告訴大家,李嘉誠和自己的交易,自己只是「小頭」,意大利船王其實才是大頭,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么?我保持懷疑的態度。
根據DS的判斷,貝萊德和意大利MSC其實是合作關係,意大利MSC財團將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運營商,而貝萊德「增強了基礎設施控制權」。注意,「增強了基礎設施控制權」這個詞,非常關鍵。
為什麼中國對這次的交易非常敏感?是因為美國已經開始動手,試圖通過對全球港口的掌控,讓中國吃一個「大虧」。
2月份的時候,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就發佈政策,說「擬規定」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隻徵收單次最高150萬美元的「服務費」。
美國擬對中國船隻收取150萬美元「服務費」
這其實就像是我們玩「大富翁」。全球就那麼多港口,如果美國人買下了李嘉誠的港口,那麼當美國商務部的政策真的落地,以後中國船隻進入這些港口就會被收取「保護費」。增加中國的外貿成本,從而對中國對外出口和國際貿易,造成巨大阻礙。
當然,中國也不是吃素的。由於美國造船業非常拉胯,所以實際上美國航運公司,高度以來中國製造的船舶。儘管如此,我們也需要警惕,美國對我們港口、航運領域的制裁和打壓。
美國航運公司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船舶
所以貝萊德才會提到,此舉「增強了基礎設施控制權」。我們既可以把它理解為增強了商業上面的壟斷,那麼在關鍵時刻,如果美國政府出台相關的法案,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美國政府藉助吞併李嘉誠的港口,增強了在全球港口上面的壟斷能力?
所以,香港特區前特首、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也以「商人有沒有祖國?」發文,文中梁副主席表示:美國商人只能做、只會做符合美國利益的事,而中國也同理。
英國當時殖民香港的時候,也要求香港商人對英國經濟做出服從和貢獻。所以商人其實是有祖國的。不能簡單的「在商言商」。
到了這一步,李嘉誠港口的出售基本確定有四大結局。第一種可能就是交易正常進行。但是按照目前國家監管總局已經下場審查,媒體和輿論持續關注的前提下,李嘉誠和貝萊德想要順利交易?難度很大,而此前雙方確定的4月2日簽合同的事情,也已經推遲。
李嘉誠賣港口,引發了各界不滿
第二個結局就是修改交易方案,比如李嘉誠出售部分港口給貝萊德,而其中一些涉及中國國家利益的港口則不出售給美國,比如位於巴拿馬運河的兩個重要港口。
第三個結局則是交易徹底取消,從目前來看,取消交易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這事兒也得考慮李嘉誠的想法:既然李嘉誠想賣,那麼內地國企是否能夠接下李嘉誠的這部分資產?像巴拿馬運河港口這種重要的資產,國企買下來的壓力,其實是很輕,完全可行的。
最後的第四個結局,就是港口分拆,從目前來看,這個概率是最大的,一些位置敏感的港口可以賣給內地國企,最終由國有資產來掌控這些戰略港口,而一些不怎麼重要的港口,也可以賣給貝萊德。
李嘉誠的港口,國企吃下來,完全是可行的
其實從時間來看,李嘉誠和貝萊德財團還有非常多的時間。而涉及到如此大規模的資產交易,反壟斷的審查和手續必然不會少。
這事兒既然已經鬧大,必然沒有悄悄塵埃落定的可能,我也會第一時間持續跟蹤李嘉誠港口交易的後續。我希望最後,能看到一個對中國有利的最終結果。
------------------------------------
【櫻狼財經】探尋熱點背後的真相,歡迎點贊、評論,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