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聚焦農村移風易俗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改善農村社會風氣、提升農民生活品質、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措施。將移風易俗作為深化農村改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體現了中央對農村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高度重視。

其中,關於「殯葬改革」的表述值得關注。
一是文件提出「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
這種提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的。
通過梳理髮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有5年提到過關於「殯葬改革」的內容,分別是:
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化農村殯葬改革,依法管理、改進服務。」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深化農村殯葬改革。」
2021年提出「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
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推進農村婚俗改革試點和殯葬習俗改革」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提出要「推進農村喪葬習俗改革。」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於「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的提出,顯示出國家對殯葬改革的高度重視,並且這一表述相較於之前的文件有了更深的內涵和更廣的適用範圍。
首先,「深化殯葬改革」相較於往年的「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去掉了「農村」二字,這就意味着殯葬改革的範圍不再局限於農村地區,而是面向全國所有地區,包括城市和鄉村。這一變化反映了國家對殯葬改革全面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旨在推動全國範圍內的殯葬習俗和方式的現代化、文明化。
其次,「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是今年文件的新增內容,表明殯葬設施更加註重公益性和生態性。
生態安葬是一種環保、節約資源的安葬方式,符合當前國家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而公益性則強調了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安葬需求,減輕群眾的經濟負擔。
具體來說,這一表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
推動殯葬事業綠色發展:隨着人口的增長和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傳統的殯葬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因此,深化殯葬改革,推動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是實現殯葬事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需求: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轉變,人民群眾對殯葬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一方面,國家通過各種獎補政策鼓勵生態葬法;另一方面,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可以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環保、節地、經濟的殯葬選擇,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人民群眾的殯葬需求。
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殯葬改革不僅關乎民生,更關乎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可以引導人民群眾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喪葬觀念,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深化殯葬改革,推進公益性生態安葬設施建設,不僅有助於改善鄉村環境,提升鄉村形象,還可以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可以說,這一表述不僅回應了當前殯葬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更是為推動殯葬事業朝着更加文明、綠色、節地的方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文件還提出「持續整治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
實際上,在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了「持續推進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綜合治理。」值得一提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僅有這2年明確提出了關於「農村散埋亂葬的治理措施」。
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建造墳墓。一些地方的殯葬管理辦法也有明確規定,禁止將骨灰盒裝入棺木再行土葬。
整治散埋亂葬不僅是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塑造文明鄉風的關鍵一環,更是引導摒棄封建迷信和陋習,樹立科學、健康、文明的喪葬觀念的重要途徑。
202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提出了「推進殯葬安葬設施建設」與「持續整治散埋亂葬等突出問題」兩大任務,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推動鄉村文明建設的重要框架。


黔微普法的粉絲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