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歐盟27國終於統一了戰線,扛起了反對特朗普的大旗,醞釀著要打響關稅報復的「第一槍」。
自從特朗普上台以來,美歐關係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方面,在經濟層面,特朗普宣布了25%的鋼鋁進口稅,對盟友無差別的揮動關稅大棒,就連歐盟也難以倖免。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歐盟高層
另一方面,在安全領域,特朗普施壓北約成員國提高國防開支,這一開支的比例要佔到gdp總量的5%,否則美方隨時可能考慮「退出北約」,等於是在軍事層面給了歐盟沉重一擊。
如果說上述這些都還在歐盟「可承受範圍」之內的話,那麼美國副總統萬斯在慕安會上的一通發言——直言「歐洲最大的威脅並非俄羅斯,而是來自於內部問題」,就無疑是在價值觀層面,加速了跨大西洋聯盟的崩潰。
美國在歐洲數十年的戰略布局,在特朗普上台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就開始搖搖欲墜,最擔心的不是美國的建制派們,而是歐盟本身。
自從馬歇爾計劃以來,歐盟對美國就幾乎形成了「路徑依賴」,構建「價值觀同盟」已成為心照不宣的默契,然而現在特朗普卻要親手打破這一切,被逼到牆角的歐盟,終於扛起了反對特朗普的大旗。
美國總統特朗普
歐盟對美國展開報復的「第一槍」,首先就體現在關稅層面。歐盟近日發表了一份聲明,對美國作出了罕見的嚴厲批評,斥責特朗普政府無差別加征關稅的做法,是對自由貿易規則的破壞,並表示將對此作出堅決回應。
緊接着,歐盟就開始醞釀具體的報復措施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由馮德萊恩領導的歐盟委員會,已經同意儘快舉行有關討論,加強對進口農產品的限制。
考慮到歐盟進口的農產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美國,歐盟此舉被視作為「旨在回擊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三名匿名歐洲官員已經透露稱,歐盟的早期目標可能會對準美國的農作物。
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馮德萊恩在美歐關係中,長期扮演着一個「在中間遊走」的角色,很多時候都被視作為「美國的利益代言人」。
馮德萊恩和特朗普
但是這次歐委會率先行動,展開有關針對美國農作物加稅的討論,恰恰也說明美歐之間的裂痕不斷擴大,以至於馮德萊恩「走鋼絲」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特朗普奉行「利益至上」,強調「美國優先」,對盟友們也毫不手軟的態度,令一些原本的「美國利益代言人們」感到膽寒,所以態度發生一些微妙變化,也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只不過對於歐盟潛在的報復舉措,特朗普卻顯得不以為然,直言自己完全不介意,還稱「歐盟這樣做只會傷害到他們自己」。
而且美國現在已經開始研究起「對等關稅」了,按照特朗普的說法,也就是「對方向美國收多少錢,美國就向他們收多少錢」。
如果這一措施落地,歐盟的處境或許會更糟,唯一的解決方案就在東方,也正因如此,包括馮德萊恩在內的歐盟高級官員們,近期頻頻向中國釋放出加強合作的信號。
中歐關係
但光是表態還不夠,歐盟若是真有跟中國加強合作的誠意,就應當首先做到理性務實的看待中國的發展,如此才更有利於中歐關係的穩定發展,同時也能進一步助推歐盟擺脫對美國的長期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