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2025年02月14日11:50:36 國際 2687

小時候,每到大年初三,我總會滿心好奇,為啥這一天和初一初二不太一樣呢?大年初一,全家熱熱鬧鬧地拜年,迎接新年的第一縷祝福;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滿是溫馨的團聚畫面。可初三一到,氣氛似乎悄然有了變化 ,有些人家大門緊閉,也鮮少有人外出走動。那時的我,心裏滿是疑惑,纏着長輩問個不停,可得到的答案總是模模糊糊,反而讓這份好奇愈發濃烈。

如今長大了,每逢過年都會跟家裡的娃講每一天的習俗,小傢伙聽得入迷,我認為這是延續傳統文化特別好的機會,通過這些內容,也讓他感知到節日的儀式感,更加熱愛生活。轉眼就是大年初三了,你還記得在這天有哪些獨特的風俗講究嗎?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大年初三——赤狗日

對於大年初三來說,這是一個不太討喜的名字。這一稱呼源於古老的神話傳說,據說赤狗是熛怒之神,是一隻紅色的狗,作為天神的使者,負責巡視人間善惡 。因其性格暴躁,就像夏日的天氣,變幻莫測。古人認為在這一天遇到它的人便沒什麼好事,可能會惹禍生事,招來赤狗神的怒火,帶來不幸。所以也就有了人們足不出戶的傳統。

同時在南方地區,人們會在初三早上貼 「赤口」,祈求一年到頭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避免各種不幸的災難。所謂「赤口」, 一般用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 「出入平安」「等吉祥話,在門頂上貼好,猶如將「不順」封印起來。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圍繞着「赤狗日」,民間還流行着很多的禁忌,人們希望通過這些內容,能夠規避不好的事情,既是希望在赤狗日能夠平安度過,也祈禱新的一年能夠順風順水。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一起來看看是哪些事吧~

1、不拜年訪友

傳說中,初三這天去給誰拜年,就會和誰吵架,容易引發口角紛爭,破壞新年的祥和氛圍。再加上 「赤」 字有 「赤貧」 的含義,人們覺得在這天宴客,可能會沖犯 「赤狗」,從而招來貧窮。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有體現,像在江西南昌地區,如果大年初三有人不請自來,主人家往往會不高興,認為這會給來年帶來諸多不順 。這種習俗體現了人們對新年平安和諧的渴望,希望在新的一年裡避免爭吵和衝突,保持家庭以及人際關係的和諧。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2、不說髒話惡語

作為「赤狗日」,那麼在這天的言行舉止都要注意。家人之間要彼此尊重,不說出格的話,開玩笑或是討論問題時也要有限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小孩子也要避免吵鬧大喊,家長要耐心做好引導,避免說出髒話,惡語,消極的詞彙等。以免給新的一年帶來不好的開端。

新年期間,人們本就希望營造一個歡樂、和諧的氛圍,髒話的出現會瞬間打破這種美好,引發矛盾和衝突,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也會破壞自己的心情 。而且,當我們習慣在特殊日子裏注意言辭,久而久之,也有助於提升個人的修養和素質,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更加文明地與人交流 。從而更好地維繫人際關係,那麼處理事情的時候自然也能更加順利。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3、不睡太晚

在赤狗日這天,保持安靜祥和的狀態,是對傳統的尊重,也能為新的一年積攢福氣 。同時從養生角度來看,早睡早起也是對身體大有裨益的。前兩日人們都很累了,睡得比較少,那麼到了初三要好好補補覺,讓體力恢復起來。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同時大年初三還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為了讓老鼠順利結親,人們會特意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早早熄燈睡覺 ,避免打擾到它們。人們認為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老鼠可能會來禍害這一家,讓這一年都不得安寧。所以在初三的晚上,人們都早早地安靜下來,早早入睡。這些內容寄託着人們對來年生活的美好期許,希望生活平安順遂,遠離紛爭和打擾。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4、不用剪刀和刀

剪刀作為一種利器,在日常生活中雖然實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在新年這個吉祥的日子裏,人們格外注重平安吉祥。同時在使用剪刀時,其開合的動作,就像人們爭吵時不停開合的嘴巴,容易產生誤會和麻煩。因此這一整天都要避免使用剪刀,希望能在新的一年裡保持家庭和睦,遠離爭吵和糾紛。

不是迷信,明日年初三「赤狗日」,最不能做4件事,記得告訴家人 - 天天要聞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如果您喜歡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贊,關注和轉發。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 天天要聞

【海外智庫觀察-美國】中美與國際組織的AI治理標準之爭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海外智庫觀察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在全球範圍的迅猛發展,圍繞其治理的國際競爭也愈發激烈。AI治理不再僅僅是技術管理問題,更成為國家軟實力輸出、規則制定權爭奪以及地緣政治博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中美兩國以不同的治理路徑和制度邏輯,試圖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國際電信聯盟...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 天天要聞

文化強市再添新平台!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

近日,東莞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正式試運行。作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十大文體設施之一,基地是文化強市建設和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台,對傳承紅色基因、打造文化品牌、擦亮城市名片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全市學習傳承東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 天天要聞

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繞亞洲國家轉了一大圈,就是進不來中國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亞洲行程成了個大新聞。這哥們兒坐着專機跑了一圈,去了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還參加了東盟外長會議,可就是沒來中國。咋回事兒呢?這背後有啥故事?先說說這人吧。魯比奧,1971年5月28日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家裡是古巴移民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 天天要聞

俄烏打了三年,打窮了三個國家,富了三個國家,中國也在其中

俄烏戰爭打到今天,已經整整三年了。從2022年開打到現在,這場仗不僅把烏克蘭和俄羅斯自己搞得焦頭爛額,還把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攪得天翻地覆。有的國家被打得喘不過氣,有的卻趁亂賺得盆滿缽滿。中國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沒閑着,在這場亂局裡找
澳大利亞外交超出預期,將考慮中美間平衡戰略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外交超出預期,將考慮中美間平衡戰略

最近在北京開了會,是學術共同體第18次會議,我2008年參加過他們第一場會議,沒想到一晃17年過去了。第一次會議的時候還記憶猶新,當時幾百上千名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匯聚一堂,感覺交流起來非常暢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