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國迎來了又一場「特朗普現象」的回歸——這一次,不再是美國政治的旁觀者,而是重新登上了白宮的舞台。四年前,他因激進的政策和充滿爭議的言辭將世界推向了風口浪尖,而如今,特朗普似乎更加堅定地要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理念,繼續引領這場政治變革。
2025年,美國的命運再次交給了這位爭議性人物——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將引發世界的深遠震蕩。而我們,也許將見證一場比上次更為激烈的政治風暴。
那麼,這一次他會帶來什麼樣的震撼?
2017年 1月 20日,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
向商業大亨宣示權威
特朗普上台前曾揚言要整治一些與他關係不好的商業巨頭,並且準備將他們送進監獄。然而,在大選後,這些大亨們似乎並不打算等待「懲罰」降臨,而是主動向特朗普示好,力求在未來的政治風暴中獲得寬容與庇護。首先,扎克伯格在大選結束後便急忙赴海湖莊園,試圖通過表達忠誠來博取特朗普的原諒。作為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並未直接與特朗普對抗,而是選擇投降,主動向特朗普的總統就職基金捐款100萬美元,表達感激與悔過之情。這一舉動迅速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扎克伯格的「低頭」也激勵了其他科技界及商業大佬們相繼行動,亞馬遜的貝索斯、谷歌的皮奇、輝瑞的高層等紛紛向特朗普捐款,金額與扎克伯格相當。
然而,特朗普並不會忘記誰未曾捐款,他對於這些捐款的處理將更加精確。如果某些商業大亨選擇不捐,特朗普必定會通過各種方式讓他們感受到他不滿的壓力。而這一系列捐款背後,顯然隱藏着更多利益交換的潛規則。總統就職基金名義上是用於總統的政治活動,但其背後其實充斥着「政治獻金」與利益交換的灰色地帶。特朗普通過這一基金,不僅在資金上獲得了支持,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些「獻金」鞏固了自己的政治影響力。
向lgbt群體開炮
特朗普對於lgbt群體的態度,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在2024年12月22日的鳳凰城演講中,特朗普明確表示,他將簽署行政命令,徹底終結對兒童的性別認同問題的干預,禁止跨性別議題進入軍隊、學校等公共領域。此外,他還表態將限制男性跨性別者參加女性體育項目,並宣布美國政府將只承認男性與女性這兩種性別。這一系列表態不僅引發了lgbt群體的強烈反應,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於特朗普是否會帶領美國走向更加保守的討論。
特朗普的這一政策,將對美國軍隊造成不小的衝擊。長期以來,美國軍方一直推崇多元化與包容性,禁止lgbt群體的行為無疑會削弱軍隊的士氣,並可能導致軍方士兵人數的減少。此外,特朗普對於lgbt群體的打壓,也將進一步激化美國社會的分裂,尤其是那些支持性別平等與多元文化的群體,可能會與特朗普產生更為激烈的衝突。
收緊移民政策
特朗普重新上台後,移民問題依然是其重要的施政目標之一。早在2020年總統大選時,特朗普便明確表示將對非法移民展開嚴厲打擊,計劃重新審視移民政策並加強邊境管控。2024年12月8日,特朗普在接受nbc採訪時提到,他將廢除現行的移民政策,特別是那些限制在特殊場合不能抓捕非法移民的條款。未來,無論非法移民身處教堂、學校、醫院還是葬禮等特殊場合,特朗普都將堅決執行「抓捕」命令,並且毫不留情。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明確表示,他將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處理非法移民與美國出生的「美國公民」問題。特朗普提到,如果非法移民的孩子在美國出生,根據現行法律,其將被視為美國公民,但他打算通過修改相關法規,拒絕這種自動取得國籍的現象。他的目標是通過這種方式打破移民在美國定居的「合法性」,進一步限制非法移民進入美國的通道。
拓展美國全球影響力
除了國內問題,特朗普也在大力推動美國在全球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在外交方面,特朗普曾公開威脅,如果美國的盟友不能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美國將退出北約。這個威脅並沒有得到歐洲盟友的積極回應,特朗普的態度愈加強硬。2024年12月6日,特朗普再次重申,如果北約成員國無法滿足這一要求,退出北約將是不可避免的。不到半個月,特朗普甚至將要求提升國防開支的標準從2%提高至5%,這一舉措無疑讓北約成員國倍感壓力。
在特朗普的計劃中,北約的軍事責任將由成員國共同承擔,而美國將不再承擔過多的財政負擔。與此同時,特朗普也表示,他將在未來加強與亞洲、非洲及拉美地區國家的經濟聯繫,特別是通過推動自由貿易協議及戰略合作,進一步推動美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重新審視全球領土資源
特朗普不僅關心美國在全球的軍事與政治地位,他還表達了對全球資源與領土的極大興趣。2024年12月21日,特朗普公開表示,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戰略資產,早在1914年,巴拿馬運河便由美國控制,但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巴拿馬將其重新收回。特朗普誓言要「收回」這一重要的海上通道,理由是「美國遭遇了欺詐」,他將採取一切措施確保巴拿馬運河「歸美國所有」。
此外,特朗普還在12月22日宣布美國將採取行動,要求控制格陵蘭島。他的聲明再次引起了丹麥政府的強烈反應,丹麥國防大臣回應稱,美國的行為是對國家主權的侵犯,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對格陵蘭島的控制要求。儘管如此,特朗普並沒有因為這些外交挑戰而退縮,反而將其作為談判籌碼,要求各國接受美國在全球資源和領土上的主導地位。
削減政府開支,精簡聯邦機構
在特朗普的計劃中,國內改革將成為其執政初期的重要內容之一。作為一位商人,特朗普始終推崇效率與節約。他計劃大幅度削減聯邦政府僱員的數量,預計將有超過75%的政府崗位被裁撤,節省的財政支出將用於其他領域。與此同時,特朗普還表示將關閉或合併多個政府部門,包括教育部、聯邦調查局及國稅局等重要機構,這一改革方案雖然充滿爭議,但特朗普依然堅持認為這是提升政府效能的必要之舉。
除了機構精簡,特朗普還提出將聯邦政府辦公地點從華盛頓遷移到其他地方,減少行政成本,並為各州增加更多的自治權。教育政策將由各州自主決定,特朗普認為這是提升教育質量、減少政府干預的有效方式。通過這些改革,特朗普意圖將美國政府的規模大幅縮減,以便更有效地推進經濟與社會改革。
加碼中美博弈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毫無疑問,中國將依然是其政府外交政策的重點對象之一。在特朗普任內,曾展開了一場震撼全球的中美貿易戰,並且對中國進行了多輪關稅施壓。2024年,特朗普再次表態,他將繼續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特別是在半導體、科技公司與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他要求美國企業和盟友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
2024年12月14日,特朗普在美國企業聯合會的講話中表示,美國將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尤其是在科技和製造業領域,力求將重要產業鏈回歸美國本土。他指出,中國政府操控的產業鏈以及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正在威脅美國的經濟獨立性。特朗普提出「美國製造」計劃,將通過出台政策激勵美國本土生產,並鼓勵美國企業把生產線帶回國內,以減少對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依賴。
對於中美貿易戰,特朗普也明確表示,他將要求中國履行此前協議中的所有條款,並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減少中國企業在美國市場的份額。特朗普還威脅,如果中國沒有兌現承諾,美國將再次加征關稅,並對中國技術公司實施更為嚴格的制裁。他尤其對中國在人工智能和5g技術領域的進展表示擔憂,認為這些領域的技術突破會威脅到美國的全球科技霸主地位。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宣布,美國將推動全球供應鏈的「去中國化」。他在12月10日的一場演講中提到,美國將與東南亞、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等國家加強合作,設立新的生產基地,以避免依賴單一的中國市場。這一政策不僅影響到中美貿易,也將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塑造供應鏈結構,可能會導致一些行業的生產成本上升,且美國企業將面臨更為複雜的國際環境。
強化軍事與科技力量
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將繼續偏重於軍事與科技力量的強化。回顧特朗普2016年競選時提出的「重建美國軍力」口號,我們可以發現他並沒有放鬆對軍隊建設的關注。2024年,特朗普明確表示,在恢復經濟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增強美國的軍事優勢,尤其是海軍、空軍及戰略導彈力量。
12月16日,特朗普宣布將增資國防預算,重點投資超高速戰機、無人駕駛飛行器以及新的戰艦,同時還將推進新一代核潛艇的研發。特朗普強調,美國要在未來的戰爭中保持「絕對優勢」,而「絕對優勢」的基礎就是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與軍事現代化。他特別提出,美國需要在太空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並通過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形成太空防禦網絡,防止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對美國造成威脅。
此外,特朗普提出的「太空軍」計劃,將繼續得到推進。他承諾將繼續加大對太空技術研發的投入,尤其是通過私人企業與軍方的合作,提升美國在太空領域的科技水平。特朗普還提到,美國將把「太空軍」擴展到一個新的戰略層級,使其成為全球力量投射的重要支撐點,確保美國能夠在任何衝突中先發制人。
為了加速軍事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特朗普提出將軍工企業與科技巨頭公司聯合起來,組成強大的創新聯盟。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推動軍事技術的進步,也將促進美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在特朗普看來,科技與軍事是國家安全的核心,而美國的未來發展將依賴於這兩個領域的持續進步。
增加國內經濟刺激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繼續在2024年獲得貫徹,他將實施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力求推動國內經濟增長,並保障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特朗普在上任初期曾提出減稅政策,2024年,他計划進一步削減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尤其是針對中小企業,特朗普提出了大規模減稅計劃,以刺激投資和消費。
12月18日,特朗普在一個經濟論壇中表示,美國的稅收政策將以「低稅、高效」為核心理念,推動更多企業迴流美國。他計劃通過簡化稅制,減少繁瑣的稅務審批程序,使企業能夠專註於創新和生產,而不是負擔過重的稅務壓力。此外,特朗普還提到,他將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在未來四年內投入數萬億美元,用於修復美國的道路、橋樑以及公共設施。
特朗普的這一經濟刺激政策,意在通過擴大公共投資、增加私人投資以及減稅來提高美國經濟增長率。同時,他也會加強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如綠色能源、人工智能和5g通信技術等領域,力圖在新興產業的競爭中搶佔先機。特朗普認為,通過加大對這些高科技產業的投資,美國不僅能夠維持經濟增長,還能在全球市場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
特朗普面臨的挑戰
特朗普的計劃無疑會面臨許多挑戰。首先,國內的反對聲音將更加響亮。儘管特朗普的支持者對他的政策極為熱衷,但反對者則對其政策提出了諸多質疑。尤其是在lgbtq+群體、移民權利團體以及少數族裔群體中,特朗普的政策會引發更大的反彈。隨着2024年總統大選臨近,特朗普在一些關鍵州的選情可能會受到這些社會議題的影響,尤其是城市地區的選民可能會更傾向於支持民主黨候選人。
此外,特朗普一系列保守主義的政策,也可能會導致共和黨內部出現分歧。一些共和黨溫和派議員對特朗普過於激進的政策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會疏遠中間選民,從而影響選舉的結果。面對這種壓力,特朗普需要更加精準地平衡政策內容,既要滿足核心選民的期待,又要避免過度激化社會矛盾。
更為複雜的是,美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夠在特朗普的政策下恢復強勁增長。儘管特朗普的減稅與刺激計划具有吸引力,但過度的政府開支和高債務問題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甚至可能導致財政赤字的進一步擴大。美國的經濟能否在高科技與軍事投資的帶動下持續增長,將是特朗普面臨的重大考驗。
特朗普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重返白宮,更重要的是通過實施其一系列「美國優先」的政策,使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重新建立霸主地位。他將繼續加強對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打壓,推動更加極端的外交政策,同時實施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國內改革。無論特朗普的政策最終結果如何,其所帶來的爭議與變革,都將在美國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儘管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壓力和挑戰,特朗普似乎並不畏懼,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捍衛「美國優先」的理念。2025年,特朗普無疑將繼續成為美國政壇最為複雜且具有爭議的人物,而他的政策與行動也將決定未來幾年的全球政治與經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