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結束戰爭的關鍵」
在採訪中,澤連科不僅承認中國在現行國際關係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並再次複述了澤連斯基先前的表態,稱烏克蘭「沒有、也從未將中國視為對手」,而是將中國當作解決衝突的朋友和夥伴。
澤連科這番表態,尤其是那句「烏方考慮參加由中方主持,且俄烏雙方都出席的峰會」,應該是瑞士烏克蘭和平會議結束後,基輔方面首次對我國提出的和會舉行條件,以及和平倡議釋放出積極信號。
至於烏克蘭政府的態度為什麼會出現180度大轉彎,這當然與瑞士峰會的失敗有關。瑞士和烏克蘭籌辦這場峰會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討論如何解決俄烏衝突,而是各取所需:瑞士需要一場權威的國際會議重塑自己中立國的「人設」,而烏克蘭則希望爭取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孤立俄羅斯。
俄烏談過一次,但被英國攪黃了
就像先前所說,這不是西方和烏克蘭首次以「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名義召開國際會議,受俄烏衝突引發的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影響,起初「全球南方」國家還對峰會解決危機抱有期待,但會議舉行次數一多、時間一長,各國都發現西方和烏克蘭籌辦的峰會實則是掛羊頭賣狗肉,只談逼人站隊、不提如何解決衝突。
而這正是導致瑞士和平峰會失敗的主要原因,而且更戲劇性的是,在聯合聲明發表階段,伊拉克和約旦等多個國家乾脆撤回了簽字。
俄媒對瑞士峰會的評價非常犀利
峰會結束後,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托馬斯-格林菲爾德有句話說的很直白,「瑞士會議不是正式談判,解決俄烏衝突仍需要俄羅斯和烏克蘭雙方參與」——可見,就連美國都沒將這場峰會當回事,它能解決什麼問題也可想而知。
現在烏克蘭恐怕也意識到這一點。先前澤連斯基解決俄烏衝突的方式,說白了就是拉人站隊,「只有爭取越來越多的國家,乃至俄羅斯盟友站在烏克蘭這邊,普京才會感受到壓力結束戰爭。」
但西方和烏克蘭主導的國際和平會議接連失敗表明,歐美的「黃金10億人」無法代表國際社會的民意,所謂的「給俄羅斯最後通牒」至今也沒有讓普京撤軍。
所以,結束俄烏衝突終究需要烏克蘭和俄羅斯共同坐下來談談,這也是為什麼近期澤連斯基的「畫風」與新加坡「香會」時截然不同,開始反覆念叨「我相信中國可以幫助烏克蘭。」
明年美國總統要不是拜登的話……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澤連斯基不能光動嘴皮子功夫,而是需要拿出行動和誠意證明這一點。我國早在去年就已經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12條建議,之後中國和巴西又達成了6點解決衝突的共識,得到超過100個國家積極回應——如果澤連斯基有意參加中國舉辦的烏克蘭和平會議,那就應該仔細考慮一下中方的建議。
西方媒體有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叫「留給俄羅斯的時間不多了」,這句話反過來也同樣適用於烏克蘭,現在距離美國大選還有不到6個月的時間,「特朗普因素」將成為俄烏局勢的最大變數之一。如果烏克蘭無法在此之前解決衝突,失去了最大「金主」的支持後,也就意味着澤連斯基將不得不面對俄羅斯要求更大的談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