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十餘天的鋪墊和預熱後,伊朗的報復終於來了。當地時間4月13號晚間,伊朗出動大量無人機和導彈對以色列本土發動襲擊,其中超100架無人機在以色列領空外被美、英攔截,但在伊朗的飽和攻擊下,仍有約一半導彈成功突防、命中目標,耶路撒冷、貝爾謝巴和迪莫納等多個城市出現巨大爆炸。當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表聲明釋放三點信號,一是明確指出此次打擊行動是對以色列襲擊伊朗外交機構的回應,襲擊目標是以方重要軍事目標且成功達成;二是警告美方不要對伊報復,否則會招致伊朗的「果斷回應」,要求美方遏制以色列的「邪惡行徑」,三是如果中東任何國家開放領空或借道給美以,方便其對伊朗發動攻擊,同樣將遭到伊朗的報復。
梳理伊朗的此番行動,可以說是周密部署、謹慎行動、見好就收,統籌了國際國內、經濟外交和地區局勢等多個因素。首先是高舉「義旗」在國內做廣泛動員,同時在聯合國等國際層面表明態度、佔據國際輿論的主動權;其次派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旋風訪問阿曼、敘利亞等國,團結「抵抗之弧」中的各國立場;最後在伊朗襲擊之前,中國已接到「求援」信號,美國務卿布林肯同中國、土耳其和沙特三國外長緊急通話,希望「勸伊朗不要打擊以色列」,藉此機會伊朗摸清了大國態度,尤其是王毅外長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襲擊、強調伊朗和敘利亞的主權應當得到尊重之後,伊朗終於吃下「定心丸」。
最難能可貴的是,伊朗在襲擊過後果斷收手,其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發文表示對以的襲擊可視為「已結束」,保持了戰略克制並亮明了控制局勢升級的積極態度,在整個過程中,伊朗展現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與過去不計後果的莽撞作風相比,已經判若兩人。伊朗的襲擊行動一方面對本國民眾和伊斯蘭世界有了交代,一方面對以色列形成了巨大震懾,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迅速召開緊急戰爭內閣會議,並躲進地道避免受到波及。
伊朗的行動師出有名且佔據國際大義,美以如何反應進退兩難,美方如果充當以色列的「打手」對伊朗對等反擊,勢必將擴大中東戰局進而深陷戰爭泥潭。目前白宮方面已表明態度,重申了對以色列的「堅定支持」,稱將幫助其抵禦來自伊朗的「威脅」,但絕口不提「報復」二字;以色列戰時內閣正在開會,討論如何回應伊朗的襲擊,從內塔尼亞胡的處境來看,大概率不會忍氣吞聲,否則勢必被國內的民意和反對派所清算,最後就看美國對以色列的掌控有多大了,以色列已經成為了霸權的「軟肋」和負資產,不論如何取捨,對美國的國力和聲望都是巨大打擊。
伊朗軍隊已進入最高戰備狀態,時刻應對美以的後招,在國際社會的一片反以浪潮下,沙特等遜尼派國家不會公開支持美以、自絕於伊斯蘭世界;目前黎巴嫩真主黨、胡賽武裝和伊拉克民兵武裝均已參戰,伊朗的援軍全部到位,隨時做好對以三面圍攻的準備;除軍事打擊外,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還有暗招,大結局是否要來?以色列是否要引發中東乃至國際局勢的大變革?現在球在內塔尼亞胡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