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不久前,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項計劃:將在2024年在南鳥島海域進行稀土開採試驗。據獲悉,日本南部海域南鳥島海底可探明的稀土儲量驚人,可滿足全球數百年的需求。不過這些稀土,埋藏在6000米的海底,想開採的話,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而日本政府開採海底稀土的消息,也在日本國內引發巨大爭議。日本民眾主要爭議點有兩點:
其一是當前日本海底稀土採集技術並不發達,恐怕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其收益並不一定能抹平投入的成本。
其二,大面積開採海底稀土,有可能破壞海底地形,進而引發地震等地質災害。
好巧不巧,最近,日本《現代商業》雜誌,刊登了一期標題為《「南海海槽大地震」將令日本處於「震驚狀態」,損失規模極其巨大》的文章。內容是對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模擬,根據模擬結果,這場大地震將造成日本社會的巨大災難。大地震會引發海嘯,並且直接殺死的人數會達到32萬之多,無數房屋會被摧毀。
而災後,日本將有高達3440萬人面臨缺水,2710萬戶家庭停電,整個日本社會幾近崩潰。
實際上,日本社會,對大地震的擔憂,也是有一些道理的。
這裡所說的南海海槽,是指日本靜岡縣駿河灣其至九州以東海面約700平方公里的地方,根據歷史資料,這裡大概每100年,就會發生一次大地震,而上一次大地震的時間是在1946年,地震引發海嘯造成1443人遇難和失蹤。
2012年,日本人在南海海槽底部發現了長約200公裏海底活斷層,這裡的地質活動頻繁,有潛在的引起里氏8級地震的可能性。同一年,日本內閣府召集地震專家進行預測,南海海槽大地震最高可能達到9級,地震可能導致40萬人喪生,並造成日本社會100萬億到150萬億日元的損失。
也正是因此,日本社會其實一直都很擔憂海底的地震活動,所以不少日本民眾,會對日本進行海底稀土的開發,產生十分抵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