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2023年08月08日17:48:03 國際 1742

回顧24年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受美國轟炸的事件,引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和不滿。然而,中國當時並沒有選擇立即報復,而是選擇了忍氣吞聲。

如今,24年過去了,我們可以逐漸理解中國的抉擇,以及美國在此事上的認識變化。

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發生在1999年,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歷史節點。美國領導的北約成員國發動了一次對南斯拉夫的空襲,不幸的是,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成為了誤傷的目標。

這次轟炸造成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嚴重破壞,多名外交人員喪生,讓中國人民感到深深的悲憤。

對於這種嚴重的挑釁行為,中國政府的反應出奇的冷靜與剋制。雖然國內外的民意強烈要求報復,中國領導層卻選擇了穩重的外交手段。

這並非是膽怯,而是出於對國際格局和大局的深刻理解。當時,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影響力在國際事務中不可忽視。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政府明智地選擇了通過外交渠道來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升級事態導致更大的後果。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中國之所以沒有立即採取軍事報復行動,根本原因在於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以及防範國際風險。

當時的國際格局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蘇聯已經解體,美國成為了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在國際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明白採取過激的行動可能會導致國際關係緊張,對國家的發展和安全帶來不利影響。

長時間以來,美國一直堅稱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轟炸是「誤炸」。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了真相,揭露了美國所謂的「誤炸」實際上是一種欺騙的手段。

這個事件讓美國的謊言不斷被拆穿,最終導致了人們對美國的認知轉變。

這種認知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保持冷靜和理性的結果。中國的冷靜回應和持續的外交努力,讓國際社會更多地聚焦於美國的謊言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隨着證據逐漸浮出水面,美國不得不承認其行為的錯誤,重新評估了對中國的態度。

中國的不採取軍事報復行動,而是選擇外交方式來解決爭端,展現了國家的智慧和堅定。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回首二十年前的畫面,當時的中國正身處一個充滿挑戰和壓力的時期。綜合國力相較於美國顯然處於不利地位,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也並不穩固。

儘管中國並不膽怯於美國,但就當時的背景而言,與美國進行正面對抗無疑是不智之舉。當年正值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一旦陷入與美國的摩擦,必然會引發美國的強烈反制,可能導致中國的發展蒙上陰影。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言辭的戰鬥還是武力的對抗,中國都不具備與美國抗衡的能力。如果選擇言辭鬥爭,以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必然會以牙還牙,對中國進行反擊,進而影響到中國的外交關係

而若是選擇武力對抗,美國當時的工業和科技實力遙遙領先,其軍事能力也非常強大,而中國則在空軍等領域至少落後了五十年,難以在硬碰硬的對抗中取得勝利。

與此同時,中國還面臨著來自內外的困擾。國內方面,中國需解決龐大的貧困人口問題,創造就業機會,拉動經濟增長。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也至關重要,沒有先進技術的支撐,國際上難以保持一席之地。

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相對薄弱,醫療和社會保障水平迫切需要提升。

國際方面,中國必須積極開展外交交流,同時還需要應對美國的種種挑戰,努力在西方資本主義體系的壓力下保持立足之地。

面對當時的種種困境,冷靜和深思熟慮顯然是中國政府的明智選擇。選擇報復可能會短暫滿足一時的情緒,但是長遠看,這對中國的發展毫無益處。

正如古人所云:「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中國雖然沒有忘記歷史的恥辱,但更看重大局和未來,因此選擇了沉默和奮發。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像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般,時刻警醒着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屈辱。這段時間裏,中國秉持「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在經濟領域,中國早已實現全面小康。早在2021年,中國就宣告勝利完成脫貧攻堅戰

中國不僅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還是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進口國,對全球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在政治層面,「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廣泛支持,推動了各國間的經濟合作,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發展。

在科技領域,中國在互聯網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騰訊、阿里巴巴等公司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

航空航天領域,中國成功實現了多個壯舉,登上了月球,自主研發了「中國天眼」,嫦娥探月工程順利完成着陸,而「天問一號」更是成功實現火星探測。

中國的航空母艦建設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例如山東艦的成功服役為中國海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提升了其軍事實力。

隨着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人民幣逐漸國際化,成為全球第三大交易貨幣。中國一直秉持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干涉他國內政,也堅決反對別國插手中國內政。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中國始終以和平的角色示人,為國際和地區的穩定發揮着積極作用。例如,中國在沙特伊朗的和解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就了被稱為「幾千年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和解。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其中包括強調預防為主、污染者負責等原則,中國在環境保護中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為了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中國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計劃逐步建立可持續的綠色經濟體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覆蓋率

到2030年,中國計劃實現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使森林覆蓋率達到25%,從而實現「碳達峰」。

到2060年,中國計劃建立全面的新能源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能源利用率,使非化石能源消費成為主流,最終實現「碳中和」。

可以預見,隨着中國在環境領域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更加重視環保問題,共同致力於保護共同的家園。現如今,美國也逐漸認識到了當年中國不予反擊的原因。

24年前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不解中方怎不反擊?今天終於明白 - 天天要聞

正如那句古語:「寶劍鋒從砥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之所以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奮鬥。然而,我們絕不能因此而自滿自足。我們必須銘記成就的來之不易,繼續保持高昂的姿態,為實現更美好的未來不懈努力。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日媒:特朗普宣布將對日本徵收25%關稅,日政府緊急開會商討對策 - 天天要聞

日媒:特朗普宣布將對日本徵收25%關稅,日政府緊急開會商討對策

【環球網報道】據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7日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已向日本首相石破茂發函通知將自8月1日起對日本商品徵收25%的關稅。日本政府8日召開關於美國關稅措施的綜合對策總部會議,商討應對方案。日本東京廣播公司報道配圖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當地時間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對日本和韓...
美國麻疹疫情捲土重來 病例數量創近33年新高 - 天天要聞

美國麻疹疫情捲土重來 病例數量創近33年新高

財聯社7月8日訊(編輯 劉蕊)自25年前宣布消滅麻疹以來,今年美國的麻疹疫情又捲土重來,病例數量已經創下近33年新高。。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應對創新中心的數據,2025年才剛剛過半,美國已經至少報告了1284例麻疹確診病例,病例總數已經超過了美國此前在2019年全年創下的最高記錄,當時全年共有1274例病例。醫...
馬斯克組建「美國黨」能否成功?達到目的有三道坎丨國際觀察 - 天天要聞

馬斯克組建「美國黨」能否成功?達到目的有三道坎丨國際觀察

7月4日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之後,馬斯克果然在第二天就宣布成立「美國黨」。馬斯克說,他要成立的黨的綱領大概是:削減政府債務、重視科技、支持言論自由、鼓勵生育,其他領域中立。至於「美國黨」的目的,馬斯克說不排除推舉候選人參加下屆總統選舉,但目前的目標是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能夠贏下兩三個聯邦參議員席位...
一手對14國加稅 一手延長暫緩期 美政府再次極限施壓貿易夥伴 - 天天要聞

一手對14國加稅 一手延長暫緩期 美政府再次極限施壓貿易夥伴

當地時間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信函給日韓及南非等14國威脅徵稅,隨後,他又簽署行政令,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至8月1日。3個月來,美國就加征所謂「對等關稅」與多個貿易對象進行談判,但進度顯著不及美方預期。目前僅與英國、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但協議細節仍待敲定,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的談判進展艱難。特朗普公...
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係 - 天天要聞

美媒:俄羅斯不斷鞏固與印度軍事合作,力圖穩固俄印關係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曾是俄羅斯軍火出口頭號大客戶的印度,近年來採購武器時開始投向西方懷抱。這種趨勢讓俄羅斯頗為憂慮。美國「防務博客」網站6日稱,俄羅斯近期不斷鞏固與印度的軍事合作,試圖通過提供蘇-57E第五代戰鬥機等先進裝備,維持俄式裝備在印軍中的主導地位,進而穩固俄印關係。 參加今年印度航展的蘇-57戰鬥...
德國柏林市內廣場「鼠滿為患」 - 天天要聞

德國柏林市內廣場「鼠滿為患」

在大城市的廣場,看到老鼠到處跑是什麼體驗?德國首都的市民對此已不再陌生。位於柏林新克爾恩區的赫爾曼廣場(Hermannplatz)眼下正陷入嚴重的鼠患危機。為此,該區政府已於近日採取嚴格管控措施,以遏制鼠患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