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將至,還沒有辦法解決能源危機的歐洲人,又該如何度過漫長又寒冷的冬天呢?根據英國《太陽報》:近一半英國人,都在計划著「逃離英國」,大家都在搜索着便宜的出國游,希望在另一個國家度過冬天。
這也讓英國航空公司、旅行社看到了商機,比方說,英國廉價航空「易捷」就推出了28天的埃及游套餐,總費用只需要650英鎊,不僅包含往返機票,還可以全程入住五星級度假村,吃喝玩樂都包含在內。
這是什麼概念呢?如果選擇在英國生活,那麼,同期在英國的生活成本加在一起,則需要877英鎊,顯然,對於處於能源危機下的英國人來說,出國游反而比待在家裡更便宜。
除了英國之外,德國、瑞典、丹麥、挪威等國家的居民,也都同樣在計劃逃離。除了離開歐洲,他們也可以去往歐洲以南,相對更溫暖一些的地方。
例如西班牙著名的冬季旅遊小鎮貝尼多姆,從10月份開始,當地的民宿就被陸續訂滿了,這些遊客普遍來自北歐,他們會在這裡住上幾個月,一直到家鄉的冬天結束。這樣一來,他們既可以讓自己過得舒服一些,也不用再為冬天的巨額取暖費發愁。
那麼,歐洲的能源危機到底有多嚴重?冬天結束後,歐洲人還需要為能源問題發愁嗎?
雖然歐洲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不過,歐洲卻一直存在着能源匱乏的問題,這也讓歐洲各國都嚴重依賴能源進口,而在俄烏衝突發生之前,歐洲對於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等資源依賴度非常高,特別是天然氣,超過40%都來自於俄羅斯。
雖然俄烏衝突之後,歐洲各國站隊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鬧得很僵,不過,俄羅斯也沒有徹底對歐洲進行能源斷供,然而,歐洲人卻萬萬沒想到,竟然被自己信賴的「老大哥」美國,到頭來給擺了一道。
雖然美國不承認自己和北溪管道的泄露有關,但這件事發生後,歐洲只能捨近求遠地從美國進口天然氣,原本以為美國能雪中送炭,卻沒想到竟被美國趁火打劫,賣給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不斷走高,讓歐洲民眾無法負擔高昂的能源賬單。
因此,沒錢取暖、沒錢用電的歐洲民眾,才會想要在冬天到來之前逃離,害怕自己會被凍死在這個極為艱難的冬天。
那麼,等到冬天結束,這些逃離過冬的歐洲人返回自己的家鄉,難道他們就不用為能源問題發愁了嗎?
很遺憾,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研究者認為:歐洲最糟糕的日子還沒有開始。
這是什麼意思呢?在北溪管道泄漏之前,歐洲已經從俄羅斯獲得了大量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雖然不能解決歐洲的能源問題,但是卻可以讓歐洲勉強維持一段時間。
再加上現在歐洲陸續從美國和中東進口的天然氣,這些都可以讓歐洲在明年3月的供暖季結束之前,暫時不需要擔心天然氣不足的問題。
然而,雖然冬天結束,人們的用電量會下降不少,但是,這也意味着歐洲儲備的天然氣都消耗光了。
或許有朋友會說,歐洲還可以繼續從美國,或者是中東等地進口天然氣,道理是這樣,但實際上卻非常難搞,據悉,無論是美國還是中東,包括其它歐洲正在接洽的天然氣生產國,都已經明確地表示,明年不會展開新的天然氣項目,這也意味着,明年3月之後,即使歐洲願意花高價購買天然氣,也可能買不到了。
因此,有專家認為:對於歐洲人來說,最可怕的不是即將到來的冬天,而是明年的冬天,那才是讓歐洲人無法承受的噩夢。
那麼,沒了俄羅斯的幫助,歐洲又該如何解決能源危機問題呢?
說起來,歐洲能出現如此嚴重的能源危機,很大一個原因與他們的「自作自受」有關,如果不是他們過於相信美國會施以援手,也不會和俄羅斯徹底鬧僵。
現在的歐洲已經進退兩難,想要解決能源危機只能靠自己。那麼,歐洲又打算怎麼辦呢?前段時間,歐洲計劃重啟核電站,全面普及核能發電。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建造核電站需要時間,想要正式投入使用,至少也是2030年之後的事情了。
此外,法國計劃加快可再生資源的發展,準備大規模建造海上風電場,不過按照項目進度,最快也要在2050年,才能解決法國自己的能源問題。
還有大量民眾計劃逃離的英國,近期想要重新用「水力壓裂法」開採頁岩氣,為自己提供能源補給,不過,雖然這個辦法的確可以讓英國短期內獲得大量的能源,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這種方法很容易造成地面塌陷和頻繁地震,而且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再加上這種開採方式早已經被多國禁用了,如果英國非要重啟使用,一旦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採礦事故,極有可能會讓英國陷入到更大的危機之中。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歐洲各國根本就沒辦法解決能源問題,至少短期內危機會一直存在,情況也將變得越來越艱難。那麼朋友們,在你看來,歐洲該如何做,才能救自己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