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2022年10月11日19:53:22 國際 1640

馬斯克喜歡談論各種事情,最近又對世界和平作出指示,惹得全球輿論大嘩,相當一部分人批評他不專業。那麼,世界政治戰略大師們,亨廷頓、布熱津斯基、基辛格,當初對烏克蘭問題的預測準確么?好在他們都著述頗豐,且都在十幾年前,過去的未來就是現在,可以從書里感受一下,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否可預測。

亨廷頓

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 天天要聞

亨廷頓著作的中譯本一共5部,在我讀過的4部中,《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為政治理論,《美國政治:激蕩於理想與現實之間》和《誰是美國人》聚焦美國,《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是對其最知名的國際政治著作。

文明的衝突》一書出版於1997年,而早在1993年其主要觀點就已提出,書是對其觀點的擴展。寫作背景為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後,對後冷戰時代國際秩序的展望。亨廷頓提出未來世界主要由西方、俄羅斯東正教、伊斯蘭、大中華和印度等幾大文明之間合作與衝突展開。個人認為,亨廷頓已經被驗證的預言中,最為典型的兩個:一是伊斯蘭世界人口的激增以及青年的日趨極端化,即將在2010年前後引發內部的混亂,埃及摩洛哥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首當其衝,被現實發展精確驗證;二是「斷層線戰爭」,即各文明的交界地帶地緣衝突將加劇,高加索、巴爾幹、克什米爾北非等地區將會爆發局部戰爭,此後也一一得以驗證。

亨廷頓提到「在歐洲劃定一條界線是在後冷戰時代西方文明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歐洲的西邊、北邊和南邊都被大片的水域天然隔開(大西洋、波羅的海地中海),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如何在東邊畫下一條邊界。從歷史上來看,將西方基督教與穆斯林和東正教分割開來的那條歷史界線,是最普遍和最有說服力的回答。這條界線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的分裂,它由北開始,沿着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與俄羅斯的國境線,向南穿過烏克蘭,把烏克蘭西部的天主教與東部的東正教分隔開了,再向南穿過巴爾幹地區。我們看到,這條分界線自烏克蘭往下,就不再沿着國境線,而是從數個國家中間穿過,90年代巴爾幹地區血腥的內戰已經為此付出代價,直到2022年的烏克蘭。

亨廷頓提出了「無所適從國家」的概念,無所適從國家是具有在單一文明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而它的領導人卻想要轉到另一種文明,即這些國家的人民知道他們是誰,但哪一個文明是他們文明卻存在分歧,俄羅斯、土耳其墨西哥、澳大利亞屬於該範疇,而俄羅斯更是其中的典型。俄羅斯作為體量龐大的文明核心國家,卻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裏處於無所適從的爭論之中,彼得大帝開始西化改革之後的200餘年間,俄羅斯是否屬於歐洲的爭論並未停止,之後70餘年的蘇聯時代,更是與西歐迥異,冷戰之後的俄羅斯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西方—斯拉夫主義的兩重性是俄羅斯民族特徵中不可分割的特點。

把烏克蘭東西分割的歐洲分界線,兩邊各自有着迥異的民族、語言和宗教,使其在成為獨立國家之後一直存在嚴重的內部分歧。烏克蘭在歷史上與俄羅斯帝國間難以割捨的文化聯繫,300餘年來均為俄羅斯領土的一部分。冷戰之後,一個獨立但內部分裂的烏克蘭,碰上一個在帝國擴張和融入西方之間左右徘徊的俄羅斯,西歐和北約在逐步向東擴張恢復舊歐洲的邊界,使烏克蘭成為複雜局面中的焦點。

亨廷頓對烏克蘭和俄羅斯關係的預測有三種可能:第一,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不會爆發暴力衝突,兩國領導人將務實合作,比如1994年中期,烏克蘭選出明顯親俄的總統;第二,烏克蘭將分裂為兩個相互獨立的實體,烏東地區將會與俄羅斯融合,分離問題首先始於克里米亞。亨廷頓強調說,這種情況只有在西方與俄羅斯關係嚴重惡化,變成像冷戰時的那種關係,才有可能發生。第三,是亨廷頓認為最為可能的局面,烏克蘭仍將是一個統一但充滿裂痕的國家,烏克蘭和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但經濟問題在長期來看是最嚴重的問題。

總體來說,亨廷頓在烏克蘭問題的預測是錯誤的,他認為依靠文明之間的親和性、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務實和經濟聯繫,兩國之間關係就像法德關係之於西歐一般,成為整個東正教文明的基石。最差的情況也是烏東地區與俄羅斯融合,這一過程也不會爆發戰爭。那麼亨廷頓為什麼會預測錯誤呢?我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低估了俄羅斯的獨立沙俄帝國傾向,而高估了融入西方的意圖。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在葉利欽時代,俄羅斯的全面西化政策極為明顯;二是低估了經濟因素的影響,西方經濟的繁榮與俄羅斯經濟的相對衰落,使烏克蘭新一代年輕人更加嚮往西方,歐盟和北約的不斷東擴又為其倒向西方提供了想像空間;三是高估了軍事威懾的威力,以及對俄羅斯軍事實力殘餘的恐懼,而軍事威懾的降低與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媒體的興起有關,這也是亨廷頓作為一名政治學者所無法預料的。

布熱津斯基

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 天天要聞

如果說亨廷頓是一位學者,仍然是案頭研究為主,那麼與他齊名的布熱津斯基和基辛格則作為國際政治戰略家親自下場實踐,有一種說法認為正是這兩位猶太人的密切合作埋葬了蘇聯。讀過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和《戰略遠見》,這兩本書都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研究如何維持其全球霸權。有意思的是,《大棋局》出版於1997年,2011年出版《戰略遠見》,14年彈指一揮間,布熱津斯基對世界的看法彷彿有了不少變化。

與亨廷頓相對純粹的分析和預測不同,布熱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是以現實分析為基礎的建議,不是未來會怎麼樣,而是未來應該怎麼樣。

在《大棋局》中,布熱津斯基引用哈羅德·麥金德的「世界島」的概念,即歐亞大陸是世界島,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統治了世界。後冷戰時代,美國作為唯一的全球性大國,其主要戰略任務就是認清歐亞大陸力量分佈,通過離岸制衡避免超級大國出現,進而維持霸權。布氏認為在世界島大棋局中,有5個戰略棋手國家有能力有意願改變地緣局勢威脅美國利益,分別為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有5個地緣政治支軸國家,分別為烏克蘭、阿塞拜疆、韓國、土耳其和伊朗;地緣政治支軸國家由於其敏感地理位置和潛在脆弱狀態能對棋手國家造成影響。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歐亞大陸的主要挑戰可以總結為五個問題,分別是:(一)美國應該要一個什麼樣的歐洲?(二)什麼樣的俄羅斯符合美國的利益?(三)怎樣做才能避免歐亞大陸中部出現新的「巴爾幹」?(四)中國發揮什麼作用,對美國和日本意味着什麼?(五)可能出現那些新的歐亞國家聯盟,哪種對美國威脅最大?不難看出,烏克蘭是解決問題一和問題二的關鍵所在。

1997年之前的現實世界中,美國對歐盟的態度一直含糊不清,雖然口頭上支持歐盟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夥伴,但在實際中對於是否支持歐洲聯合、誰來領導歐盟、歐盟擴張的邊界在哪裡、歐盟和北約的關係等關鍵問題上,依舊採用1個宗主國和多個僕從國的政策傾向。布熱津斯基建議,美國應當全力支持歐盟,美國支持德國而非法國成為歐盟領袖,支持在北約框架下對歐盟權力增長(美國權力的相對減弱),由美國與俄羅斯解決歐盟東擴的邊界問題。

布熱津斯基認為,俄羅斯丟掉了烏克蘭是其地緣政治中最麻煩的事。丟掉烏克蘭不僅僅意味着損失了5200萬人口、肥沃的東歐平原土地、黑海的主要港口,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獨立,將使俄羅斯境內少數族裔和非東正教居民產生分離傾向,也使俄羅斯這個傳統的歐亞帝國中,歐洲的色彩越來越淡。

布熱津斯基總結俄羅斯會採取的三種戰略設想:一是與美國共管全球;二是建立莫斯科主導的聯盟;三是建立和參與一個反美聯盟。而其在書中針對這三種戰略設想一一予以反駁,指出俄羅斯未來只有唯一真正的選擇,那就是加入西方成為歐洲的一部分。其中一個強有力的論證就是,烏克蘭在未來一定會尋求加入歐盟和北約,如果烏克蘭倒向西方而俄羅斯沒有的話,這對俄羅斯必然是地緣政治災難。

《大棋局》一書中雖然表明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這一觀點,但個人認為,本書的論述重點依然是俄羅斯,第四章也是本書最精彩的部分,顯示出對老對手銘心刻骨的認知。14年後的《戰略遠見》則真正做到了以中國為核心,開篇就定調西方的衰落和美國夢的消逝,這與《大棋局》中美國乃人類歷史第一強國的高呼形成巨大的反差。布熱津斯基繼續在《戰略遠見》中呼籲建立「美國+歐洲+俄羅斯」的大西方聯盟,並且提出8個地緣政治上最瀕危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就包括烏克蘭。其原文為:

最終,假定美國衰落的話,歐洲對俄羅斯吸收白俄羅斯做出被動反應,更別提俄羅斯早些時候成功動用武力恫嚇格魯吉亞,這些都會誘使俄羅斯領導人在某些時候嘗試更公開的統一行動。但這將是非常複雜的任務,或許需要動用武力,最起碼在烏克蘭內部人為製造經濟危機,使得與經濟上更具韌性的俄羅斯正式結盟更對烏克蘭人的胃口。俄羅斯仍會繼續冒險挑起姍姍來遲的民族主義反應,尤其是在這個國家講烏克蘭語的中部和西部。但隨着時間流逝,烏克蘭作為民族國家會贏得更年輕一代人——無論是講烏克蘭語還是講俄語的人——更深刻的情感認同。他們越來越認為烏克蘭的國家地位是正常的,是其身份的一部分。因此,時間或許不利於基輔對莫斯科的順從,但是沒有耐心的俄羅斯為達這一目的而施加的壓力,以及西方的漠不關心可能令歐盟周邊產生潛在的爆炸性局勢。

西方消極應對俄羅斯的擴張,將大大加速俄羅斯的決策步伐,但統一烏克蘭將非常複雜和困難,經濟手段和戰爭都有可能,烏克蘭西部的民族主義反應和年輕人隨時間成長的身份認同,將大幅阻礙俄羅斯實現其意圖,烏克蘭將產生爆炸性局勢。《大棋局》中對烏克蘭的樂觀轉變至《戰略遠見》中的悲觀,而現實不僅被其預言命中,且更加慘烈和極端。

總體來看,布熱津斯基是一位「能夠看清生活真相,但依舊對生活抱有期望」的現實主義戰略家,《大棋局》的整體分析框架堪稱經典,但他對世界的期望則過於樂觀,坦白講,他了解全世界卻不了解美國。《大棋局》出版之後的十餘年,美國幾乎犯下了所有他認為美國應該避免的錯誤,他建議美國全力支持歐洲一體化,而現實中英美依舊在玩大陸均勢那一套;他建議美國做出實質性讓步將俄羅斯拉攏到西方,而現實中美國對俄羅斯地緣空間的步步緊逼日趨猖獗;他建議沒有避免陷入「巴爾幹」式的爭端,而現實中美國親自下場打了兩場戰爭。還沒有來得及實現布熱津斯基的宏偉計劃,美國卻已經開始走向衰落。

似乎可以將布熱津斯基的建議當做預測未來的反向指標,美國、歐洲、俄羅斯恰恰都走到了他建議的反面,而其在《戰略遠見》中對中美未來走向的建議,如今看來,令人不寒而慄。

基辛格

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 天天要聞

對我中國人而言,基辛格可能是唯一一個同時活在歷史書和現實中的人,只讀過其《世界秩序》,語言平實思想遼闊,整體給人一種大巧不工已入化境的宗師感,當然這只是我一家之言,反對他的人很多,尤其是在美國國內。除了寫書之外,基辛格在媒體上發言更多,比如這篇在中文互聯網風傳的2014年3月的文章

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 天天要聞

在文章中,他對造成克里米亞危機的各方都予以批評。俄羅斯試圖吞併和征服烏克蘭,勢必回到和西方對抗的自我循環中;西方要理解烏克蘭對於俄羅斯的特殊意義;歐盟內部的官僚主義和執迷內政的傾向,導致外交手段的失效;烏克蘭領導人沒有立足現實推動東西兩派和解,而是陷入一方壓倒另一方的魔咒循環,缺乏政治智慧。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烏克蘭可以加入歐盟但不能加入北約,俄羅斯不能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和俄羅斯各退一步,給於克里尼亞更高的自治權,美俄雙方不能陷入新冷戰。

再往前回溯,2008年9月針對格魯吉亞衝突,基辛格發表在國際先驅導報發表了《尋找共同點》的文章

關於烏克蘭,大師們多年前的預測靠譜么? - 天天要聞

文章提到「俄羅斯軍隊在一個新獨立於舊蘇聯帝國的國家領土上的存在,必然會在蘇聯解體後建立自己的所有其他國家引起震動。」西方隨之而來的譴責和制裁將不可避免走向對抗,這極不應該。將俄羅斯孤立於世界不可持續,且將如此人口和面積的核武器大國孤立既不可取也不可行。文章引用1983年蘇聯擊落韓國民航客機之後,里根總統採取的「譴責且接觸」的政策,以此批評西方的孤立制裁。文章中一如既往的反對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且反對的理由不是承認這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而是要在更大的框架之下解決其安全問題,機械的將北約邊界向東推進是不明智的。文章中也對俄羅斯的政策取向進行規勸,使用武力解決問題不合時宜和得不償失。

總體來看,基辛格並未對烏克蘭未來局勢發展進行預測,而只是為各方提供解決方案,但現實的發展卻走向反面,大家都選擇了最壞的那條路。

人類的愚蠢果然超出想像。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降雪來襲 青海多地發佈暴雪和道路結冰預警 - 天天要聞

降雪來襲 青海多地發佈暴雪和道路結冰預警

今天(5月14日)上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發佈暴雪藍色預警。14日3時23分至15時23分,玉樹州治多縣多彩鄉將出現大雪到暴雪;14日4時30分至16時30分,果洛州瑪多縣花石峽鎮將出現大雪到暴雪。降雪天氣對城市運行、交通
英美貿易協議暗中針對中國供應鏈,中方批評:國家間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 - 天天要聞

英美貿易協議暗中針對中國供應鏈,中方批評:國家間合作不應針對第三方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上周,美國和英國簽訂了所謂「首份關稅貿易協議」,美方對於英國鋼鐵和製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其中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據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5月13日報道,當被問及這一協議時,中國方面向該報強調了一項「基本原則」——國家間的合作不應違背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希臘克里特島附近海域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 - 天天要聞

希臘克里特島附近海域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5月14日6時51分,在希臘克里特島附近海域(北緯35.20度,東經27.1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70公里。(總台央視記者 張騰飛)(來源:央視新聞)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李成:指望美國對中國「做正確的事」,還得等10年 - 天天要聞

李成:指望美國對中國「做正確的事」,還得等10年

編者按:由中信出版集團主辦的「從香港到亞洲:解碼高觀投資30年增長密碼——《鑄就》新書分享會」於5月9日舉行。會上,香港大學政治學教授、前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基於自己過往的經歷,分享了自己對當下中美關係的看法。
俄烏代表團將同日抵達土耳其,澤連斯基強調希望在土與普京會談!美國務卿將參加 - 天天要聞

俄烏代表團將同日抵達土耳其,澤連斯基強調希望在土與普京會談!美國務卿將參加

俄烏會談雙方代表團將於5月15日抵達土耳其。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強調,他已準備在土耳其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俄烏會談俄方代表團將於15日抵達土耳其當地時間1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俄羅斯代表團將於5月15日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佩斯科夫在13日稍早前的簡報中表示,俄羅斯正在為應該於5月15日舉行的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