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不好欺,驅逐歐盟大使,拒絕美國大使入境,宣布與荷蘭斷交,尼加拉瓜硬剛西方,向霸權主義說「No」。
9月28日,尼加拉瓜宣布將歐盟駐該國大使列為「不受歡迎的人」,並要求對方在10月1日之前離開該國。
歐盟大使對尼加拉瓜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驅逐?
尼加拉瓜外交部給出的理由是,這位大使涉嫌干涉尼加拉瓜國家主權。
西方搞霸權主義不是一天兩天了,尤其是對小國的霸凌司空見慣。但他們萬萬沒想到,一向「逆來順受」的小國居然這麼強硬,直接宣布驅逐西方外交官。
除了歐盟,美國在尼加拉瓜也吃了癟。
9月30日,尼加拉瓜副總統宣布拒絕美國新任駐尼大使入境。
在被宣布拒絕入境尼加拉瓜的前一天,這位美國大使剛在美國國會獲得任命。
尼加拉瓜之所以拒絕他入境,主要是因為這位大使口無遮攔,曾發表針對尼加拉瓜的不友善言論。他曾將尼加拉瓜形容為「區域內被排擠的國家」,直白地講就是「賤民國家」。
美國人骨子裡有一種傲慢,看不上其他國家,不止美國大使,總統拜登也曾把「賤民國家」四個字掛在嘴邊,而且罵的還是美國的盟友沙特,怪不得沙特耿耿於懷,拜登訪問中東「求石油」,沙特一點也不待見拜登,讓堂堂大國總統顏面掃地。
除了污名化尼加拉瓜,美國大使還將尼加拉瓜奧爾特政府稱之為「獨裁政權」,嚷嚷着要改變尼加拉瓜的走向,甚至將其踢出「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懲罰。
美國大使的言行在尼加拉瓜看來是不可接受的,強烈反對美國政府將此人派往尼加拉瓜出任大使,因為他是「干預主義者」。
其實,尼加拉瓜對美國已經算客氣了,只說這位美國大使干預尼加拉瓜內政,並沒有將氣撒在拜登政府頭上,只拒絕這位大使入境,沒有拒絕拜登政府派其他外交官到尼加拉瓜出任大使。
由此來看,尼加拉瓜態度強硬,但並沒有被憤怒沖昏頭腦。畢竟美國是美洲老大,抬頭不見低頭見,徹底與美國撕破臉並不是明智之舉。
相比歐盟與美國,荷蘭的下場就比較慘了,同樣是干涉尼加拉瓜內政,歐盟和美國一個是被驅逐大使,一個是被禁止大使入境,而荷蘭則直接收到了尼加拉瓜宣布與之斷交的消息。
9月30日,也就是宣布禁止美國新任大使入境的幾個小時後,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痛斥荷蘭駐中美洲大使干涉尼加拉瓜內政,將尼加拉瓜視為荷蘭的殖民地。
需要指出的是,尼加拉瓜曾被西班牙殖民,於1821年獨立建國,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儘管只是一個領土面積僅為13.04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發展中國家,但小國也有小國的尊嚴,尼加拉瓜不是荷蘭的殖民地,當然堅決反對荷蘭干涉內政。
除了干涉尼加拉瓜內政,荷蘭政府還曾威脅取消在尼加拉瓜的公益項目,損害了尼加拉瓜利益。荷蘭對尼加拉瓜如此無禮,尼加拉瓜自然不會對它客氣。
美國和歐盟比較強大,尼加拉瓜不想與之徹底撕破臉,而且也還沒到撕破臉的地步。但荷蘭同樣是小國,在歐洲存在感較低,早已不是當年的「海上馬車夫」,尼加拉瓜不懼與荷蘭撕破臉。
而且,最重要的是,荷蘭對尼加拉瓜的不友好行為更嚴重,其「干涉主義和新殖民主義立場」是禿子頭上的虱子,尼加拉瓜必須強硬反擊,一方面是給荷蘭一個教訓,另一方面是殺雞儆猴,給其他妄想干涉尼加拉瓜內政的國家一個下馬威。
在宣布禁止美國大使入境當天,尼加拉瓜第一夫人兼副總統痛斥帝國主義者,聲稱要讓他們明白這一點。從中不難看出,尼加拉瓜雖然是小國,但是面對帝國主義者的霸權行徑絲毫不慫,該出手時就出手,堅決維護國家尊嚴和民族利益。
相比尼加拉瓜,某些小國面對霸權主義,要麼選擇屈服,做帝國主義的「走狗」,要麼左右逢源,反覆橫跳,卻不知大國博弈小國遭殃的道理,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近月來,日益升級的俄烏戰爭,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其中,土耳其等諸多小國,都長期處於西方輿論的中心。他們中有些國家早已表態不願向烏克蘭軍援,對戰爭持中立的態度,這本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正當外交策略。但等待他們的,卻是不斷被聲討和逼迫。
或許,此次尼加拉瓜用行動告訴了諸多小國:忍無可忍時無須再忍,該出手時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