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國的義烏,現在的生意特別火爆。主要是來自歐洲的訂單堆積如山,甚至出現了歐洲商人搶購的現象。
這些歐洲商人搶購的主要商品,是用於冬季取暖的小型家用電器,比如電熱毯、空氣源熱泵、暖手器、取暖器、熱水袋等等。
這些小家電通過中歐班列運送到歐洲。
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保加利亞、波蘭、意大利、西班牙的空氣源熱泵出口同比分別增長614%、373%、198%和71%。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不言自明。
歐洲跟着美國傻乎乎地制裁俄羅斯,結果把自己「坑」了個實實在在。
歐洲能源嚴重依賴俄羅斯,卻對俄羅斯實施能源禁運,這種做法,如同一個待哺的孩子對自己的衣食父母說:我拒絕你的哺養!
歐洲政府的「自坑」行為,給中國企業帶來了紅利。要不怎麼說,機遇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提供的呢。
這個世界,只有中國有能力提供各種冬季取暖商品,既便宜,又好用,品種還多,可以滿足不同層次要求的用戶。
所以,當機會來臨時,其他國家干看着中國企業掙錢,印度眼紅、越南眼紅,但只能幹看着,訂單給了你,你還得到中國來採購。日本、韓國也無法承擔,早已失去了「家電大國」的優勢。
唯有中國,一直在努力,所以才能收穫。
同時,也看到了另一種現象,那就是地緣政治經濟效應。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不斷地在上演。
一個國家的政府,到底採取什麼樣的政策,才最有利本國人民,有利於本國的發展?這個選擇本來是沒有什麼疑問的。
可是,如今的歐洲就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因為,歐洲把自己的命運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一切聽命於美國,而不是聽命自己的人民。
這樣的政府,這樣的治國之道,必然是沒有前途的,是無法自立的。
當一個國家無法獨立執政,無法自己掌握命運時,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前途?
這就有點像中國的晚清時期,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地位後,完全失去了自我主宰的權力,在自己的國土上,看他國的臉色,任人宰割,別人打了你,你還得給人家賠地、賠銀子,國土還被人家分割得四零八碎。如此黑暗的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今天,當我們慶祝祖國73歲生日時,是那麼揚眉吐氣,那麼自豪驕傲,自尊、自信、自豪的神情,掛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
可是,反觀如今的歐洲人民,作為世界最文明、最發達、最先進之地的歐洲,卻要為如何熬過冬季而發愁。
許多歐洲人民已經開始搶購木柴、木碳等既污染又落後的取暖材料。
我們同情的同時,也不得不送上一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這樣的政府,不是你們投票選出來的嗎?
你們不是以這樣的民主自由人權而驕傲嗎?
如今,你們的民主去哪裡了?你們的自由躲起來了嗎?你們的人權怎麼不神聖了?
誕生《國際歌》的歐洲,今天該唱一唱《國際歌》了: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歐洲要改變今天的困局,只有一條路:離開美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