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拿住美國命脈?意想不到的發生了,拜登剛上台弱點就被發現

2021年02月18日19:44:04 國際 1223

據環球時報報道,近日,英國《金融時報》聲稱,一名「參與了中國政府一項意見諮詢的人士」表示,中國正在考慮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並正在評估限制稀土出口會對美國造成怎樣的影響。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國際社會上引發了軒然大波,俄羅斯專家表示,如果中國停止出口稀土,美國軍工企業將受到重創。

中國拿住美國命脈?意想不到的發生了,拜登剛上台弱點就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據悉,今年1月份,我國工信部對《稀土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這可能是《金融時報》宣稱的「意見諮詢」。據悉,該條例提出國家對稀土開採、冶煉分離實行總量指標管理,業內高管稱,政府官員向他們詢問,如果中國在陷入雙邊爭端時限制稀土出口,美國以及歐洲的公司、軍事承包商會受到多大的影響。《金融時報》稱,受兩國關係惡化影響,中國可能會採取措施限制稀土出口,屆時美國以及歐洲將受到巨大影響。

中國拿住美國命脈?意想不到的發生了,拜登剛上台弱點就被發現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美國以及歐洲對稀土如此看重?報道稱,許多戰略和電子高科技產品都需要用到稀土,例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機嚴重依賴稀土,每生產一架F-35戰機,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產品。此外,稀土還可用於生產芯片等高科技產品,智能手機、電視、X光機等設備的生產都離不開稀土。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和出口國,《金融時報》稱,中國控制着全球約80%的稀土供應,在這種情況下,若中國減少甚至停止稀土的出口,西方國家遭到的損失將難以估量。

中國拿住美國命脈?意想不到的發生了,拜登剛上台弱點就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不過,雖然中國拿到了美國以及歐洲的「命脈」,但中國發動「稀土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第一,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視中國為競爭對手,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而中國並不會無緣無故地對美國採取激進措施,中國並不可能率先發動「稀土戰爭」。第二,如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中美兩國關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屆時稀土可能會成為雙方產生摩擦的根源,這是我們不願看到的。第三,西方媒體報道中國稀土的目的並不單純。目前中方還未明確態度,是否會限制稀土出口也未確定,西方媒體便大肆宣揚中國可能會限制稀土出口,挑動矛盾,無疑是想渲染「中國威脅論」。因此,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可能性並不大。

中國拿住美國命脈?意想不到的發生了,拜登剛上台弱點就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面對可能存在的「威脅」,美國也在積極擺脫對中國的依賴。近期,美國已經與本土以及澳大利亞的礦商簽署了合同,試圖提高稀土冶煉能力。據悉,中國以外最大的稀土生產商,澳大利亞萊納公司與美國國防部簽署了一份協議,該公司將在美國建造一座稀土分離廠。但部分業內人士指出,美國要想打造獨立供應鏈十分困難。如何獲取原材料將成為他們要面臨的首要問題,此外,巨額成本、開採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以及時間問題也會成為美國的攔路虎,目前來看,美國要想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並不現實。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中方要求尼方儘快尋找失聯中國公民 - 天天要聞

中國駐尼泊爾大使:中方要求尼方儘快尋找失聯中國公民

來源:日月譚天8日凌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突發泥石流。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陳松介紹:截至目前,尼泊爾一側共有6名中國公民失聯,搜救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中方要求尼方爭分奪秒開展全力搜救,儘快尋找失聯中國公民。使館工作組火速趕往受災前線,建立救援協調指揮部,就近協調搜救和善後工作。已完成對災區所有中方人員的...
歐盟裂痕加深,馮德萊恩面臨不信任投票 - 天天要聞

歐盟裂痕加深,馮德萊恩面臨不信任投票

7月9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分享了一張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圖片,配文稱「是時候離開了」。圖片來源 社交媒體平台「X」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1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梓)德國《柏林報》7月10日刊登評論員文章《對馮德萊恩的不信任投票——內部裂痕》,分析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下的困境。 《柏林報》稱...
澳大利亞總理訪華在即,為何選擇這三座中國城市?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總理訪華在即,為何選擇這三座中國城市?

當前中澳關係發展面臨新的重要機遇,推動中澳關係穩中有進正當其時,阿爾巴尼斯此訪將開啟中澳關係新篇章。據新華社報道,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於12日至18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阿爾巴尼斯2022年5月出任澳大利亞總理,今年5月實現連任,這將是他在總理任期內第二次訪華。行程安排頗有深意阿...
理論學習 | 民生微實事速辦制的三點思考 - 天天要聞

理論學習 | 民生微實事速辦制的三點思考

民生微實事速辦制就是通過建立廣泛徵集、快速響應、高效辦理的工作機制,落實基層人大代表深入選民收集建議、督辦落實、回應群眾關切的真實寫照。在工作落實中還是應該抓住重點,聚焦關鍵,才能確保取得實效。一是圍繞「民生」焦點,找准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