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80後,90後來說都有這樣的兒時記憶:每年的三伏天,為了避暑乘涼都會和家人朋友來到湖邊、小溪、公園裡度過炎熱的夏季。可不知道從何時起,人們就不敢再到戶外避暑遮陰,因為赫赫有名的花蚊子霸佔了這些地方,凡是有它們在的地方,人們都不敢再去乘涼。那麼,花蚊子到底是何方之物呢?為什麼人們如此懼怕它呢?
蚊中之王是何方之物?
這種花蚊子也被稱為"虎蚊"、"伊蚊",因為身上和它的肢腳都分佈着一些黑白相間的花紋,所以才得名為"花蚊"。這種蚊子,原產於東南亞一帶,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存在我國有五十多年歷史,要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花蚊子不僅體積大,而且攻擊性也是非常的強。飛行速度也是非常的快,尤其是遇到轉彎的時候,轉彎速度比眨眼之間還要快很多。
因為擁有粗壯的口器,所以它們會非常輕鬆地穿透人的皮膚。如果說普通的蚊子叮咬的紅包只是瘙癢,過了一兩天就會自愈的話,那麼花蚊子叮咬的紅包不僅瘙癢難忍,而且還很疼,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需要四五天才好,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為什麼對於花蚊子的叮咬人體不耐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花蚊子是外來物種,對於它的侵入,我們中國人的免疫系統是不耐受的,很不適應它們分泌出來的物質。而且作為蚊子家族中的一員,花蚊子也遺傳了貪婪的基因,只要不打擾它,它會一直不停地繼續吸人血。而且花蚊子是不容易被拍死的,它們的叮咬模式就是跟你「玩游擊戰」,不斷重複叮咬,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消化能力也比其他普通蚊子強。
另外,花蚊子和普通蚊子還有一個區別,那就是在炎熱的夏季,普通蚊子是不會在白天出來活動的,因為它們怕光。但花蚊子卻不同,花蚊子不僅喜歡在晚上出動,在白天也是隨處可見的。尤其是一些潮濕的地方,比如我們常見的湖邊、樹蔭、涼亭等地方,都是花蚊子喜歡去的地方。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才不敢在炎熱的夏季外出乘涼。
對此,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種花蚊子個頭很大,毒性很強,一般電蚊香對它們來說根本不起作用。」「現在這種花蚊子特別多,一拍還掉黑粉,咬得人賊癢。」「這種肚皮帶花紋的我被咬就腫大包,奇癢無比。」「這種蚊子越來越多了,咬人也不打招呼,沒有武德。」
花蚊子耐受性高,傳染疾病危害大
因為花蚊子是從東南亞過來的,所以在最初來我國的時候主要集中在雲南和廣東,這種蚊子適應環境能力非常強,耐受性也很高,即便是在污水中也可以進行繁殖,這種種群的蚊子繁殖速度非常強,基因突變概率也是非常高的。
它們會傳播很多種疾病,比如登革熱、黃熱病、塞卡病毒等數十種疾病。尤其是登革熱這種疾病,一旦花蚊子從登革熱患者身體吸血叮咬後,再叮咬其他人的時候就會造成其他人員的感染,截至目前由花蚊子傳播登革熱病毒造成死亡人數就達到了數千人。
講到這裡,有的人不禁會質疑到:「花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對於這樣的問題,鍾南山院士很早就做出了回應,現在沒有相關證據能夠表明蚊子具有傳播新冠病毒的能力。所以,基於這個觀點,我們認為花蚊子是不會傳播新冠病毒的,不具備相關傳播條件。
花蚊子我如何入侵我國的
既然花蚊子作為外來入侵物種,那麼它到底是怎麼侵入我國的呢?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專家們也沒有給出明確解釋,不過我們做了以下幾種相關猜測,僅供大家參考:
1、自己遷移到中國的
隨着全球氣候變暖以後,多地都出現了極端天氣,因為花蚊子喜歡潮熱的地方,所以它們的棲息地也逐漸變大。我國離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地區非常近,再加上我國水源豐富,所以這種天堂般的生存環境非常吸引花蚊子,在適者生存的情況下,花蚊子大批量自己遷移到中國,由於適應能力很強,所以他們是靠着自己在這裡繁衍生息生存下來的。
2、隨着候鳥和其他動物遷移過來的
在荒郊野外中,沒有人類的身影,花蚊子就會依靠一些哺乳動物來生存,它們吸哺乳動物的血,尤其是候鳥成為它們最好的吸血對象。在季節交替之際,候鳥和其他哺乳動物都有遷移的習慣,也就是說只要依附在這些動物身上,花蚊子就會遷移到中國。
3、乘坐交通工具來到中國
我國與東南亞貿易往來非常頻繁,尤其是各大港口都會有進出的貨物運輸。無論是輪船,還是飛機亦或是火車,只要花蚊子跟隨貨物登上了這些交通工具後,就極有可能入侵到中國。
長期從事貿易往來的王先生介紹說:「我曾經從東南亞那邊進口了一些橡膠制商品,其中裏面就有花蚊子的屍體,剛開始我並未在意,是我同事介紹原來這種蚊子就是花蚊子,我猜測是因為缺氧導致它們死亡的。這種蚊子叮咬能力很強,不容小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效預防花蚊子,尤其是家裡要多安裝一些紗窗,最好放入薄荷這種帶有氣味的植物,避免去野外的時候接近湖泊和水塘等潮濕的地方。一旦被蚊子叮咬後,不要過分抓撓,可以塗抹消毒止癢藥品。相信用不了多久,花蚊子就會被一網打盡,我們會重新回到夏日戶外中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