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西分佈有三種猴子,川金絲猴、獼猴和藏酋猴,今天我們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其中體型最大的藏酋猴,它既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獼猴屬中體型最大的猴子,雄性體重能達到20公斤,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的群體生活和社會行為很是有趣。
臉型最像人類的猴類
強搶遊客的景區「惡霸」
藏酋猴的身體及四肢比較粗壯,再加上它們頭部的毛髮濃且長,雄性更是有「絡腮鬍」一般的長毛,猛一看像是一頭小型的「獅子」。與其他猴子相比,藏酋猴臉扁平、寬闊、少毛,是猴類中臉型最像人類的種類。尾很短,約為體長的八分之一,故又名毛面短尾猴。
藏酋猴算是我國分佈較廣的猴子,秦嶺南部是它們分佈的最北限,漢中西鄉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目前主要的分佈區域。一般大家認為野生動物都很怕人,但藏酋猴是個例外,尤其是分佈在峨眉山的藏酋猴,可以說是惡名在外。一對長長的犬牙加上力氣也很大,時常會發生強搶遊客和傷人事件,以致於景區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應對,盡量減少猴群攻擊人類。但究其原因還是人禍,人類的投喂,讓其養成了飯來張口的習慣,令猴群徹底拋棄了野外覓食的習性。甚至在發現公路和索道建成導致徒步路過的遊客銳減後,猴群集體遷徙到了高海拔地區的大巴、索道終點站旁。
等級制度森嚴
猴群中雄雌比例接近1∶1
和其他獼猴屬的同類一樣,藏酋猴群也是由猴王統領,雄猴中除了猴王,按等級分為第一順位雄猴、第二順位雄猴、第三順位雄猴……老弱病殘猴;雌猴則根據家族地位、受猴王寵愛程度以及生殖能力進行等級排位。
雌性個體是群體中永久性成員,終生都生活在出生的群體中。而雄性個體隨着年齡的增長,要離開出生群體遷移到其他群體中,這與大多數同獼猴屬物種相似。所不同的是,大多數獼猴屬物種雄性的遷出時間一般在成年之前的青少年時期,而雄性藏酋猴從出生群體遷移出去的時間一般要推遲到成年以後,這樣就使猴群中雄雌比例接近1∶1。
社交通過翹屁股和理毛
將幼猴「架橋」聯繫感情
猴群中有個重要的社交行為,第一個是呈臀,大家可以理解為翹屁股,一個個體走到另一個個體前方翹起臀部給後者看,是一種典型的禮儀行為,主要發生在雄性之間和雌性對待雄性。一般總是低順位雄猴或者雌性對高順位雄性呈臀,以減少衝突,表示對對方的示好,或個體間衝突發生後,要和好、修復關係時常出現的行為。
而理毛很好理解,一個個體用手指或手掌來分開和捋理另一個個體的毛髮,並不時地從分開的毛髮或露出的皮膚上撿出某些小顆粒放入嘴裏咀嚼,是猴群中最常見、最重要的行為。一般低順位的藏酋猴經常給高順位的猴子理毛,理毛的時間較長,平均超過10分鐘,理毛的動作也十分認真。相反,高順位的猴子雖然也為低順位的猴子理毛,但理毛的時間較短,理毛時也顯得敷衍了事,極易被猴群周圍發生的事情或者被理毛者的一個動作所打斷。理毛是維繫雄猴和雌猴性關係的重要力量,平時在野外很難見到雄性藏酋猴給雌性理毛,但在交配期雄性常常主動為其配偶理毛。理毛在維繫母子關係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母親為嬰猴和幼體理毛主要是清潔身體的作用,有利於後代健康成長。另外,猴群個體之間索取食物、尋求庇護、衝突後的和解,也會通過相互理毛來實現。
架橋是藏酋猴中十分獨特的行為,主要發生在雄猴之間,其次為雄猴與雌猴之間。在這種行為中,兩隻個體同時舉起一隻幼猴,使其腹部朝上,然後這兩隻個體低下頭舔其腹部後,同時呲牙並發出興奮的叫聲。架橋行為實際上是通過幼體這個「媒介」溝通個體之間的感情聯繫。架橋行為一旦成功,幼猴即被釋放,原來架橋的個體常常坐在一起保持近距或者理毛。
攻擊快 和解也快
但雌性藏酋猴會不顧一切保護孩子
群體生活不可避免地會發生攻擊或者衝突,爭奪食物、接近雌體、保護孩子或爭奪王位。通常情況下,兩個個體之間發生衝突,別的個體都會主動幫助高順位的一方,但雌性之間,總是會幫助血緣關係和自己更近的一方。所以,衝突來得快,去得也快,畢竟在絕對力量面前,不及時認慫是很不明智的。但也有例外,雌性藏酋猴會不顧一切地保護自己的孩子,即便對手是猴王。
衝突後很短的時間內,雙方會進行友好的和解行為,如擁抱、架橋等。而且雄性之間發生和解的頻率不僅高於雌性,和解所需的時間也比雌猴短,看來在它們的世界裏,雌性比雄性更愛記仇。 孫磊/文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