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課堂 | 好習慣養成指南請收下!

談到習慣,大家都不會陌生。孩子看電視沒完沒了,痴迷玩手機和網絡遊戲,不愛寫作業等等,都是習慣問題。

習慣是一種常見的行為方式,是一個人以規律和重複的方式做事情。教育家葉聖陶認為,教育往簡單里說,就是培養好習慣。

幼年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時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能在家長的引導下養成好習慣,就能慢慢展現出美妙的圖畫,而不是亂七八糟的筆畫。

首先,先和大家聊聊習慣養成的規律:

1、習慣的養成具有長期性

在習慣養成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對孩子進行長期的訓練。家長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要有耐心,切勿輕易責怪孩子。

2、習慣的養成具有漸進性

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要從細節上提出明確要求幫助孩子養成健康好習慣。

3、習慣的形成具有反覆性

習慣形成是一個反覆的過程。孩子需要反覆訓練、及時強化,讓習慣鞏固下來。

4、習慣的養成是由他律走向自律

孩子在形成習慣初期是被動接受和勉強接受的,要依靠外力的影響來強化已形成的條件反射。

5、習慣的養成會受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家長要言行一致,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創設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環境。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呢?在這裡,牧羊寶貝樂園小編與大家分享幾點建議:

1、父母要言傳身教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印在孩子的腦海里。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父母要言傳身教,幫助孩子形成內在的動力。

生活中的言傳身教,需要父母從點滴小事做起。比如要求孩子放假不沉迷手機,那麼父母就要好好規劃家庭活動、制定家庭讀書計劃,給孩子樹立積極、自律的榜樣。

2、制定規則,嚴格督促

小朋友意志力不強,在培養習慣的時候要讓孩子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可以進行直觀化顯示和記錄,並且在中間制定幾個小目標。

通過加分、小紅花、五角星等記錄,來讓孩子看到目標的接近,期間注重鼓勵,讓他相信堅持下來一定能養成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確定習慣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商量討論,獲得孩子的認同和支持,不能單方面地設定目標並強制孩子去完成。

3、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做的話,孩子會搞砸,可是有多少人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到完美無缺的呢?多給他們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像起床、疊被子、整理房間、收拾書包等,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

4、強化堅持習慣的動力

確定好習慣目標以後,父母還要給予孩子一些鼓勵或獎勵,強化孩子堅持習慣的動力。

比如說,我們要讓孩子飯前洗手。那麼,每當孩子主動在飯前洗手的時候,我們就要給予及時的肯定,用我們的表揚、鼓勵、讚賞,去強化孩子洗手的行為,讓孩子找到成就感。

5、家庭成員要形成合力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時候,家庭成員一定要合力。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家庭成員之間對孩子是存在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的。

比如:爸爸媽媽正在努力培養孩子新的習慣,爺爺奶奶說太累了,今天就先玩一天吧,這樣就會讓孩子鑽空子,孩子自然就不會堅持下去,好習慣的培養也就半途而廢了,所以家庭內部一定要合力。

所以,在督促孩子養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觀點一致,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會自然地、自發地形成。需要遵循習慣養成的一般規律,並且在家長們的不斷鼓勵、指導、幫助和監督下才能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