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都想生兒子,覺得養兒才能防老;可現在的年輕人,大家更喜歡生女兒,覺得有了女兒才有貼心小棉襖。
時代不一樣,大家的想法都沒有錯!但有一點大家得要知道:無論是想要防老,還是想要有貼心小棉襖,前提都是好好教育。

這麼說吧,如果父母的教育不等當,那再好的「小棉襖」都可能被養廢,最後被變成「白眼狼」。
沒有父母願意自己辛苦養大的女兒,最後變成讓人心寒的「白眼狼」吧?既然如此,那就在教育的時候多用心,千萬別把女兒養歪了。

養女兒路上,父母會有這些「通病」
第一個:過度溺愛
很多父母都被「女兒要富養」的觀念影響,覺得好不容易盼來的女兒,生來就是享福的。
日常生活中,會對女兒傾注過多的愛和物質,總是想着傾盡所有,才能表達自己的女兒愛意。
殊不知,在過度溺愛的過程中,父母忽視了對女兒責任和獨立的培養,導致她們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第二個:忽視情感教育
可能有些父母會問:明明生活中對女兒那麼好,怎麼會忽視情感教育呢?
在這裡大家要走出一個誤區:自以為是的愛,和女兒想要的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有些父母確實對女兒很好,但這只是他們自己的想法,從來沒有問過女兒想不想要,更沒有問過女兒想要的是什麼。
慢慢的,就會讓女兒的情感表達能力、同理心和社交等方面出現問題,不知道該如何理解別人的感受。

第三個:缺乏規則意識
大部分有家庭的女兒,都會習慣性把寵愛放在第一位,捨不得去批評或者懲罰女兒。
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女兒奴」爸爸,他們一味縱容和嬌慣自己的女兒。
沒有明確的規則和界限,導致很多女兒在缺乏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慢慢開始變得自私、任性。
長大之後,更是對父母表現得極其冷漠和無視,因為她們從小已經習慣了用這樣的方式生活,又怎麼可能改變得了呢?

不想養出「白眼狼」女兒,這些細節要做到位
1、培養女兒的獨立性
就算是好不容易才盼來的女兒,也應該從小鍛煉她的獨立性,畢竟父母陪伴的日子有限,還是靠自己更穩妥一些。
自己的事情,無論是穿衣、吃飯、上廁所,還是整理書包、整理玩具,都應該讓女兒自己獨立完成。

而且,還得要鼓勵她們多去參與家務,作為家庭的一份子,只有參與到家庭勞動中,才能知道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獨立的女孩,她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特別好,等到將來住校或者是踏入社會,父母就知道有多省心了。
2、加強情感教育
既然那麼疼愛女兒,為何不讓這份疼愛變得有意義呢?用女兒喜歡的方式去愛她,父母會發現這份愛,能讓親子都收穫很多。
女兒的內心本來就敏感細膩,父母要是一味強勢的話,反倒會適得其反,讓很多女兒生出叛逆、逃離的想法。

倒不如注重女兒的情感需求,認真聽她們心底的聲音,在傾聽的過程中理解和支持孩子,這樣才能更有助於建立她們的情感表達方式。
當然,還得要教會女兒尊重他人的情感,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如果連換位思考都做不到,那孩子永遠都成不了溫暖、善良的人。

3、設立明確的規則與界限
其實養女兒比養兒子更費心,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女兒都相對比較柔弱,更容易在沒有父母的地方吃虧。
所以,從小給她們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界限,讓女兒知道什麼可以做,而什麼不可以做,也算是變相的保護她們。

從某個角度來說,規則就是一種隱形的保護方式,只要女兒按照規則去做,那她就能減少很多傷害,這一點相信父母也感觸頗深吧。
說到規則,父母和家人一定要保持意見統一,哪怕看到女兒淚眼汪汪,也不要輕易改變自己的規則,不然日後很難再好好教育了。

寫在最後: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而真正讓她們變好的人,就是身後的父母。因此,父母要在養娃的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成長,學會更多與時俱進的科學育兒理念,才能養出更有愛心和善良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