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將」VS「五子良將」:哪方的武功高,《三國演義》中有答案

劉備,奪取西川以後,建立蜀漢政權,漢昭烈帝賜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為「五虎將」,當然,「五虎將」只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

曹魏陣營的「五子良將」,又稱「魏五子」,歷史上確有其事,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拜閱《三國演義》的讀者,對於「五虎將」和「五子良將」的武功多少有點知曉,就整體武力值而言,「武子良將」要遜色於「五虎將」,也即「五虎將」的武力值在「五子良將」之上。

儘管關羽曾對張飛說起張遼時,此人武藝不再你我之下,實際上是關羽對張遼人品的看重,張遼真實的武藝,全在「五虎將」之下,可從其他將領之間的打鬥比對來判斷。

官渡之戰,張遼和張郃,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趙雲在三十合內,殺敗張郃;馬超更是在八、九合內,殺敗於禁;二十合內,打敗張郃。因此,可見張遼、于禁、張郃三將的武藝都在「五虎將」之下。

漢中之戰,黃忠被張郃、徐晃圍困,從早上一直打到正午,黃忠雙戰徐晃、張郃也沒敗,可見黃忠的實力,論單挑,張郃、徐晃,都非黃忠對手;戰長沙中,第一次打鬥,黃忠就和關羽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敗。

「五子良將」中,唯有徐晃武藝超眾,在楊奉手下時,與許褚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許褚裸衣斗馬超,大戰二百三十餘合,不分勝敗。

徐晃,曾於關羽大戰八十餘合,因關羽左臂箭傷未愈,關平恐父親有失,鳴金收兵,兩將結束了廝殺;從書中判斷,關羽是處於下風的,原因就是箭傷,左臂乏力。

白馬之戰,袁紹麾下「河北四庭柱」排名第一的顏良,三合內,斬宋憲;一合內,斬魏續;二十合內,將徐晃殺敗,曹營眾將心驚膽戰,包括許褚在內無人敢上前接戰,曹操只得退兵。

關羽,騎赤兔馬,持青龍偃月刀沖陣,一刀將顏良刺於馬下,梟首而歸,河北大軍,無人敢阻擋,順利完成刺殺任務;在三合內,斬殺箭射張遼面架,殺退徐晃的文丑。

樂進,曹魏陣營中資歷比較老的戰將,很早就跟隨曹操了,卻鮮有和「五虎將」打鬥記錄,通過與其他將領的打鬥,即可窺探樂進的武力值。

濮陽城之戰,樂進與呂布麾下的臧霸交鋒,「兩馬相交,雙槍齊舉。戰到三十餘合,勝負不分」;濡須口之戰,東吳年輕猛將凌統「縱馬提刀,出至陣前」,張遼派樂進出馬迎敵,「兩個斗到五十合,未分勝敗」。

張遼,也曾經和東吳凌統展開廝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孫權恐凌統有失,鳴金收兵。據此判斷,孫權看出凌統處於下風,才鳴金收兵。

樂進武力值,與張遼在伯仲之間;濮陽城外,呂布沖陣,于禁和樂進聯手「雙戰呂布不往」,敗歸本陣;在小沛,張飛主動單挑呂布,大戰一百餘,不分勝敗。

總之,就整體武功而「五虎將」要勝過「五子良將」,有的將領之間,是直接有過交鋒的,有的由於未能交鋒,只能從其他將領的打鬥中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