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合呂布擊殺董卓,東漢名臣之墓,許昌小眾景點也不錯

許昌是歷史文化名城,千百年來,留下了豐富的三國遺迹,據統計有80多處。在許昌清潩河西岸,有一座墓冢格外引人注目。這是誰的墓冢呢?

一、清潩河畔卧忠臣

圓形的封土堆,有5米多高。上面長滿了青草和大大小小好幾種樹木。墓冢背靠清潩河,面朝西方向。墓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廣場,有176平方米,周圍有蒼松翠柏環繞。

王允墓前立有兩塊碑刻,上面都刻有三個大字:王允墓。附近村民也稱為「堰口漢墓」。據說,王允衣冠冢上長有五棵柏樹,現在只剩下一棵了。

下面,還有必要介紹一下墓主人王允的生平。

二、出身名門系忠臣

王允(137~192年),字子師,據《後漢書》記載,他是太原郡祁縣(今山西祁縣)人。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官宦世家,世代擔任州郡的重要官職,在當地影響很大,威望頗高。王允19歲任公職,他秉公為官,名聲越來越大。

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初平三年,巧設「連環計」,與呂布一起成功謀殺董卓。後來,王允被董卓的部將殺害於長安,當時才五十六歲。

公元196年,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念其忠貞,專門為王允在許昌修建了衣冠冢。可見,清潩河畔這座王允墓,其實是他的衣冠冢。

三、功過是非後人評

後人對王允的評價褒貶不一。有褒揚的,認為他與呂布一起除掉董卓,為東漢王朝除去了一大奸臣。也有貶低王允的,認為是他的性格葬送了自己性命,也徹底毀滅了東漢王朝奪回權力的最重要的機會。

王允雖然有為朝廷剿滅亂臣,暫緩危難大局於一時之壯舉,卻無挽狂瀾於傾倒,救百姓於水火之謀略,他剛烈的個性曾經讓人無比感慨,又令人無比嘆息。

不過,我們只要仔細看看王允的生平事迹,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王允的確是東漢王朝的一名忠臣。

四、一抔黃土慰英傑

這些年,許昌對三國文化推崇有加,對三國遺迹也加大了保護力度。這張圖片是王允墓之前樣子。低矮的墓冢封土堆,上面長滿了雜草灌木。可能是遊人喜歡登上墓冢的頂部,上面留下了一條窄窄的小路。

2015年,許昌市對王允墓進行本體加固和周邊環境提升改造。2017年1月,王允墓被認定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看到的,是修繕後的王允墓。墓冢的封土堆加高了,周圍用石板加固了。墓冢頂部的柏樹保留了下來。還是有些遊人喜歡登上墓頂,在封土堆上,還是留下了一條窄窄的路,通向墓頂。

站在墓冢前,嘆古惜今,歷史風雲激蕩,蕩滌多少英雄豪傑,一代名臣終究湮滅於一抔黃土。了卻生前事,何計身後名。墓冢上的野草迎着春風搖曳,似乎是在訴說著王允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