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2025年05月22日15:40:17 歷史 6610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

文 | 朱國順

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

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們611所有什麼可以參考的方案嗎?拿出來介紹一下吧。

宋文驄611所總體室主任,作為評審專家參加會議的,並沒有準備方案。他想了一下,借了幾張投影用的空白膠片,把自己對下一代殲擊機的理解匆匆畫了幾筆在膠片上,就在評審會上談了設想。他認為新一代殲擊機應該摒棄國土防空高空高速概念,突出敏捷性,突出近距格鬥、中距攔射能力,採用鴨式布局,制空作戰和對地、對海精確打擊並重。

評審會沸騰了。海空軍代表強烈支持611方案。但鴨式布局等新技術,中國是一片空白,這也是611所未參加競標原因之一。航空部領導決定,各家回去完善方案,準備再次評審。實際上,這給611提供了後來居上契機。

飛機前部使用鴨翼,在同等推力下可大幅提高機動性,讓發動機發揮更大效力,難點在於鴨翼與主翼間氣動關係複雜,當時普遍採用的機械飛控系統很難處理好翼面間耦合效應。解決難題的出路,就是運用最新的電傳飛控系統。

電傳飛控先行者之一是法國,他們主導的空客320飛機,是世界第一款電傳操控客機。611所鴨式布局殲10被確定為新一代殲擊機後,中國組團去法國達索公司學習電傳飛控,611所領導特意指派,讓剛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5個月的楊偉一同參團去學習。達索給了電傳飛控的設計思路和設計軟件,飛控數據和鴨式飛控系統,則只能中國人自己慢慢摸索試飛出來。

1998年3月23日,殲10成功首飛,中國就此有了跨時代的新型殲擊機。

方向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鴨翼加電傳成就了殲10,也進一步成就了傳奇戰機殲20的誕生。光陰荏苒,殲20的總設計師正是楊偉。鴨翼的奇妙還在於,曾經依仗發動機優勢不願採用鴨翼的另一大國,歷經蹉跎,最終在最新六代機概念圖中,正式採用了鴨翼。但我們,已有了更新的創意。

好馬配好鞍。光有殲10是不夠的,還要有相控陣雷達制導的霹靂-15e。空對空導彈是從紅外引導起步的,這比較初級,容易被閃光彈、太陽等其它熱源干擾。解決紅外導彈容易脫靶的辦法之一,是採用雷達制導的導引頭,不易干擾、射程可以更遠。但雷達很貴,小型化不易,最初採用的多普勒雷達功能不強,直到有源相控陣雷達出現。

有源相控陣雷達是迄今最好雷達,每個t/r組件都是一個能發能收的小雷達,若干個t/r再通過計算機控制,聚力成主動尋的雷達波束,基本指哪打哪。相控陣雷達的「缺點」是太貴,據說美國軍艦上一套板狀相控陣雷達費用,幾乎佔全艦價格的三分之一。我曾經去參觀過國產先進戰艦,當得知艦上「板」的數量時,真是又驚又喜。不能不很凡爾賽地說,世界上最好的相控陣雷達、性價比最高的相控陣雷達,都出在中國。這使得在霹靂-15e這樣的空空導彈上,中國可輕易放主動相控陣雷達上去,作一次性使用產品。

10加上霹靂-15e,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5月7日殲-10ce和霹靂-15e搭檔,一鳴驚人。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 天天要聞

隱居隆中知天下!諸葛亮攜「隆中對」登陸三謀新賽季

想當年,諸葛亮隱卧隆中,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勢。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他獻上計策「隆中對」,勾勒出蜀漢跨荊益、聯吳抗曹的宏偉藍圖,自此成為千古名策。歲月悠悠,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雖已遠去,但在創新策略SLG《三國:謀定天下》的新賽季里,我們將穿越時空,重臨「隆中對」的智慧戰場,與諸葛亮一同謀定天下!《三...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羅成出世

羅成,是小說《說唐全傳》中的人物,隋朝鎮守燕山的靖邊侯羅藝之子,書中主要人物秦瓊的表弟。羅成少年英雄,長相俊美,性格驕傲、任性,擅長家傳的羅家槍法,是隋唐第七條好漢。羅成羅藝是羅成的父親,隋煬帝時期,羅藝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這一天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