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無窮,各有所歸。今天,海佑老師繼續給大家講解中國歷史文化特點。
說起歷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很多人都會想到元朝,但是再仔細一想,好像元朝除了疆域最大之外,就沒有什麼特殊的點了。
而且元朝的皇帝,我們除了知道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對其他的皇帝幾乎連名字都沒有聽過,甚至元朝皇帝的陵墓一座都沒有被發現。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元朝的歷史如此鮮為人知呢?這裏面肯定是有原因的。
第一,蒙古人重武輕文,不重視思想建設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朝代,成吉思汗曾經說過,要讓全天下的土地都變成蒙古人的牧場。由此可見,那個時代的蒙古人具有強烈的開拓意識,但與其強烈的開拓意識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其極度匱乏的統治意識。
在蒙古人看來,只要縱馬佔領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成了蒙古的土地,但是他們佔領之後,並不如何重視建設和管理。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雖然蒙古人的鐵騎踏到了歐洲,但是歐洲各國在蒙古人走後不久就相繼獨立,蒙古人在歐洲並沒有留下什麼影響。
在中原地區也是一樣,蒙古人佔領中原之後,並沒有繼承宋朝的政治體制,而是依舊用草原上的那一套制度來管理中原。
這是非常不合時宜的,比如廢除了科舉制度,導致大量讀書人無事可做,只能去寫曲子小說和劇本,這也導致元朝歷史缺少官方記載文獻。
與此同時,當時的蒙古統治者對中原文化也比較排斥,甚至一些蒙古皇帝只會說蒙語而不懂漢文。
這和後世的清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朝皇帝都是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精通蒙漢滿多種語言,而且平時多以漢語為母語,這也是為什麼清朝存在時間比元朝長很多的重要原因。
第二,元朝存在時間較短且比較動蕩
金庸先生的射鵰三部曲就是以元朝為背景而創作的,從成吉思汗領導蒙古人四處征伐到朱元璋建國,期間不過100來年的時間。
但是在這短短100年時間裏,蒙古人大大小小的戰爭多得數不過來,從前期的王子西征、阿里不哥爭位戰爭、李璮叛亂、滅宋戰爭、平定海都、遠征緬甸、遠征爪哇、遠征日本、遠征越南,到後期的權臣內訌和農民大起義,元朝就沒過幾天太平日子。
在這些戰爭中,就算元朝有些史書,也在戰亂中被損毀,再加上統治者對史料的重視程度不高,就導致後世編著《元史》時參考的史料比較缺乏,所以後人對元朝的歷史知之甚少。
第三,異族入主中原,法理上有天然缺憾
當時的蒙古大軍,喜歡屠城,基本是打到哪屠到哪。在消滅南宋政權的過程中,他們也屢屢屠城。這對中原人的內心,造成了非常深的傷害。
且蒙古人統治中原,這是異族入主,在傳統文化價值觀視角下,存在着天然的法理缺憾。「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
蒙古人統治中原期間,使得中原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漢族士大夫一直都耿耿於懷。明朝士大夫們甚至對元朝的歷史並不認可,為了避免曾經被蒙古人統治的羞辱記憶,一些明朝士大夫們選擇對這段歷史避而不談,因此明朝士大夫對元朝歷史的記載並不多。
小結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由於蒙古人重武輕文,不重視文化建設,統治時間較短,且是異族入關,存在法理上的天然缺憾。如此一來,導致後世對元朝歷史知之甚少。
現在,甚至就是蒙古人,對其祖先的諸多事迹也知道不多,這是由於當時人的歷史局限性所致,我們也不能強求。
不過這些曾經的「異族」,如今都成了中華文明大家族的一部分。在中國新冠肺炎一起大爆發的時候,蒙古國也給予了我們大量援助,而且也正是由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團結奮進,才有了如今我們興盛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