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通寶)
首先要強調,
雍正通寶並不少。
不僅僅是明確記載的85億6千萬文鑄量,多於歷史上的大多數銅錢品種。(前面提到的宣德通寶也才1億文),
現存世的數量,也同樣算作常見的古錢。
而作為過來人,可以確定「自然傳世,一筆一划」的美品雍正通寶也不算少,
曾見識過本地一普通藏家,手裡就有數百枚;而我們這代玩了十年以上的,人均也有個十枚八枚(自藏美品)。
但今天翻遍全網,你會發現,已找不到幾個像樣的雍正通寶...
01
雍正通寶的特別之處。
如果不是「話當年」或者「過來人」,
從當下的情況,
怕是很難再說雍正通寶多了。
尤其是鱔魚黃級別的美品,別說什麼少見局,就是五筆鄉,含珠通,哪怕直徑26左右的羅漢式,怕是比康熙羅漢,康熙福都難找了。
就拿自己為例,
以今年各大平台及一線觀察,
差不多每刷一兩百個才能遇到一個「非生坑洗磨,無斷筆磕碰,全傳世包漿」的滿意品,
而最後價格不算太離譜的,包括雲局在內,我今年到目前為止一共也才買到了3個。
當然要說難找,
圈內類似於雍正黃魚的錢幣還有很多,什麼坑口犀利的大觀折十,罐裝直邊的周元大樣,美銹或水坑到位的大泉五百等等,
但雍正通寶的特殊之處卻在於,
它不完全只是小精品。
它不僅是火爆的清錢黃魚中的相對少見者,更是五帝錢中的相對少見者,
在巨大的收藏需求,和社會功用需求雙重作用下,雍正又是獨一無二的。
(清錢)
02
從雍正通寶展開...
如果你是在意市場的玩家,
對雍正通寶還停留在,「它在古錢幣里不過是海量的東西,不過是稍微少一點的炒作概念(五帝錢)而已」,那你就有點瞧不起它了。
雍正通寶的數量,放在歷代里,絕對多,
反之,
放在當下收藏市場的需求里,那就是絕對少了。
據說今年,有批發五帝錢的幣商曬賬單,五個月賣了400多萬。
社會巨大的五帝錢需求下,每年不知消耗多少的雍正通寶。
也正是因為五帝錢的需求常年不衰,好的雍正通寶越來越少,
以至有職業從事五帝錢生意的幣商朋友跟我說,今年的這些清錢里,唯有雍正,漲得最狠。
在這樣的前提下,
我們自己需要的雍正小精品,也就難怪動輒拍到了七八百,一兩千,乃至更高了。
從這個品種展開,
它告訴我們一枚古錢幣的價值點,在「存世量,等級,名譽度,品相」這些面前,
最能打的,還是消耗。
所謂沉澱是金,消耗為王。
(消耗雍正的五帝錢)
03
雍正通寶給我們的思考。
因為存在囤積的情況,我無法確定美品的雍正通寶以後會不會更貴,
但可以確定的是,雍正通寶這個品種整體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凡是用作五帝錢的雍正錢,一旦被使用,不可能再流回市場。
在市場,無論古錢幣有怎樣的價值,它都是一個離不開群體,離不開基礎認知的產物,
而雍正,是典型的親民錢幣。(絕對存世量大,民間多見)
它給我們的第一層思考就是:
錢幣收藏中價值如何才能與價格相匹配?
曲高和寡卻不遠離市場,收藏歷史卻也能保值增值,是每一個玩家的必修課,
這是普通人所要謹記的,玩錢幣,不可能完全的脫離市場。
在圈內,無論如何炒作,一個品種都很難脫離收藏屬性,跨出收藏群體,
而雍正,卻是典型的破圈產物。(五帝錢,《雍正王朝》)
它給我們的第二層思考就是:
古錢幣如何真正的出圈?
畢竟這個圈子說破了天也不過幾十幾百萬的群體,而一旦破圈,那就是數以億計。
後者帶來的消費力,所反饋的價值,是前者永遠比不了的。
或者說真正的投資回報,
將來看中的,
是可以出圈到不玩錢幣的人都認識,不玩錢幣的人都需要的錢幣。
(清·雍正通寶)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大家去攢雍正通寶,更不是要炒什麼雍正的行情,
作為一個歷代玩家,它再特殊,在我眼裡也只是一個品種而已。
但它完全可以作為一個收藏參考,錢幣典型,
因為它值得我們玩家、藏家、興趣者、投資者思考的地方,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