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慶祺是清朝的一位宗室大臣,祖上地位顯赫,但是到他這一輩時,已經是普通的閑散宗室。除了每年能領到四品文職的俸祿維持生活外,其他方面與平民百姓一樣。那麼,要想在朝中謀個一官半職,還需要靠着自己的實力走科舉之路。
那麼,慶祺就是走了宗室科舉,先後中舉人和進士,然後入翰林院供職,從庶吉士起步,用了22年的時間,干到朝廷的正一品大員。咸豐朝,受到重用,從駐防將軍任上調任至直隸總督,位居朝中魁閣,位極人臣。說實話,論權力、地位和俸祿,早就不亞於一個親王了。
今天,來介紹一下愛新覺羅慶祺的仕途人生。
一:祖上為世祖皇子,家世顯赫。
首先,慶祺的五世祖是順治帝皇五子恭親王常寧,也就是康熙帝的五弟。那麼,在順治康熙年間,可謂地位顯赫,滿朝敬重,曾率領八旗兵前往西北,參加平定噶爾丹叛亂,授予安北大將軍。凱旋歸來後,位居朝中議政大臣,參與朝政。
慶祺的高祖父海善,為順治帝皇孫,恭親王之子。早年授封奉恩將軍,後恭親王去世後,承襲了多羅貝勒爵位。活到了68歲高齡,乾隆朝離世。
慶祺的曾祖父隆靄,是恭親王常寧的嫡長孫,與康熙帝的嫡長孫弘皙同一年出生。乾隆朝,曾授予過四等侍衛、三等侍衛。由於生病,退出了侍衛崗,賦閑在家養病,直至離世,享年60歲。
慶祺出生於嘉慶十年,按照字輩,屬於奕字輩,與咸豐帝的族兄。不過,19歲那年過繼給自己已故的伯父為承嗣子。因此,祖父和父輩都有所變化,而且都是閑散宗室了。
二:道光朝,參加宗室科舉,六品官入仕,累官至正二品倉場侍郎。
自從慶祺在19歲過繼給伯父為嗣子後,伯父生前已經是閑散宗室,而且慶祺的生父也是閑散,因此他是沒有爵位承襲。
道光五年,朝廷為宗室成員舉辦了鄉試科考,已經21歲的慶祺依然沒有憑祖上的蔭庇獲得小官。無奈之下,只能熟讀聖賢書,在這一年參加了鄉試,成功奪得舉人的身份。
獲得舉人出身的慶祺,在道光六年參加過宗室科舉的殿試,然而以失敗而告終。直到三年後的道光九年,再次參加進士考試,這一次終於金榜題名。對於這樣一位閑散宗室來說,慶祺終於可以出人頭地了。
一個成功的封疆大吏,在起步階段總會遇到一系列的困難。宗室慶祺也是這樣的,宗室成員一般考上進士後,基本上會立馬分到六部,任六品或者七品官職。沒想到,已經是兩榜進士的慶祺還在家裡等了三年的時間,終於在道光十二年應召,授予了庶吉士。
那麼,入翰林院中擔任庶吉士,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正式考官職。到翰林院供職後,慶祺也是十分的用功,希望能夠提前進入仕途。果然,本來需要三年的時間,他卻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被朝廷授予吏部主事,官居六品。
那麼,慶祺擔任六品吏部主事時,已經29歲了。
道光十九年,35歲入詹事府供職。詹事府專門為皇帝和皇子提供內務服務的機構,其中所設置的官職包括正三品詹事、正四品少詹事、正五品左右春坊庶子、從五品司經局洗馬,還有正六品中允。慶祺這一次被授予從五品司經局洗馬,晉陞了一級,在詹事府中屬於四等官員了。
不過,慶祺並沒有到任,直接被充當日講起居注官,專門記錄皇帝日常言行,道光帝對其較為重視,希望能夠培養出封疆大吏,為朝廷出力。
道光二十三年,39歲的慶祺先後被授予詹事府右庶子、左庶子、翰林院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太僕寺卿,累官至從三品。
道光二十五年,擢升左都副御史,正三品銜;
道光二十六年,擢升盛京戶部侍郎,正二品,主要負責管理盛京地區的財賦,位高權重。同時,42歲的慶祺還奉旨兼任奉天府的府尹。府尹雖為三品銜,但是他已經位居正二品了,享受二品待遇。
道光二十九年,擢升京城的兵部右侍郎,正二品。
道光三十年,調任倉場侍郎,奉旨管理經常糧倉的糧食,官居正二品。
三:咸豐朝,念及功績賜號巴圖魯,並累官至直隸總督。
大家都知道,清初的一些王爺、皇子立下赫赫戰功,才被賜號巴圖魯稱號。但是,後來的宗室成員中,能夠在官場被賜號巴圖魯的,實屬較少。可見,咸豐朝的慶祺為收復河山,立下了軍功。
咸豐四年,50歲調任泰寧鎮總兵,擔任駐防官員。
咸豐五年,51歲因功被賜號巴圖魯,並且還授予了西安將軍,官居一品。
咸豐六年,52歲調任盛京將軍;
咸豐七年,53歲入八旗,授予護軍統領。
咸豐八年,55歲擢拔為直隸總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一年後,56歲的宗室慶祺走完了一生。
四:直隸總督慶祺的後世子孫。
1.愛新覺羅延煦:慶祺之子,咸豐六年進士,由翰林院七品編修入仕,曾在朝廷擔任內閣學士、盛京兵部侍郎、戶部侍郎、倉場侍郎、熱河都統等,累官至封疆大吏。
2.愛新覺羅會章:慶祺之孫,出生時祖父45歲。光緒二年進士,累官至理藩院右侍郎,官至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