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的賀子珍,是主席身邊得力的賢內助,更是著名的女革命家,其名氣比其他革命先烈不遑多讓。
卻不知,賀家除了賀子珍之外,還有一人的實力也不容小覷,此人正是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說起他,鮮少有人知其名,只因着賀敏學實在低調,低調到他的行政待遇僅有八級!
以至於主席知道其行政待遇只有八級後,相當憤怒:「賀敏學才八級待遇,這簡直是胡鬧!」
事情是怎麼回事?
毛主席又為什麼會因為賀敏學的行政待遇僅有八級而感到憤怒呢?
非等閑之輩
說起賀敏學,知其人卻未必知其行,如果不是因為毛主席與其交往頻繁,根本不知道賀敏學本人的厲害。
認真而言,賀敏學其實多少算是毛主席的「前輩」,因為他不僅是共產黨早期革命的重要參與人員,他還是井岡山根據地的開創人之一,可見其實力。
賀敏學人生履歷之豐富,其波瀾壯闊的一生,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1904年,賀敏學出生於江西某個小村莊,生在農民家庭的他自小就感受社會的參差與不公。
在見識了現實殘酷的一面後,年紀不大的賀敏學反而被激起了志氣,從小就好打抱不平的他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彼時,軍閥割據混亂的年代,人們的出路無非只有兩條,一種選擇以軍閥為伍,魚肉鄉民,另一種則是反抗軍閥。
自小三觀正,且俠肝義膽的賀敏學,在接觸到進步思想後,他的選擇已不言而喻,這一刻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在接觸到進步思想後,賀敏學經常會與同窗好友聚在一處,探討國家當前形勢。
越來越深的交流過後,賀敏學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另一位重要人物,他亦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袁文才。
彼時的兩人也不過十七八的年紀,可心中卻滿腔熱血,賀敏學在袁文才身上了解到了更多的農民起義故事,讓他更加堅定了鬥爭的決心。
1926年,賀敏學22歲,憑藉努力,成功考上江西一所非常有名的軍校,在這所學校期間,他的視野得到了開闊,也是在這裡,他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在軍校學習期間,賀敏學偷偷地加入了學校的中國共產青年團,而後不到半年,正式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活躍於地下,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真面目徹底暴露。
深切地感受到國民黨真面目,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賀敏學毅然決然地脫離學校,回到了家鄉,策劃組織革命隊伍,他成立了一支農民武裝力量。
此時的賀敏學在軍校當中學到的知識理論得以充分利用,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這支武裝力量進行包裝,他本人亦成為隊伍的領頭人,當他將所學知識貫徹到隊伍當中時,隊伍的實力很快得到提升。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員加入,這支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很快就引來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國民黨反動派隨即加強了對隊伍的圍剿力度。
在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失敗後,賀敏學和其他的80多位革命者被捕入獄。
面對敵人的拷問,賀敏學咬緊牙關,死不鬆口。
儘管面臨敵人的脅迫和威脅,可他始終不放棄,在監獄期間,他依然秘密組織黨支部人員,堅決與國民黨反動派鬥爭到底。
而事情也很快出現轉機,四個月後,賀敏學和另外幾十位同志成功獲救。
被營救後,賀敏學意識必須遠離城市,在山區才能發展力量,反思後,他立馬帶着所有被救出監獄的共產黨員連夜奔赴井岡山,而他此舉也為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前期工作做出了大量鋪墊。
可以說,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敏學功不可沒,作為井岡山的重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創立了井岡山,更為井岡山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基
在到達井岡山之初,井岡山可謂荒蕪,周圍群眾更是食不果腹,就是在如此荒涼的條件下,賀敏學一到達井岡山立馬着手準備,他根據地形條件作出調整,及時解決最為緊要的問題,人員的衣食住行。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賀敏學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全員開荒種地,先解決溫飽問題,畢竟只有吃飽才有力氣打仗,在鼓勵開荒種地的同時,賀敏學也沒有忘記建立群眾基礎。
他深切地明白,人民群眾對於一支隊伍的重要性。
,所以,他除了解決了隊伍的溫飽問題,連帶發動周圍群眾參與建設,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
而他此舉不僅進一步鞏固隊伍和人民群眾的基礎,不斷地壯大革命力量,更為主要的是解決了亟需解決的核心問題。
事實證明,賀敏學相當地有先見之明,他所有的布局和鋪墊都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功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至於1927年的9月,毛主席率領部隊到達井岡山與賀敏學會師時,井岡山根據地已基本成型,也正因有了井岡山的依託,革命成功才有了基石。
毛主席在到達井岡山後,與賀敏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常常秉燭夜談,交流彼此心得,賀敏學更是對其所知信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也正是這一份無私之心,為此後多次隊伍的戰鬥提供了關鍵性的情報,革命隊伍更多次脫離險境,不僅如此,還成功幫助主力隊伍創造了反攻的條件。
輝煌之路永不停
而賀敏學對革命的貢獻遠不止於此,如果說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舉是勝利的基石,那麼,其後他指揮隊伍連續拿下多場重大戰役則可以稱為革命道路上的核心。
在為井岡山奠基後,賀敏學並未停下他的腳步,1937年的抗戰爆發後,他又挑起新的重擔,成為新四軍參謀長的賀敏學,在與日寇的對戰階段,提出了幾個經典的戰術。
其中,著名的包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又或白天與夜晚的聯動游擊戰等等,雖僅在副戰場活動,可就是因為其出其不意的戰法,分散了敵人的注意力和火力,讓主戰場得以喘息,並最終取得勝利。
除此之外,還有多場重大戰役,諸如「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等戰役都有賀敏學的影子,這些戰役勝利的背後離不開他的指揮作戰。賀敏學一生戎馬關山,將所有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
低調的賀敏學
可偏偏就是這麼一位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的人物,在論功行賞時,卻似乎遭受到了「不公」,引得毛主席大怒道:「賀敏學居功至偉,為什麼行政待遇僅八級,這簡直是瞎胡鬧!」事情是怎麼回事呢?
1963年,已經是福建省副省長的賀敏學,被召集到北京開會,會議休息期間,賀敏學再次見到毛主席,許久未見的兩人一見面話匣子似乎被打開。
兩人不約而同地回憶起了曾經的崢嶸歲月,毛主席問起了賀敏學的近況。
可賀敏學接下來的回答卻讓毛主席蹙起了眉頭,原來賀敏學現階段的行政待遇竟然只有八級!這實在不是一個對中國有如此大貢獻的人應該有的待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毛主席如此想,也是如此問:「這不是瞎胡鬧嘛!行政待遇八級太低了!」
賀敏學見主席動怒,主動解釋道:「主席,原先定的是七級,但我拒絕了,別怪罪其他人,再說,我做這些並非要論功行賞,而是我深愛這個國家!」
主席聽後,一時之間五味雜陳,在賀敏學離開後,主席還是着人調查了此事,得到的回答和賀敏學說的一致,心裏更加不是滋味,為這老戰友感到可惜的同時,心裏也的確欣慰!
賀敏學真不愧是他的老戰友,高風亮節當如此!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學習!
如今,賀敏學已然不在世,可他精神卻永遠流傳,我們應該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