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佗為什麼沒有回援秦國,在嶺南自立為王,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在秦始皇死後由於接班人秦二世胡亥的暴政引起了各地武裝起義,這時各地君侯佔山為王。趙佗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那麼趙佗本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名忠將為什麼秦始皇死後立馬倒戈自立為王是他不想回援秦國還是早就已有自立之心了?我想也不是趙佗真的就不想回師救援秦帝國吧他自立也是不得已的苦衷吧!

沒有支援秦國的原因

1,從前209年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到前206劉邦攻入咸陽,一共只有3年時間.決定秦命運的當屬前208年的巨鹿之戰,這時間就更短了,才2年,沒有記載說2世沒有詔令趙佗率嶺南秦軍北上救援,就算2世在看見巨鹿戰敗之後,急下令趙佗增援,從當時的交通水平,命令從咸陽到廣州,在趙佗準備好出發北上到達關中地區救援,2年的時間根本就不夠.

2.秦從前219年開始起10萬秦軍對南越地區進行征服戰爭,直到214年才基本平定南越,在前208年,只有短短六年時間,我想,秦軍在南越都尚未站住腳,如果此時將秦軍主力調回北上,可能連南越地盤都沒了.

雖然趙佗的秦軍只有10萬眾,但是,這10萬人,絕對不會是章邯所率領的那30萬囚徒秦軍的素質.既然秦始皇會選擇這10萬人南下到南越那種當時還是絕對的不毛之地.就已經能說明,這支秦軍隊伍,肯定是參加過秦兼并六國的精銳中的精銳.拋開當時的地理背景來說,如果這隻秦軍與20萬的項羽劉邦軍作戰,勝利也不會困難.只是由於初占嶺南地區,無暇他顧,沒有北上而已.否則,就算出於趙佗的私人目的,北上中原與農民軍搶棋盤,也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我認為趙佗沒有北上救秦,主要就是以上2點原因.

在嶺南自立為王審時度勢

按照《史記·南越列傳》的說法,當時南方軍團歸南海郡尉任囂指揮,任囂將死的時候,將屬下的龍川縣令趙佗找來,對他說:「聽說陳勝等發動了叛亂,秦朝推行暴虐無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對此感到怨恨,項羽和劉邦、陳勝、吳廣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時聚集民眾,組建軍隊,象猛虎般地爭奪天下,中原地區擾攘動亂,不知何時方得安寧,豪傑們背叛秦朝,相互對立。任囂將趙佗召來,向他闡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險可據的有利地形來建立國家,以抵抗中原各起義軍隊的侵犯的謀劃;併當即向趙佗頒佈任命文書,讓趙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職務,囑咐他「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為秦政無道,所以不救秦軍而且還坐視不理。趙佗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義軍隊進犯,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不久就自立建國,稱南越王。

趙佗從公元前219年作為秦始皇平定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公元前137年(漢武帝劉徹建元四年)去世,一共參與治理嶺南81年。其間由於他一直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促進了漢越民族的融合,並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帶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