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一生有過三段婚姻,髮妻張錫媛比他小2歲,後來因難產於1930年離世,他們的女兒也不幸夭折。
1931年,鄧小平結識了與自己同歲的金維映,她是我黨在舟山地區的早期領導人之一。二人曾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假扮夫妻結伴前往江西瑞安縣工作。
在蘇區工作時期,二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在不斷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對彼此產生了好感。後來,在組織的撮合下結為了伉儷。
不過好景不長,鄧小平因反對博古等人推行的「左」傾錯誤,遭到了十分嚴重的錯誤批判。他為了避免金維映受到不必要的牽連,被迫和第二任妻子離婚,二人婚後並沒有孩子。
1939年,35歲的鄧小平返回延安,這一次有了較大的收穫,因為他在鄧發等人的介紹下,認識了剛從陝北公學畢業的卓琳,那時候她還叫蒲瓊英。
據張聞天的夫人劉英回憶:「他們倆認識後,無論是性格還是愛好都非常合得來,只要一有時間就手牽着手四處轉,看起來十分幸福!」
同年8月份,在組織上的安排下,鄧小平和卓琳在延安舉行了簡單的婚禮。1941年9月,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鄧林出生,當時身為129師政委的鄧小平,正忙着同敵人作戰。
在戰火洗禮中出生的鄧林,從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坎坷曲折的命運。鄧林的出生讓鄧小平夫婦在開心之餘,也不得不開始替她的安危擔憂。
畢竟當時正是日軍進攻最瘋狂的時候,為了將日軍引入太行山區,129師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很顯然在這個關鍵時刻,帶着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為此,鄧小平和卓琳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他們將孩子寄養在當地的一戶鐵匠家裡。由於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缺糧少穿是常有的事情。
為保證鄧林能健康長大,鄧小平夫婦每個月都從口糧中省出一部分,並派人送到鐵匠家裡。可令他們十分難過的是,鐵匠卻將大部分糧食都分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鄧林經常吃不飽。
1943年,兩歲的鄧林被接回延安上幼兒園時,因為身體長期營養不良,不僅長得又瘦又小,而且還患上了很嚴重的疾病,這讓鄧小平夫婦非常心疼。
鄧林4歲時才被接到父母身邊,當時正處於解放戰爭時期,為此她不得不跟隨父母四處輾轉,直到1949年隨軍到重慶後,才被送入小學讀書。
鄧林小時候在繪畫方面非常有天賦,她畫的花鳥魚蟲都格外逼真,為此經常得到老師的誇獎,這也讓她堅定了長大後學習繪畫的信心。
11歲那年鄧林跟隨父母回到北京,期間她閱讀了大量書籍,並觀摩了很多名家的繪畫作品,這對她以後成為專職畫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鄧林13歲時因為身患重病,前往莫斯科治療期間,經常去博物館欣賞油畫,這也讓她對濃墨重彩的西方油畫,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興趣。
在央音附中學習期間,鄧林師從國畫大師汪慎生,在他的教授之下主攻花鳥畫。後來,她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跟隨李苦禪等多位名師,系統地學習了國畫,尤其在花鳥畫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特殊時期,鄧林遠赴河北宣化參加勞動鍛煉,期間她只要一有時間,就會鑽研繪畫方面的知識,直到1973年才重回北京,並被分配到北京國畫院工作。
上世紀七十年代,鄧林結識了終身伴侶吳建常。畢業於礦冶工程學院的吳建常,比鄧林大了兩歲,二人在婚後感情非常好,彼此在不同的領域都做出了很高的成就。
令人敬佩的是,吳建常身為鄧小平的女婿,並沒有因此受到特殊照顧。1997年,他被調入冶金工業部擔任副部長,成為了一名副部級官員,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工業建設。
鄧林雖身為鄧小平的女兒,深知自己不能藉助父親的權力謀私利,在人生大起大落之際,她始終將父親當做自己的偶像,並堅信只要不忘初心就能重新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