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東北大軍閥張作霖之子,生於1901年,成長於遼寧鞍山。他在中國歷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從執軍職到發動西安事變,為中國歷史帶來深遠影響。然而,他臨終前選擇將巨額遺產捐贈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而未留給自己的祖國中國,引起人們的困惑和疑問。
張學良因為是長子且正室夫人所生,受到父親張作霖的特別重視,被定為張家大業的繼承人。他早年被安排在自家軍隊歷練,並在遼寧講武堂學習炮兵科。張學良聰明刻苦,學習成績優異,被老師讚揚。
1920年畢業後,張學良進入奉軍,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年底時晉陞為陸軍少將。他還前往日本參觀軍事演習,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遭遇失敗。後來多次參加混戰,直至大帥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後,張學良繼承父位,接管奉軍。
關內已經基本實現統一,張學良手握東北統治大權。日本和南京國民黨政府都試圖拉攏他,但他拒絕日本的優厚條件,選擇歸順南京政府,為了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實現中國人民的統一戰線。他改旗易幟,接受南京政府領導,幫助蔣介石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
1931年,日本侵略者攻進東北,但蔣介石將全部精力用於「剿滅」紅軍。張學良遵從蔣介石的命令,不進行抵抗,將東北軍撤回關內。結果,日本輕易地佔領了東北,給東北百姓帶來災難,成為他一生無法抹去的污點。
全國抗日情緒高漲,張學良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日。面對蔣介石堅持錯誤方針,他在西安聯合楊虎城扣押蔣介石,逼迫蔣介石起來抗日。經過斡旋,西安事變以和平解決,國共聯合抗日。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張學良獲釋。
自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了長達54年。1990年蔣經國去世後,張學良才重獲自由。他將大部分遺產繼承自父親張作霖的財產,以及自己的投資都轉移到台灣的私人賬戶上。
張學良獲得自由後,遷居美國,並在那裡度過幸福快樂的晚年。他的原配夫人于鳳至是商業精英,在美國成功經商,將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張學良。然而,張學良在臨終前,選擇將全部遺產捐贈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而未給中國。
張學良曾在日本和南京政府之間選擇歸順南京政府,抉擇民族大義,但未能守護東北。在西安事變中,他逼迫蔣介石抗日,為國家大業立下功勛。然而,他深知國共關係複雜,害怕遺產會影響兩岸關係。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頂尖學府,張學良將遺產捐贈給這所學校,也是考慮到這裡有專門的漢學專業,曾培養了許多中國知名人士。此外,哥倫比亞大學擁有完善的保管措施,承諾妥善保存張學良的文物和歷史資料,令他感到安心。
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複雜而矛盾的人物。他為民族大義、抗日救國做出貢獻,但也有污點和疑團。關於遺產的捐贈,或許他自己的考量在其中,選擇了他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將遺產傳承給美國,而未留給中國。我們或許無法完全理解他的決定,但他的一生和選擇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