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川英男曾是二戰時期的侵華日軍,但是他死後,卻被葬入我國的烈士陵園。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首批抗日英烈和英雄名單上,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那麼,他為何會從一名侵華日軍,搖身一變,成為抗日英烈呢?
1939年,21歲的宮川英男參軍入伍,進入日本軍隊。
在這之前,宮川英男由於家境貧困,中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工廠做學徒。原本他是想學一門技術,以此為生。不過在日本,男青年有服兵役的義務,這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施行的強制服兵役政策。
當時,野心勃勃的日本為了達到擴張的目的,不斷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打仗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物資,而且還需要源源不斷的兵力。所以,日本天皇鼓吹武士道精神,不斷把軍國主義那一套思想用來給民眾洗腦。民眾也把當兵視為神聖的事情,假若有青年拒絕服兵役,那麼這個青年一定會受到輿論的批評和嘲笑。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宮川英男參軍入伍,在經過短暫的訓練後,就被送到了中國戰場。
百團大戰結束後,宮川英男所在的部隊在行軍途中,遭遇了八路軍伏擊。一時之間,他所在的軍隊死傷無數,而他和另外兩名日本兵都成為了八路軍的俘虜。
被俘虜後,我軍一直堅持優待戰俘的政策。不僅如此,還派人對他進行反戰宣傳。但受軍國主義思想荼毒很深的宮川英男,卻拒絕接受我軍給予他的一切,甚至還想過要剖腹自殺,效忠天皇。
不過,宮川英男很快就發現八路軍對待俘虜和日本軍隊對待俘虜,有着天壤之別。日本軍隊對抓到的俘虜極盡虐待,但八路軍卻總把好食物讓給俘虜,甚至在物資匱乏的時候,還把暖和的被褥讓給了他。
這讓宮川英男非常感動,因此他開始翻看關於共產主義方面的書籍,並在八路軍的感化下,認識到了日本政府發動的這場不義之戰,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心中一旦有了悔恨,宮川英男的思想和心態就發生了變化。他在工農學校,接受共產主義思想教育,他也和大家一起自力更生,紡線,開荒……那時候,組織每個月給他發3元錢的補貼。但他看戰士們只有1元5角錢的補貼,就把自己的補貼都拿出來,給大家改善伙食。而他則穿着打着補丁撂補丁的衣服,一點也沒覺得不合適。
當時日本共產黨為了幫助中國人民和日本侵略者進行戰鬥,曾派駐了不少優秀的共產黨員在中國開展工作,並且還成立了「日本士兵覺醒同盟」反戰組織。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宮川英男義無反顧地加入了該組織,成為了一名日本共產黨員。
1943年,宮川英男被調到山東長清縣一帶,對日軍進行感化策反的工作。
由於宮川英男曾在日本軍隊里服役,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製作和印刷反戰宣傳單和畫冊,再把這些宣傳品和糖果等放到慰問袋裡,投放到日軍的駐地和他們經過的路上,從而以攻心術的手段,達到策反的目的。
宮川英男的製作的宣傳單主要從兩方面着手。
一是挑起官兵矛盾。
日本的下層士兵不但要在戰場上經歷生死考驗,還經常無故被長官打罵,打耳光那更是家常便飯。由於沒能獲得尊重,而且還經常忍受皮肉之苦,士兵的怨念也與日俱增。
宮川英男故意在宣傳單上,用日語寫上「不許打士兵耳光」「士兵也是人」等標語。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單,果然起到了激化矛盾的效果,讓不少日本士兵開始覺醒,不再像之前那樣逆來順受。
二是打感情牌。
由於戰爭用了太長時間,不少飽受思鄉之苦的日本兵產生了厭戰情緒。於是宮川英男便在宣傳單上寫一些煽情的話來動搖軍心,比如「老邁的父母還在等你回去團聚」「家裡的妻兒還在盼着你回家」之類的話。特別是在日本傳統節日時,這種宣傳單更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日本士兵最放不下的,還是他們的親人。
除了繪製和印刷宣傳品,宮川英男還會主動到敵人的據點去,用喇叭向他們喊話,並通過講述自己的經歷,宣傳反戰思想。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宣傳品,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醜惡面目,和我軍對待俘虜的優待條件等。那時候,為了達到工作的目的,他用的最多的還是慰問袋。
通常會在一個袋子里裝上反戰宣傳品,再放香煙或者糖果等物品進去,然後把慰問袋投到日軍部隊的駐地,或者放在他們要經過的路段。
為了穩定軍心,日本軍隊要求士兵在收到慰問袋後,必須上交給軍官。可是隨着反戰情緒在軍隊里蔓延,很多日本兵在收到慰問袋後,卻偷偷地藏了起來,甚至還悄悄地拿着宣傳品向我軍投誠。
對於日本士兵的做法,日本軍隊高層非常憤怒,因此只要被他們發現私藏慰問袋,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並被關進監獄。結果物極必反,日本官兵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同時還發生了日本士兵越獄出逃,並投降八路軍的事情。
這種場面又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比如為日本效命的偽警,他們認為連日本人自己都投降了八路軍,那他們還要不要死心塌地為日本人效力。
宮川英男的厲害之處可不止這些,他在勸降方面也很厲害。
比如到長清縣不久,八路軍就和日本軍隊打了一仗,並抓獲了一批俘虜。
在俘虜中,有一個日本警察局長,一直拒絕認罪,並幾次想在牢房裡自殺。於是,宮川英男便耐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終於讓他認識到日本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苦難。不斷的教育感化,終於讓警察局長轉變了心態,並意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
有一名叫奧村的戰俘,在被宮川英男說服後,卻又被日本軍隊給救走了。有意思的是,奧村雖然回到了據點,卻始終沒有中斷和八路軍的聯繫。他常常喬裝打扮,和八路軍的聯絡人員碰頭,並把他獲得的情報一五一十地提供給了八路軍。
此時,由於戰線拉入太長,日本軍隊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東南亞一帶,吃敗仗的消息越來越多,一時日本軍隊里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造成這種局面,宮川英男可以說做了大量工作。
日本政府一方面不停地向前線派兵,想以此挽回在戰場上的頹勢。另一方面也發佈了通緝令,並許以重金,只為了能抓到宮川英男。日本政府為了能得到宮川英男,甚至開出了能買到一架飛機的賞金。
儘管處境非常危險,但宮川英男仍然勇敢地周旋於敵占區,繼續做着策反工作。
1945年6月,宮川英男和李洛夫等人到官莊一帶工作,結果在拂曉時候,被日軍包圍,等到他們發現的時候,已經逃不出去了,所以他們趕緊把文件和信函等燒掉,並分開躲藏。
宮川英男躲到了草垛里,而李洛夫則藏進了旁邊的莊稼地。
這時2名日本兵端着刺刀走向了農田,準備對農田進行搜索。宮川英男眼看李洛夫要暴露,立刻從草垛中跑了出來,並向那2名日本兵分別開了一槍。
宮川英男的出現,讓日軍精神大振,因為抓到他就能領賞金,所以日軍都向他這邊跑來,想要活捉他。但宮川英男沒有給這些日軍機會,他在日軍快要衝到面前時,飲彈自盡,倒在了血泊中。
宮川英男犧牲後,日軍停止了掃蕩,把他的遺體帶回城裡,並把他草草埋在萬德車站附近。
李洛夫等同志被救後,迅速向八路軍說明了情況。八路軍聽聞後,立刻組織了十幾個人趁着夜色,衝過日軍封鎖線,並將宮川英男的遺體從土中刨出來,埋在了他犧牲的地方。
1983年,長清政府感念宮川英男為抗日作出的貢獻,把他的遺骸葬入新建成的烈士陵園中。2014年9月,中共中央民政部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英烈和英雄,公布了首批抗日英烈和英雄名單,宮川英男赫然在冊,而他也是唯一在冊的日本人。
至於李洛夫,在宮川英男為救他而犧牲後,他便一直把宮川英男當作救命恩人,不管颳風還是下雨,每年清明他都會給宮川英男掃墓。甚至在臨終前,他還叮囑兒女們,一定要找到宮川英男的家人,把他的遺骸帶回家。
後來,經過李洛夫子女的多方打聽,終於在2009年聯繫上了宮川英男的家人,也是這一年,宮川英男的遺骸,終於得以回到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