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長河》同是康熙的棋子,為何陳潢用過就棄,他卻能笑到最後

文/傾舞霏陽

電視劇《天下長河》最讓人意難平的結局,不是陳潢英年早逝,而是他和于振甲都是憨直的性子,他一心治理黃河,卻英年早逝;而于振甲卻來摘桃子,最終卻笑到了最後。

為何?

意難平,不公平!

懂的認『錯』

陳潢是河伯投胎,治理黃河的技能無人能及,這也是當初靳輔推薦他,康熙欣賞他,提拔他的原因。

但陳潢的根骨太硬了,他恃才傲物,只管治河不管人,和靳輔搭檔,他的弱點還不明顯,一旦離開靳輔的護佑,以陳潢的性子,能被人打成篩子。

陳潢早逝,1是因為常年在河邊行走,積勞成疾,身體落下了很多病根;2是因為他太執拗,不會低頭,犯了康熙的忌諱。

人再牛掰,也無法脫離社會屬性,社會角色獨立存在。

陳潢是治河天才,但前提是康熙願意用他,他才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明知抗旨不遵會有生命危險,可他依舊一意孤行,他不是意氣用事,而是胸有溝壑,不願用百萬蒼生,換他的朗朗前程。

任何選擇都有利有弊,有得有失,陳潢的選擇令人敬佩,但他卻同時自斷了生路。

現實中諸如陳潢這般外方內也方的人,大多混的不如意。

堅守太多,不懂變通的人,除非他成為執棋者,可以制定遊戲規則,否則,寸步難行。

客觀來講,于振甲的性格和陳潢極其相似,2人都有點目中無人的執拗勁兒,但于振甲妙在懂得認『錯』。

靳輔陳潢治河時,遇上洪水,他們要炸掉于振甲轄縣的大壩來泄洪。

于振甲渾勁兒上來,死活不依,帶着一幫子人堵在大堤上,阻止陳潢,結果桃源縣保住了,別的地方卻因為他,死傷數百萬。

事後,于振甲沒有半絲悔恨之意,在他看來,他是一縣之首,保護桃源縣的百姓,是他的責任,而河道的事情,不歸他管,他也管不着。

康熙氣的罵他:不顧別人的死活,只顧自己的民聲,你算個什麼東西!

顯然,康熙看不上他,但奇怪的是,康熙卻沒殺他,反而讓他深入因為洪水而產生疫情的地方,將功贖罪。

于振甲能耐一般,但為人可信,只要把他放對地方,他就會成為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

康熙御人有術,于振甲在他的重用之下,不負所望,把康熙交代他的事情辦的很漂亮。

奈何于振甲本人,缺點自知之明,頗有點陳潢那樣驕傲自得的性子。

後來,康熙讓他治河,他沒有推諉,信誓旦旦的去了,把先前靳輔和陳潢打下的基礎拆了個底朝天,結果,黃河又泛濫了,淹了數萬畝良田,死傷無數。

于振甲羞愧難當,2次投河未果,再次跪在康熙跟前:您殺了我吧!

于振甲是真心有錯,確實背負罪責,可他2次下跪認錯,都在無意間討好了康熙:

皇帝不怕臣子無能,就怕臣子有才還有二心,于振甲對康熙忠誠,及時認錯,在康熙看來,此舉善莫大焉。

康熙今非昔比,他要保于振甲,旁人必不敢多言。

由此,于振甲2次死里偷生,恰是因為他無意間掐准了康熙的脈搏,懂得認錯,大大的滿足了康熙心裏那股『身為帝王,執掌生殺大權』的無上威儀。

比起陳潢抗旨不遵,挑釁康熙的權威,于振甲懂得適時服軟,低頭認錯來看,他能笑到最後,卻在意料之中。

貴人力『保』

陳潢有治理黃河的大才,他是踏實做事的人,不屑社交,更不懂攀附權貴。

他能有如此成就,1靠靳輔幫忙,2靠高士奇策應,3靠康熙兜底。

但他治理黃河時,康熙根基不穩,並不能百分之百護住他。

而于振甲則不然。

于振甲的迂腐氣,讓很多人避而遠之,被孤立的他,無形中成了康熙心中的香餑餑。

沒有依附就不涉黨爭,憨直的于振甲,莫名成了康熙手中的利劍:指哪兒打哪兒,只唯康熙的命令是從。

這樣聽話的人,才是康熙想用的人。

哪怕于振甲不懂社交,哪怕因他之故,黃河泛濫讓數百萬百姓無辜喪命,康熙也依然力保他。

細細想來,康熙保的不是他,而是自己手中那把趁手好用的劍。

于振甲抱上了金大腿,而陳潢卻不屑為之。

官c如職場,有時候不站隊才致命。

陳潢也好,于振甲也罷,都是康熙成就至尊皇權路上的棋子。

被利用的價值,決定了他們生命的長短。

可惜陳潢固執,不願俯首;于振甲雖迂腐,卻懂得認錯。

才能決定地位,態度卻能決定一切。

陳潢落得英年早逝的結局,是他自己求來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于振甲能笑到最後,卻是他自己修來的!

2人同樣都是憨直的性子,同樣都是低頭做事不抬頭社交的人,結果卻大為不同!

只能說:人生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這才是最殘酷也最現實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