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莫名成「路線」冠名者,博古一語漏天機:誰是最好的領袖?

老覃在前天寫了《1933年,有人提議去看望養病的毛主席,博古說:小毛,有啥好看的》一文,文中提到:1932年11月,國民黨中統局上海行動區成立後,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再也呆不下去了,不得不全面搬遷。博古和陳雲一起,沿着周恩來進入蘇區走過的秘密通道,從上海來到了蘇區。他們來到上杭時,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羅明負責接待。羅明是毛主席的忠實追隨者,而毛主席在蘇區的威信如日中天,無人可比。博古不過是王明一手指定的中央總負責人,他和王明一樣,為了坐穩自己的位子,就有打壓別人以抬高自己的傾向。一見到了羅明,就一臉不耐煩,連聲說:「走開,走開,我不想見到你。」

博古口口聲聲說不想見到羅明,但他在瑞金安頓下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在羅明身上做文章。

老覃在今年八月份寫過《1948年,王明板著臉來找毛主席,李銀橋心知不妙,趕緊去叫周恩來》一文,文中講到王明是我黨黨史上唯一的一個兩次給錯誤路線「冠名」的人物——他在土地革命時期推行了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又在抗日戰爭初期推行了右傾投降主義路線。

老覃還在九月份寫了《1929年,陳毅要求中央換掉毛主席的工作,李立三:去年你咋說的?》一文,介紹了李立三在1928年冬到1930年秋擔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期間受共產國際「左」傾錯誤理論和反右傾鬥爭影響,推行了左傾冒險主義路線。

因此,黨史上出現了「王明路線」、「立三路線」等提法。

不管如何,在我黨黨史上,凡被用來給「××路線」冠名的代表人物,通常是中央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但博古為了打壓毛主席,席不暇暖,就搗鼓出了一個所謂的「羅明路線」,大張旗鼓地進行批判。

羅明最初不過是中共廣東黨、團區委派往廈門的一名特派員,雖說在1931年成為了福建省委代理書記,但他連中共中央委員都不是,怎麼突然成為了「路線」的冠名人了呢?

羅明感到莫名其妙。

博古後來在1945年黨召開的七大上檢討,說他礙於毛主席在中央蘇區的影響巨大,不敢貿然發起批判「毛澤東路線」的運動,只因羅明到汀州福音醫院聆聽了毛主席的教誨,把毛主席的一套主張在福建加以貫徹,就抓了羅明來開刀,殺雞給猴看。

博古還坦承,「羅明路線」是他「一手發現」的。

也就是說,批判「羅明路線」,就是博古一手導演的。

1933年2月25日,博古以中共蘇區中央局名義發出了一份《中央局關於閩粵省委的決定》。

《決定》中指出:福建省委內部的一部分同志中已經「形成了以羅明同志為首的機會主義路線」。

隨後,中共蘇區中央局做出了一系列「反對羅明路線」的決定,最終,撤銷了羅明省委代理書記及省委駐杭永岩全權代表工作。

博古還親自登台,在瑞金作了以《擁護布爾什維克的進攻路線》為題的長篇政治報告,號召全黨投入反「羅明路線」的「偉大鬥爭」。

羅明的人生由此跌到了谷底——他在福建省委的批鬥會上被批鬥了三天三夜,後來還被軟禁於瑞金葉坪。

可憐的羅明,這個時候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

被軟禁於瑞金葉坪期間,博古難得地來找他單獨談話。

在這次談話中,博古一語泄漏天機,羅明終於知道了他的錯誤的「要害」所在。

原來,博古反覆糾纏於羅明在1933年1月份寫的《關於杭永岩情形給閩粵贛省委的報告》里的一句話,他嚴肅地質問羅明,你說誰是「我們最好的領袖」?你怎麼能把他和斯大林甚至跟列寧相提並論?

羅明略加思索,明白了博古所說的「他」是誰了。

因為,他在《關於杭永岩情形給閩粵贛省委的報告》報告中寫「如果只注意局部某一地方的轉變,不注意很好地配合起來,發展武裝鬥爭,那就請我們最好的領袖毛主席、項主席、周恩來同志、任弼時同志或者到蘇聯去請斯大林同志,或者請列寧復活,一齊到下溪南或者其他已受摧殘的地方去……我想也不能徹底轉變群眾鬥爭的情緒」。

羅明在沒弄明白中央局為什麼會有「羅明路線」的提法之前,不斷地抗爭,不斷地為自己辯白。現在,他清楚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後,他沉默了,不再說話了。

若干年後,他談起「羅明路線」,只是幽默地說了一句:「如果馬克思在世,也不會反對我的。」

一句話,反「羅明路線」的實質,就是「左」傾機會主義者反對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黨的正確路線。

毛主席後來在《七大工作方針》中也提到:「反羅明路線就是打擊我的,事實上也是如此」。

羅明是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的一生充滿了磨難,多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尤其在創建福建黨組織和閩西革命根據地時期,他被反動勢力通緝追捕,時時遭受死亡的威脅,卻毫無畏懼、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長征路上,他身負重傷,被留在貴陽郊區搞農運,曾兩次被捕,兩次逃脫。在上海尋找黨組織時,再次被捕,在獄中遭受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