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奇當了20年師長,1955年授銜前,羅榮桓:你想要什麼軍銜?

軍銜對於每一名軍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榮譽和地位。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說明軍銜能體現出一名軍人的綜合能力,這是需要積極去爭取的。

1955年9月,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開國將帥齊聚一堂,一起來見證屬於自己的榮譽時刻。授銜前,負責評銜的羅榮桓壓力很大,因為是新中國首次授銜,需要做到各方面盡量公平、公正,從戰功、資歷等多個方面考慮。

參加授銜的將軍中,有一位資歷頗深的老師長,他叫劉子奇。羅榮桓覺得他的資歷太高了,但是職務達不到授中將的標準,經過討論,決定給劉子奇的軍銜是暫定少將。

授銜前,羅榮桓親自找到劉子奇,徵求了他的意見。羅榮桓問劉子奇想要什麼軍銜,劉子奇的回答令人敬佩,不愧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革命。

當了20年師長的劉子奇

1900年,劉子奇出生於湖南瀏陽一戶貧困的家庭中,因家境貧窮,早年當過織布工人,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1927年4月,劉子奇加入了共產黨,參加了當地的游擊隊,從事革命運動。第二年,劉子奇當上了游擊隊的隊長,指揮游擊隊作戰。

1930年,劉子奇被任命為湖南自衛軍瀏陽赤衛軍第二師的師長,這是他第一次當上師長這個職務。在劉子奇的指揮下,赤衛軍第二師參加了攻打長沙的戰役。

同年,劉子奇放棄了師長的職務,選擇來到紅一方面軍隨營學校學習,惡補文化知識。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後,劉子奇順利畢業,在江西獨五師擔任團長兼政治委員,不久出任紅軍獨立三師師長。

紅軍時期,劉子奇長期擔任師長一職務,參加指揮了歷次反「圍剿」和長征,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他的任務。

抗日戰爭時期,劉子奇所在的部隊編入了八路軍120師359旅,劉子奇擔任旅部參謀長一職,協助旅長王震將軍率軍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發動群眾開闢抗日根據地。

從1940年起,劉子奇擔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為軍區的壯大和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揚。

解放戰爭時期,劉子奇相繼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獨立8師師長、東北軍區整訓2師師長、四野直屬165師師長,參加了東北戰場上的各大戰役。

從職務來講,從紅軍時期到解放戰爭,劉子奇當了大約20年的師長了,職務變動並不大。曾經和劉子奇在一起並肩作戰的將軍們,有的已經是兵團、縱隊的首長,如王震、彭紹輝等人。

劉子奇之所以長期處於「原地踏步」的局面,並非是他能力的問題,而是時運不濟,沒有太多表現的機會。將領職務的提升不僅需要資歷,還需要戰功,劉子奇缺少後者。

淡泊名利,服從組織安排

新中國成立初期,劉子奇的職務還是師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擔任志願軍140師師長。難道劉子奇就一直在「師長」這個圈子裡出不來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從1951年6月開始,劉子奇升任為湖南軍區參謀長,正式與師長職務告別了。

劉子奇在擔任軍區參謀長的同時,兼任了新兵編練司令部司令員等職務,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了。到了1952年7月,劉子奇成為廣東省軍區的副司令員。

到了1955年全軍大授銜的時候,由總幹部管理部負責上將以下少將以上的軍銜評定工作,具體負責人是羅榮桓等領導人。

評銜工作難度非常大,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羅榮桓儘可能保證其公平性,根據每一位將領在每個時期的資歷、戰功進行軍銜的評定。劉子奇的情況非常特殊,對他的軍銜評定工作讓羅榮桓一時不好決定了。

從紅軍、抗日兩個時期來講,劉子奇無論是資歷還是職務,都達到了中將的標準。可劉子奇解放戰爭中的職務比較低,僅僅是師長,按照規定,不能被評為中將。到授銜時,劉子奇的職務又有了明顯的變化,擔任了省軍區的副司令員,又達到了授中將的標準。

經過總幹部部負責評銜的工作人員開會討論,決定暫時授劉子奇為少將。羅榮桓覺得劉子奇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如果是授少將的情況下,軍銜是偏低的。出於這種情況考慮,羅榮桓親自去詢問劉子奇的意見。

羅榮桓說明來意後,問劉子奇想要什麼軍銜,這裡說的軍銜可能是讓他從少將和中將中選擇。劉子奇對自己授什麼軍銜並沒有那麼看重,內心非常平靜,表示堅決服從組織的一切安排。

劉子奇對自己授銜的態度,展現出了他淡泊名利的一面。作為一名軍人,服從組織安排是最正確的選擇,劉子奇是一個參加革命二十多年的老革命,有這樣的思想和覺悟。

1955年全軍大授銜,像劉子奇這樣為大局作出一些犧牲的人很多,有不少高級將領覺得自己的軍銜授高了,要求降低一級,這種態度和精神,成為全軍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