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親家上門,不值一文」,說出了人情冷暖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炫彩多姿,由於很多俗語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所以在日常俗語也是非常多見,由於俗語簡單易懂也是引得口口相傳,俗語蘊含的道理也確實影響着後代人,而且俗語的種類也是比較繁多,比如在建房選址,婚姻擇偶、日常生活、人情世故中經常看到俗語的身影。

在眾多經典俗語里有這麼一句「親家登門,不值一文」,這段話通過字面意思不難看出它是一句關於人情世故方面的老話,古代關於人情世故方面的俗語也是非常多,比如,「勸賭不勸嫖,勸嫖兩不交」、「重禮不送貴人,陡富不驚四鄰」、「喜事不請人不到,喪事不請人自來」等等,那麼這句「親家登門,不值一文」想要表述的含義是什麼呢?

親家登門

『親家』這個詞最早出自唐代時候,那時候玄宗有個非常喜愛的女兒,後來女兒嫁給了當時宰相的兒子蕭衡為妻,但是由於玄宗捨不得自己女兒離開身邊,後來便讓他們夫妻一同住到了宮裡,並把女婿的母親也接到了宮中,由於日常生活中抬頭不見低頭見,玄宗便以「親家」稱呼女婿的母親,後來『親家』這個詞就一直流傳至今。

不值一文

「不值一文」從字面理解就是非常廉價的意思,古代時候一文錢就是最小的金錢單位了,所以就能看出親家上門是多麼沒有價值,我們都知道中國曆來屬於『禮儀之邦』,早在幾千年前孔子荀子都提出過人們要『知書達理』,而且老話也說「做親兩家人,成親一家人」,那麼古人為何有「親家登門,不值一文」的觀念呢?其實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那麼女方的家人相比於男方的家人在地位上相繼就會比較低,另外就是古代流行女方攀高枝,簡單理解就是希望女兒能夠嫁到個好人家來改變自身的命運,那麼這個時候就很容易形成雙方家庭在財富和地位上不對等,所以古代女方家人登門到男方家很容易被認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後來也就衍生了這句「親家登門,不值一文」,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古代非常重視血緣關係,我們都知道『親家』是由兩家聯姻形成的關係,由於古人觀念里血緣關係才是最親的,所以親家這樣的親戚多少會顯得關係生疏。其實這段話深刻描繪出了世態炎涼的道理。

對於這句「親家登門,不值一文」,如果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就顯得有些過時了,個人認為現代生活中應該摒棄掉『親家登門,不值一文』這種觀念,由於『親家』是兩家人通過聯姻形成的新型關係,那麼關係上就需要彼此相互尊重對方,因為兩家人關係相處融洽對於雙方兒女都是好事,而且如今的社會環境早就已經不是『男尊女卑』的社會環境了,現在的男女各頂一邊天,所以切莫不能拿以前的觀念來看待現在的問題。

總結:對於這句「親家登門,不值一文」,小編認為並沒有什麼可取之處,因為生活環境一直在不斷變化,而人們的觀念也在隨着時代在變化,所以在學習俗語老話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因為有些糟粕的地方是需要摒棄的,畢竟有些老話已經不再適用這個時代了,最後就是對於這句老話你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