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屋外,一棵老樹早已死去,孑孓的枯枝成了荒漠里唯一的向標,野草也早已乾枯,熾熱的日頭下,連只蒼蠅也見不到。

屋內,色彩斑斕的牆紙從牆壁上剝落,外牆在風沙侵蝕下露出裸露的「骨架」。卧室門掉了半邊,在風的威力下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

昔日滿溢煙火氣的房間內,滾滾的黃沙幾乎已經湮沒到了房頂……

太陽炙烤下空無一人

荒涼、衰敗已經成為這座被遺棄的「鬼城」的代名詞,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座即將被湮沒的非洲南部的城鎮,曾經繁盛至極,是世界知名的鑽石生產基地,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見證了一個個富豪的「誕生」。

這裡是納米比亞的「鬼城」克爾曼斯克,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被塵封的歷史。

1908年的一天晚上,一位納米比亞鐵路工人正在鏟鐵軌,朦朧的夜色下,他突然發現一些石頭隱隱發出淡淡的光,於是他將自己的這一發現告訴了僱主。沒多久,那些特殊石頭的身份得到確認,它們蘊藏着豐富的鑽石資源。

但可惜的是,發現鑽石的小夥子一分錢的獎勵都沒有得到,或許這就是資本的罪惡吧。

消息很快便傳播開來,大批探礦者湧入,貪婪地挖掘着能讓他們一夜暴富的寶貝:鑽石。

小鎮也因此聲名鵲起,迅速崛起。據統計,當時小鎮每年的鑽石產量高達100萬克拉,佔世界鑽石總產量的11.7%。

在貧瘠的非洲沙漠地區,克爾曼斯克彷彿成了一口「奢侈之井」,源源不斷的財富從裏面冒出來,慾望由此滋生。


於是,人們用鐵軌運來了水,開起了麵包店、郵局、歌劇院,甚至冰場……夜夜笙歌的人們沉浸在暴富的瘋狂里。

但一場慘烈的災難也隨着統治者膨脹的慾望降臨到當地百姓身上。

當時的納米比亞是德國在非洲西南部的殖民地之一,為吞占更大的財富控制權,統治者開始劃定採礦區,將土地原住民從中驅離。

為了生存,流離失所的部落居民不得不受雇為鑽石礦的勞工,夜以繼日地賣命挖礦,卻常常吃不飽,並被迫住在狹小的、類似軍營的臨時帳篷里。

此外,還禁止普通民眾進入礦區,違抗者便會遭到嚴酷鎮壓。

殖民統治者的暴行引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不滿,他們開始反抗,但反抗帶來的更加兇殘的報復,一場非洲土著居民大屠殺由此拉開序幕,據統計,共有6萬多名土著居民死於那場慘絕人寰的浩劫中。

晝夜不停地瘋狂開採,當地的鑽石礦資源很快便耗竭殆盡。1928年,南非南部更大的「鑽石田」被發現,預示着這座沾染着土著百姓鮮血的小鎮即將結束它光鮮又悲劇的使命。

鎮上的人們成群結隊地離開,放棄了昔日的家園,奔向另一個能滿足他們瘋狂暴富的夢想之地。

時間轉眼到了1956年,克爾曼斯克徹底淪為了荒漠中一抹凄涼的掠影,人跡全無。沙丘翻越過條條鐵軌,衝破了已經淪為「鬼城」的克爾曼斯克的大門。

重生,意味着死亡

2002年,一家當地的私營旅遊公司看到了商機,拿到了克爾曼斯克的特許經營權,大量的遊客湧進這個昔日的鑽石之城,漫漫黃沙覆蓋的廢墟彷彿重新回到了過去人聲鼎沸的時光。

倒塌的牆壁,破損的窗戶,朽爛了的抽屜……塵封的記憶被打開,過去的物事再次啟封。

人是念舊的,幾千年來總是對那些破碎的城市或倒塌埋沒的建築物情有獨鍾,彷彿站在荒廢的鬼城前來一次「廢墟凝視」,就能拼湊起過去鮮活的回憶。

但我們太過於傲慢,低估了時間的力量。

人生短短几十年,而風和沙是永恆的,它們終將替代人類重新佔領這個本就屬於大自然的土地。

克爾曼斯克,也將永遠成為歷史,成為一代人的帶着鮮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