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會解甲歸田了?」
「主席您知道,我文化水平低,打仗指揮還行,搞社會主義建設能力和水平就力不從心了,所以我就主動要求退下來,讓有水平、有能力的同志去干吧。」
「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偉大胸懷呀!」
上面這段對話發生在毛主席和一個叫做顧貴山的人之間,此時的顧貴山應毛主席之邀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前夕毛主席與顧貴山聊起了紅軍長征時的趣事,也聊起了曾經一同奮鬥的戰友們。
沒想到聊着聊着主席話鋒一轉,接着就發生了以上那段對話。
原來,主席聽尋找顧貴山的人反映,他隱姓埋名到了一個小山村成為了一名獸醫,對所有人都隱瞞了曾經輝煌的歷史。
為了能夠找到顧貴山,工作人員用盡了所有辦法。
能被毛主席親自邀請參加國慶觀禮,可見顧貴山這名老戰士在部隊中表現非凡。既然如此又為何會輾轉來到林縣落戶,這背後又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
(左一為顧貴山)
這一切的轉折點,發生在平型關戰役之中。
平型關戰役中受傷,轉到後方工作
日本入侵中國後,憑藉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在中國大地上橫行,很快就來到了平型關附近,打算越過平型關後直接攻下太原。
若是不能將日本侵略軍隊阻擋在平型關外,太原就會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一旦太原失守,接下來的平原地區就更難以組織反擊戰擊退日軍。
總之要想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腳步,必須把即將通過平型關的日寇擊退。不過,這個想法實現起來有着不小的難度,因為對手是坂垣征四郎——日軍中一個經驗豐富的中國通。
除卻坂垣征四郎這個實力強大的敵人外,他的帶領的日軍第五師團更是日本明治年間就存在的甲種師團。
面對這樣的敵人,加上國民黨一些動不動就出賣友軍的「豬隊友」,我軍對部隊的選擇尤為重要。
不僅要戰鬥力豐富,能夠冷靜應對敵人的各種手段,還要具備堅定的信仰。
一番思索之下,林彪及其115師被派上了戰場,執行這個艱巨的任務。顧貴山此時就在115師中,跟着大部隊走上了平型關的戰場。
顧貴山在共產黨受到國民黨鎮壓最慘烈的時候加入了我黨,參加了大大小小的戰鬥,也跟隨着紅軍一起經歷過長征。
長征時期的顧貴山是紅15軍的一個團長,帶領戰士們在戰場上英勇作戰,就連毛主席都對這位團長印象深刻。
長徵結束後,曾經的紅15軍的戰士被改編到115師,顧貴山也就成了115師的一員。
115師里的大部分戰士都和顧貴山一樣,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參加過反圍剿和長征等艱苦卓絕的戰鬥,是對付坂垣征四郎的最佳選擇。
接到任務後,林彪三次前往平型關實地考察,發現平型關全是高山峻岭,只有一條公路和老爺廟一個缺口。
坂垣征四郎想要將輜重運過平型關必須經過那條公路,只要我軍提前埋伏在兩側的山中實施切割、包抄,那麼我們的勝算極大。
1937年9月25日,日本鬼子的汽車剛開進包圍圈,預先埋伏的部隊隨即開火,平型關戰役徹底打響。
為了不讓敵人通過,兩側的戰士們按照預先的計劃向敵人跑去,一邊跑一邊開槍、扔手榴彈,將敵人切割成多個部分,防止日軍相互增援。
當時我軍的裝備並不好,甚至連一人一條槍都無法實現,而鬼子不僅兵力是我們的十幾倍,還有一流的武器。
這些武器給我們的隊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顧貴山深受其害。
像其他戰士一樣,顧貴山聽到指令就開始向鬼子包圍。在與敵軍近身肉搏時,顧貴山身邊飛過來了一顆毒氣彈。
他連忙閃躲,最後雖然身體沒有太大損傷,但眼睛卻被毒氣彈熏得幾近失明。
好在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顧貴山也被戰友及時送到了醫院接受治療,保住了雙眼,只不過視力暫時沒有完全恢復。
(平型關戰略圖)
平型關的勝利來之不易,對當時的中國來講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在享受着勝利帶來的榮譽時,顧貴山的軍旅生涯卻出現了一些變化——他被調到了衛生所工作。
從衛生所到合作社,最後自願回家
顧貴山雖然捨不得離開抗擊日寇的一線,但他自己也知道,之前九次受傷已經落下了病根,這次的眼睛受傷使得自己的身體已經不再適合到前線作戰,不如將機會讓給更年輕的戰士。
雖然不能親自上前線,但顧貴山知道衛生所的工作同樣十分重要。打仗總是會受傷,救死扶傷同樣是一場無形的戰鬥。
在衛生所工作的近十年時間中,顧貴山親眼見證了生與死的種種故事。
在緬懷那些犧牲的戰友的同時,顧貴山也對自己能夠活下來感到十分慶幸,對於工作也就更加盡職盡責。
後來,國家逐漸安定了下來,顧貴山的身體卻在長年累月的傷痛折磨之下已經不能承受高強度的工作,為此組織上決定將他調到地方擔任領導幹部。
工作輕鬆待遇還好,對於顧貴山來說既能有一個相對好一點的生活環境,還可以藉此機會好好養養身體。
若是換成其他人獲得了這份工作,或許會歡呼雀躍一番。但對於這位經歷了幾百場戰爭的老兵來說,活着已經是非常大的運氣了,又怎麼願意接受國家的照顧呢?
另一個角度來說,顧貴山適應了從前行軍打仗的生活,即便是之前衛生所的工作那也是緊鄰一線。
如今生活多了一絲平靜,顧貴山反倒是無法適應。
更重要的是,顧貴山認為自己不太適合做這些文職類的工作。
他知道組織上是為了照顧自己,但他本人認為應該讓更適合的年輕人接替自己的崗位,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經過深思熟慮後,顧貴山向組織上提出了辭職,來到了河南林縣下的一個小山村,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農民。
每天,顧貴山像其他人一樣忙着耕種,偶爾用自己曾經在部隊學到的知識給村民們治療一下生病的馬。
剛來到林縣時,大家都對顧貴山充滿好奇。那時村子都不大,來了一個陌生的面孔十分引人注目。
大家都知道他曾經當過紅軍,但對他的具體事迹並不清楚。
「我只是一個給紅軍團長牽馬的戰士。」
每當有人詢問他的過往經歷,顧貴山都會說出這句話。加上顧貴山確實會給馬治病,村民們也就沒有懷疑過他的說辭。
時間一長,顧貴山的方言越說越溜,還在林縣娶了媳婦。平時的他對於村民們的困難都會儘力幫助,是村子裏有名的熱心腸。這樣一來大家也就將顧貴山當成了自己人,從沒有人懷疑過他的來歷。
日子過得飛快,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前夕,幾名從中央下來的工作人員,卻使得顧貴山「暴露」了身份。
費盡周折終於找到顧貴山
1959年,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中央決定從紅軍老戰士中選擇一批人來到北京觀禮。經過毛主席同意後,相關部門開始尋找符合條件的戰士。
在一次工作人員彙報工作時,毛主席腦袋裡出現了「顧貴山」三個字,隨即眼前又浮現出了那張熟悉的面孔。
自從長徵結束後毛主席已經許久沒再見過這個戰士了。
「長征時期那個紅一團團長顧貴山一定要參加這次活動。」
沒等工作人員回答,毛主席接着問道:「顧貴山現在是什麼情況?」
確認沒有聽過這個人名,工作人員表示馬上打電話核實,沒想到幾通電話下來沒有收穫到任何信息。
既然是紅軍戰士,那軍委一定有這個人的記錄,說不定軍隊內部有人認識他。結果軍委告知工作人員這個人已經調到了農業部。
當工作人員馬上給農業部打電話時,對方告知說顧貴山自己申請回到了河南省商業廳。
雖然心存疑惑,工作人員還是給商業廳打了電話。這次終於收穫到了有用的消息,顧貴山自己主動要求辭去職務,到林縣當一名普通農民。
不過所有的信息也只有這些,對於之後顧貴山的去向商業廳的人也不知曉,但是他們表示顧貴山很大可能還在林縣生活。
電話查詢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國慶活動越來越近,工作人員一商量,只能前往林縣尋找了。
按照顧貴山資歷來看,與他同一時期參軍的人許多都成了高級軍官,為何顧貴山會頻繁更換工作,最後乾脆辭職當農民呢?帶這些一肚子疑問,一行人來到了林縣縣委。
一聽說是中央下來的幹部,要尋找在林縣的紅軍團長,林縣縣委十分驚訝。建國後確實有許多人來到林縣定居,可沒聽說過有團長來到林縣呀。
不過商業廳的檔案上已經明確記載了顧貴山的行蹤,那應該不會有錯。既然在場的幹部都不知道這個人,那就各村廣播找人,或許村民們知道一些消息。
巧合的是,前些日子顧貴山所在村子的廣播線被吹斷了,這條廣播顧貴山本人並沒有聽到,反倒是其他村的村民提供了一條線索。
「下園村有個從部隊回來的老軍人,他會給馬治病,他說過他在部隊是個馬夫,給紅軍團長餵過馬。興許他能給提供些幫助。」
聽到這個消息,一行人連忙趕到下園村大隊部。顧貴山正在大隊部詢問一些工作上的事,正好遇到了來尋找他的人。
「楊書記,這位老同志就是顧貴山,你們有什麼話可以直接問他。」
經過病痛和時間的洗禮,此時的顧貴山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個乾瘦的農民,來尋找他的楊貴書記也不敢相信這就是曾經參加過長征的團長。
「老同志,您是不是曾任過紅一團的團長?」
顧貴山聽到紅一團團長這幾個字精神一震,但不知道對方要做什麼,於是又說起了那句「謊話」:「我是當過紅軍,也走過兩萬五千里長征,那時候管給團長牽馬喂馬,你們咋想起問這事?」
「老同志,你可要實話實說呀,這次是落實毛主席給我們下的任務,要我們務必找到紅軍團長顧貴山。」
聽到楊貴提起毛主席,這位黑瘦的老人瞬間激動地哭了出來:「楊書記,你說啥?毛主席!他在北京那麼忙,還惦記着我!」
這句話一出來,在場的人就明白了,原來這位聲稱給紅軍牽過馬的老人就是毛主席要找的顧貴山團長,只是因為低調隱藏了身份而已。
「主席找我有要緊的事?」
顧貴山話音還沒落,楊貴上前激動地握住了顧貴山的手:「顧老前輩,您讓我們找得好辛苦啊!這一下,我們總算對毛主席有了個滿意的交待。」
到了這裡,尋找顧貴山的事情終於告了一段落。聽說毛主席惦記着他,顧貴山答應了前往北京的事情,於是就有了開頭毛主席和顧貴山的對話。
結語:
這次與毛主席的見面,給顧貴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後來,顧貴山總會回憶起當年與毛主席見面的情景,就連見毛主席時穿的衣服顧貴山都捨不得輕易拿出來穿。
像顧貴山這樣隱姓埋名的老英雄不在少數,隨着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經常能在網上看到有些人突然知道了自己的爺爺奶奶立過戰功,而這些立功者本人卻從未對家人說起過那段歲月。
或許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活着就好,有些戰友可永遠無法活過來了。
這些人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們在戰場上的貢獻,更在於他們將無私奉獻的精神印在了骨子裡,並實踐在自己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