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間故事
泰國民間故事是了解泰國文化的渠道之一。它是泰國本土文化的結晶,它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人的真實性情。通過這些或勇或懦、或智或愚、或忠或奸、或善或惡的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包羅萬象的大千世界。
偉大的蘭甘亨王
一、三結義
在羅斛國的薩莫寬山上,有個修道士的茅舍。裡邊有三個青年人圍坐在師父面前,雙手合十,畢恭畢敬地聆聽師父蘇坦的最後一次教誨:
「我已經把本領傳授給你們了,從此你們都要回到各自的領地去。我只希望你們不要離心離德,要齊心合力把高棉人趕出泰族人的土地。你們三人中哪個本領高強,就一定能光復泰人的國土。」
「我發誓畢生遵從師父的教誨。」昭蘭說。
「昭蘭說得對。」昭萊附和道,「我們倆也一定照師父的話去做。」
師父就在他們三人面前擺上法水,念了咒語,然後帶着他們盟誓:
「我三人誓結生死之交,彼此忠誠不渝。如有不忠,三日內身亡……」說完,各舀咒水,一飲而盡。
隨後他們含淚拜別了師父蘇坦,一起上了路。走到三岔路口,就要分手了,三人擁抱在一起,依依不捨地互道珍重,然後各自踏上了通往故土的道路。
昭蘭回邦陽,昭萊回清盛,昭勐回帕夭。他們都是城主之子,機緣巧合,三人共從一師數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二、邦陽國
那時候中南半島北部的素可泰、清盛、羅斛、哈里奔猜、阿瑜陀耶都在高棉人的統治之下。高棉總督克倫南朋坐鎮素可泰為王。周圍的泰人小國都要向高棉進貢納稅。中南半島南部的地盤則由馬來人的西維猜國統治。
昭蘭看看快到自己的故土邦陽了,想着與父母、親人久別重聚的歡樂,心裏十分歡暢。來到邦陽城外時,昭蘭看到男女老幼背着、扛着獸角、獸皮和各種山林土產去向素可泰的高棉王繳稅,人們怨聲載道,痛苦不堪。
昭蘭心中十分不是滋味。鄉親們告訴他,他的父親邦剛陶城主正在聯合昆帕勐城主,準備起兵攻打素可泰。昭蘭一聽,立刻興奮起來。他胸有成竹地對鄉親們說:「我們泰族人不必再向高棉人進貢納稅的日子就要到了!」
三、安勐王
昭勐與昭蘭、昭萊分手後,也匆匆忙忙趕回帕夭。這帕夭國由他的父親帕明勐治理。帕夭國的泰人據說是從中國南方遷徙來的。由於離素可泰路途遙遠,高棉人鞭長莫及,帕夭遭受侵擾的時候不多。帕夭與清盛國往來頻繁。那時候的清盛也算是北方一個繁華的城邦國家。
昭勐來到帕夭城下時,本來晴空萬里、烈日炎炎的天空突然生起一片烏雲,遮沒了陽光。這片烏雲一路追隨着昭勐,直到他進了父王的宮殿。
父王帕明勐見兒子到來時天呈異象,就在歡迎兒子歸來的盛宴上為昭勐賜號「安勐王」(「安勐」是統治國家的意思),宣布安勐王為城主繼承人,又為他娶了清盛國王族的美女娘娥為妃。不久,帕明勐去世。安勐王便做了城主。
四、昆明萊
昭萊趕回清盛時,父親洛明王已經重病纏身,卧床不起。昭萊跪在病榻前,淚流滿面地聆聽着父親最後的囑託:「孩子啊,父王怕已不久於人世,父王賜你封號『昆明萊』,以後就靠你治理清盛國了。」
不久,洛明王去世,昆明萊便繼位為城主。
昆明萊是個雄心勃勃的青年。他看到清盛地處湄公河邊,常有洪澇之災,就計划著開闢新的家園。在不長的時間裏,他佔領了東山,改名為清萊,之後又擴張到哈里奔猜、南奔、清邁等地。
南奔、清邁兩地離素可泰不遠。昆明萊恐怕昭蘭疑心自己有染指素可泰之心,便下書去邀請昭蘭來共同商議立國清邁的大事。
五、建立素可泰王朝
在邦陽城主邦剛陶宮前的廣場上,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他們群情激憤,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城主及大臣們正在大廳里等待着來自叻城的消息。假如叻城城主昆帕勐同意共同舉事,那麼泰人推翻高棉人統治的日子就要到來了。
終於有大臣來報:昆帕勐城主決定與邦剛陶城主共襄大舉。
「昆帕勐同意四月十五齣兵!他們從南面進擊,我們邦陽軍隊從北面強攻。南北夾擊,克倫南朋必敗無疑!」邦剛陶興奮地向廣場上的人們宣布了這個消息。回頭又對兒子昭蘭說:
「我看打敗高棉人,收復素可泰並非難事。因為高棉人驕奢淫逸已久,對我們泰人毫無戒備。難的倒是將來的素可泰由誰來治理。」
「當然是父王。」昭蘭毫不遲疑地回答,「這次攻城,我們一定要盡全力,搶在昆帕勐之前打進城去。首先進城的人自然應該當仁不讓地登上國王寶座。」
邦剛陶就命昭蘭為攻城先鋒。昭蘭身先士卒,勇猛無比,騎象撞破城門,直搗王宮,活捉了高棉總督克倫南朋。這一仗,士兵死傷無數,但也換取了泰人的解放。
昆帕勐見邦剛陶的軍隊首先攻入素可泰城,也就同意擁戴邦剛陶做素可泰的國王。立王號「昆西因陀羅提」。素可泰從此擺脫了高棉人的統治。
六、偉大的蘭甘亨王
昭蘭十九歲時,喬國城主昆三春與素可泰國王昆西因陀羅提交戰。昆西因陀羅提打不過昆三春,眼看要被昆三春挑下戰象的時候,昭蘭挺槍而上,驅象撞向昆三春的坐騎,一槍取了昆三春性命,敵軍大敗而逃。
昭蘭救了父王的駕,父王賜他封號「蘭甘亨」(意為驍勇之神),並有意將王位傳給他。但是蘭甘亨卻堅持遵從舊制,以長兄為先。不久,昆西因陀羅提病故,長子昆班勐便承襲了王位。
公元1277年,昆班勐去世,素可泰人民一致擁戴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蘭甘亨即位為王。
蘭甘亨在舉行即位盛典時,他的兩位結義好友安勐王和昆明萊都來參加了,並邀請蘭甘亨回訪自己的國家,蘭甘亨也愉快地答應了。
這一時期的素可泰可謂國泰民安、繁榮昌盛。蘭甘亨十分關心人民疾苦。他的宮門前掛有一個銅鈴,無論高官顯貴、平民百姓,誰有冤屈都可以搖鈴鳴冤,蘭甘亨總會親自出來公平斷案。這件事對於長期受高棉人壓榨的素可泰人民來說如撥雲見日,一時間傳為美談。
一天,蘭甘亨徵求大臣的意見說:「你們看我是否應該回訪清盛國和帕夭國呢?」
大臣說:「應該。只是路途遙遠,且車行不便。」
蘭甘亨說:「我已經查問過守關將士,他們說可以走水路,到了松國再走陸路。我此行主要目的是鞏固與北方兄弟盟國的關係,而後逐步征服南方各國。南方可是魚米之鄉啊!」
星相大臣稟奏說:「陛下對南方各國志在必得,也是順應天意,只是……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陛下此去,運逢桃花,會有是非惹身,但並無大礙。」
蘭甘亨聽了,並未放在心上,命相士選了良辰吉時,便起駕上路了。
帕夭國的安勐王為迎接蘭甘亨的到來,在城門一直到王宮的道路兩旁都插上了彩旗。列隊歡迎的人群興高采烈地等候着這位聲名赫赫的青年國王的出現。安勐王騎着駿馬,後面的轎子上坐着他美麗的王妃,宮娥彩女們像眾星捧月般環繞在周圍。
當蘭甘亨的隊伍緩緩走來時,安勐王下馬快步迎上前去與蘭甘亨親熱地擁抱在一起。此時鑼鼓齊鳴,歡聲四起。安勐王牽了王妃娘娥的手,引她見過蘭甘亨。蘭甘亨望着這位絕代佳人,心中竟生出一股說不出的酸澀。
在盛大的歡迎宴上,安勐王又讓娘娥獻舞。一邊賞舞,一邊問蘭甘亨:「親愛的朋友,素可泰可有人比我的王妃跳得更美?」
「怎麼可能有呢?王妃真是天上仙女下界,為了讓我們這些俗子一飽眼福的。」
宴罷,蘭甘亨回到下榻的客館,卻久久難眠。望着窗外御花園上空的明月和園中的綠樹、假山,不禁情思涌動,信步走了進去。此時御花園中飄來一股淡淡的奇香,蘭甘亨循着香氣走來,拐過一處假山,月光下赫然是一位肌膚如玉、烏髮披肩的美人靜靜地坐在那裡,兩眼出神地凝望着前方的客館。
蘭甘亨走近前去,戲言道:「是何方神仙在此?」
娘娥一驚,抬頭一看,正是自己思念中人,不由得又羞又怕,只輕聲回答:「是我。」
蘭甘亨貼近娘娥,二人擁在了一起。
七、二度明誓
御花園中的一幕,被安勐王的宮廷總管看個正着。總管如實稟告了安勐王。安勐王痛心疾首:一個是心愛的王妃,一個是結義兄弟。怎麼辦?處死蘭甘亨,還是放他一馬?
正在左右為難,決心未下之時,他想到了昆明萊。一封請柬,把昆明萊請到了帕夭國。
昆明萊聽完了經過,認為此事非同小可,關係到泰人國家的安危。若是盟友反目為仇,彼此爭鬥,勢必削弱各自的實力,使高棉人坐收漁翁之利。
當天夜深人靜之時,昆明萊把安勐王與蘭甘亨請到一座大寺之內,請蘭甘亨說明真相。蘭甘亨承認曾與娘娥深夜私會,但發誓說絕無非禮之事。因為當他擁抱娘娥的一剎那,耳邊響起了師父的叮囑,於是收住了自己的非分之念。安勐王聽了,心中的怒火才消了一半。
昆明萊趁機建議三人再次盟誓,結為兄弟。他們就在僧人和婆羅門法師面前二度舉行了水咒儀式。從此三人和好如初,三國相安無事。
八、蘭甘亨創建偉業
安邦定國之後,蘭甘亨勵精圖治,把素可泰王國推向了繁榮昌盛的頂峰。
為了泰民族的千秋大計,蘭甘亨親自召集宮廷大臣商討創造了泰民族自己的文字,結束了使用高棉文的歷史,並把這種泰文刻在石碑上、寫在貝葉上,通過寺廟廣為傳播。泰文文字從此誕生。
蘭甘亭還積極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多次派使團去中國,請回中國的陶瓷工匠,建窯生產陶瓷器皿,改變了泰人用芭蕉葉或粗陶器盛飯的習慣。他對大臣們說:
「你們注意到中國工匠的打扮了嗎?他們上身穿衣服、下身穿褲子、腳上踩着木屐,這樣又方便又乾淨。他們吃飯用筷子而不是用手,喝水要喝熱水泡開的茶,這樣就不會生病。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啊!」
社會文明發展、人民體魄強健之後,蘭甘亨開始廣召兵馬、操練軍隊、製造兵器、儲備糧草。經過一段準備,他發動了統一南方各城邦小國的戰爭。
在不長的時間裏,素可泰王國的疆域已經大大擴展。北至帕萊、南抵馬來半島、東達萬象、西接宏薩瓦迪。整個黃金半島都已是素可泰的國土,曾經旗鼓相當的清盛國、帕夭國,此時已是望塵莫及了。
一天,國王太傅向蘭甘亨建議說:「現今我素可泰地廣物豐,繁榮強盛,可是民心不穩。尤其南北各歸順國的降民頗難駕馭。就是本國百姓,富足日久,物慾橫流,對國家的長治久安,也是隱患。」
蘭甘亨說:「有這麼嚴重嗎?」
太傅說:「權勢如烈火,財富迷人心。強大的素可泰,不必擔心外部敵人,令人憂慮的倒是內部的爭奪和自相殘殺。」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人,要有心靈的依託。陛下應該弘揚宗教,教化百姓,讓他們懂得道德和正義比權力和財富更重要。」看着蘭甘亨正在虛心聆聽,太傅又接著說,「南方的西探馬叻城有部三藏經,是教人向善的寶典。陛下何不把它請到素可泰來?」
蘭甘亨接受了太傅的建議,派太傅及護從一行南下西探馬叻,請回了三藏佛經及一尊佛像,供奉在素可泰城中,又請了高僧向人們講解經文。從此,皈依佛教者日眾,寺廟和僧侶隨處可見,素可泰一派祥和盛景。
蘭甘亨王於公元1317年去世,在位四十年。
想去的話,就點個在看吧!
跟着泰國邦 游遍全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