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出自《大明劫》
一、
上接此篇: 韓劇《光海,成為王的男人》中的光海君
朝鮮邊境省份義州的府尹鄭遵想除掉毛文龍,在得到光海君允許後,他就派人給女真人帶路,直接向毛文龍駐地林畔館殺來。
毛文龍軍沒料到女真人能跨越義州突然殺到,營地中登時大亂,士卒被屠戮且盡,毛文龍扮成小兵的模樣逃出。日後毛文龍在給朝廷的塘報中稱,稱自己當時曾「一日七戰」,可見情勢之危急。也是在此戰中,此前親手擒獲佟養真的陳良策被殺。
每自警於林畔,一日七戰時,今又多活數年,即死市眼目矣!------毛文龍
二、
努爾哈赤消滅了毛文龍好不容易積聚的力量,終於可以放心大膽的對明朝用兵了,第二年便率軍前往廣寧(今錦州北鎮)。
之後的戰鬥中,毛文龍的後台、遼東總督王化貞喪失棄地,十幾萬大軍一朝潰散,明朝盡棄關外土地,退守山海關。毛文龍也有200多名親屬在廣寧,或被殺或被擒,幸好他的獨子此前已被送回杭州。
毛文龍眼見後金虎視眈眈,朝鮮人又心懷叵測,就將大本營轉移到皮島之上。該島位於鴨綠江口之東,故被泛稱為東江,日後毛文龍所領軍鎮也被稱為「東江鎮」。
毛文龍也成了明朝在關外唯一的力量。
此時他的後台王化貞已因戰敗而失勢,大概也是這一年,毛文龍投向了魏忠賢的閹黨,以換取物資援助。
其麾下部分人對此舉不滿,有籌劃之功的書生王一寧就屢次斥責,竟被毛文龍所殺。
也許因為有人幫他在皇帝面前說上了話,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管轄自旅順口到朝鮮西北部的大大小小20多座島嶼,東江鎮開始成型。
毛文龍這個職位很不好做,外要抵禦強敵,內還要養活遼東的難民。此後由於努爾哈赤對漢民的極端壓迫,才幾個月功夫,就有十多萬遼東難民扶老攜幼來投奔他。
毛文龍原指望朝廷能多撥來一些錢糧,甚至不惜個人名節而投靠魏忠賢,怎料整個天啟二年他只收到糧食8萬石和銀子5萬兩、
這點糧食,還不夠三萬人吃......
作為對比,朝廷每年往關寧投入約300萬兩白銀,130萬石糧食。
毛文龍只得搞自己的「南泥灣」來自力更生。據《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記載,毛文龍讓遼民在島嶼以及沿海土地上屯種,比如石城島、長山島都開墾了上萬畝田,在彌串堡、千家莊等地更是開墾了十幾萬畝田。
這些田「所入歲可得十五萬石」,相當於朝廷當年運來糧食的兩倍。他還讓民眾下海捕魚,並與朝鮮開展貿易,儘可能弄來吃的,讓手下的遼民不至於餓死。
但這麼瞎逼活着也不是個事兒,要得到朝廷重視,就要不斷給努爾哈赤整活兒!
八月,毛文龍遣陳忠等襲擊櫻桃堝、湯站,有所斬獲。
十一月,毛文龍軍親自率軍,在千家莊遭遇金兵,斬首91級。
.....
除了軍事行動外,毛文龍更多地是派人深入後金統治區,接應被奴役的漢民。
在毛文龍部的幫助下,不堪忍受的漢民紛紛殺死寄居在自己家的女真人,舉家往毛文龍控制的地區逃亡。
根據清朝收藏的《滿文老檔》記載,這一年,努爾哈赤憤怒地指出「漢人見放牧之人少,即用棍棒擊殺之」。
也就是在自己的地盤下,後金官吏和士兵過的都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的日子,他們不敢
單獨行動,否則不知道哪裡冒出一悶棍就把他們打死。
努爾哈赤不得不下令各處金人不準單獨行動,至少要十人結伴而行。
毛文龍在敵後的襲擾使後金軍疲於奔命,後金軍將他比作老鼠(耗子),因而送他「毛耗」的綽號。
女真人恨毛文龍入骨,後來出使後金的朝鮮使者曾目睹愛新覺羅家的豪格拿着手杖擊打窗欞,連喊「毛文龍!毛文龍!」,由此觀察到後金對毛文龍「有切齒之心」。
但毛文龍將大本營搬到了島上,努爾哈赤沒海軍,拿他沒辦法。
皮島在這裡
三、
毛文龍做的一切終於得到朝廷的些許肯定,新的一年給他漲了銀兩和錢糧。
天啟三年他獲得了了10萬石的糧食,比前一年增長了25%,銀子也多了2萬兩。
然而,去年他只用管十幾萬遼東難民,今年他這邊已經有30多萬人了,朝廷給這點糧食還是遠遠不夠。
但這難不倒咱毛大帥,他出自經商氛圍濃厚的杭州,深刻認識到發展商業才是組織良好運行的基礎,只有將商業利潤與對抗後金綁定,才能繼續戰鬥下去。
天啟皇帝你既然不給我錢糧,那就給我政策吧。
只要允許我經商,我就能自己養活自己。
毛文龍此前投奔魏忠賢可不是白投奔的,能給天啟皇帝遞上話。在一番活動下,天啟三年毛文龍獲得批文,准許其在皮島開市通商。
皮島也成為大明的經濟特區,成為明朝繼廣州、泉州、寧波和漳州之後允許的對外通商地區。
皮島雖然本地沒啥特產,但它毗鄰朝鮮,而朝鮮的人蔘據說有壯陽的功能,為大明的達官貴人們所需要,不愁銷路。同時,朝鮮又需要明朝的布帛、生絲、綢緞和硝黃等物。只要毛文龍能打造一個買賣公平的環境,就跟香港那樣,不愁沒有商人來。
毛文龍建立皮島商業中心的主要目的不是賺錢,而是為遼東難民弄來糧食,因此他定下了個規矩,凡是內地商人的船,必須有4/5的貨物是糧食,到皮島後由自己統一按照市價收購,其餘1/5任商人自主選擇貨物與朝鮮人交易。
為了招徠商人,毛文龍重用商人出身的陳繼盛、沈世魁,這兩個都是遼東人,能言善道,很快就招徠了大量商戶。
(這兩個人中,陳繼盛成為毛文龍死後的東江鎮第二任老大,沈世魁是東江鎮最後一任老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東江鎮被毛文龍建設成一個商業和軍事的結合體,商業對該團體極其重要)
朝鮮人一直跟日本人有貿易往來,很快皮島到日本的貿易網也打通了。朝鮮商人從皮島購買的布帛、生絲、綢緞等也有相當一部分被轉賣到了日本。
而日本又跟泰國有貿易往來,泰國又是東南亞的貿易中心,整個東南亞都加入到這一貿易體系中。
戰亂並不能減弱人們對商業利潤的興趣,相反,戰時的物資緊缺倒會使商人牟取暴利。大明各地的商人們眼看皮島的貿易這麼旺盛,也紛紛加入了進來。
魯商來了。他們離皮島很近,很快就加入到貿易中。
實力強勁的晉商也來了;
(崇禎三年朝鮮國王在給明朝政府的奏表中寫到晉商:「又聽山西客商趙姓人來到本島言說,傳說上年十月分,西韃誘引奴賊,前向喜峰口與天兵戰,奴賊大敗等情。」)
出過汪直這種數一數二海商的徽商集團來了;
(《毛大將軍海上情形》的作者汪汝淳本為歙縣之徽商,他這篇文字就是因 「往二三鄉人從海上歸者,略述彼中情形」而寫出來的,這些 「鄉人」應該都是徽商。)
在絲綢貿易上實力雄厚的蘇杭商人也來了;
( 「蘇杭商賈之走東江 ,販麗貨者,歲時寓書沈太爺 (沈世魁) 不絕。」----兵部尚書楊嗣昌)
.......
各地的商人紛紛帶着大量糧食來到皮島,終於毛文龍能讓遼東難民吃飽肚子了。他規定,只要從後金逃出來的難民,每個月都能發60斤糧食。毛文龍會給每個難民劃一片地耕種。如果有膽子大的,則會被派去後金挖人蔘,獲得更高報酬。
毛文龍轄區到底接納了多少遼東難民一直眾說紛紜,然而即使最消極的歷史學家也估計有30萬以上,這些人其每年需要的糧食在70萬石以上,而明朝每年只給毛文龍撥十萬兩銀子和十萬石糧食,這意味着2/3以上的糧食都是毛文龍通過貿易和生產來滿足的。
皮島迅速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商業中心。史料記載,毛文龍 「在島中,日市高麗、暹羅、日本諸貨物以充軍資」。從東南亞的暹羅及東北亞的日本、朝鮮運來的商貨源源不絕,可以達到 「日市」的程度!
發展到後來,毛文龍甚至都開始自己鑄幣。這是為了應對明末的「錢荒」,從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皮島的貿易繁榮,以及他對貿易的掌控程度。
與此同時,他也為原本存在的後金與朝鮮之間的貿易設置了障礙,使後金的經濟受到進一步的封鎖,導致其國內經濟狀況瀕臨崩潰。(詳見北京大學郭慶濤的《試論17世紀中葉至18世紀清朝與朝鮮的會源邊市貿易》)
總之,在 16 世紀這個全球性貿易空前繁榮的大背景下,東江勢力掌控的海上諸島成為國際貿易網絡中重要組成部分,為與女真人的戰爭提供了物質基礎。
四、
毛文龍的貿易使他能積聚起更多力量,他對後金進攻的力度明顯變強,已經有能力攻城掠地了。
毛文龍獲准搞經濟特區的同年,就在大連一帶頻繁派人滲透,招徠漢民,還刺殺女真人。這讓努爾哈赤大為惱火,在當地大肆殺戮,還撤回金州守將劉興祚進行調查。
六月,毛文龍部將張盤收容了這一帶逃難的遼民四千多人,並從中挑選壯丁加以訓練。一個月後,張盤乘夜帶這批人上岸,「各舉火把,一齊吶喊放炮,軍聲震天」。
城內的後金士兵一時膽寒,連固守的勇氣都沒有,一觸即潰,從北門逃走。金州城就拱手讓到了東江鎮手中,張盤又乘勝收復了要塞旅順,以及望海堡和紅嘴堡,還頂住了努爾哈赤的一輪輪報復,使得遼南百里土地重歸於明朝。
努爾哈赤大怒,卻無可奈何,畢竟女真人幾輩子都是在山裡打獵爬樹釣魚生活,也就是所謂的漁獵民族,不會造海船,奈何不了毛文龍。
這麼下去,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別想過安生日子了,只得將漢民從沿海地區幾乎全部撤離。
努爾哈赤心想這下毛文龍你拿我沒轍了吧?便集結大軍,準備進攻山海關,打開通往關內的最後一道關口。
但努爾哈赤這邊剛出發,毛文龍就得到了消息。此時經過幾個月的貿易積累,毛文龍竟然能拉出了3萬大軍,兵分六路分進合擊,向努爾哈赤的發家之地、後金第一個都城赫圖阿拉(今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殺來。
後金此前在赫圖阿拉以南的山區險要處設有董骨寨、牛毛寨、閻王寨三座要塞,是其起家時的根本。
然而毛文龍不愧是玩火藥出身的,身下又有孔有德等一幫善於挖洞填炸藥的前礦工,攻堅能力強大。九月十三日,毛文龍攻克董骨寨,三天後又佔領牛毛寨、閻王寨。赫圖阿拉暴露在毛文龍眼前。
十七日,後金軍反攻,毛文龍設伏以待,將後金軍包圍痛擊,大獲全勝。
努爾哈赤急忙撤軍回救。咱毛大帥可是被女真人奉上「毛耗」稱號之人,才不跟你決戰,在努爾哈赤到來前麻利地溜了。
戰後統計,毛文龍此行獲首級726顆,而且」俱有札付符驗,一併驗確」。不要小看這700多級,女真人有戰後搶奪己方屍體的軍法,明朝以往很少獲得對方首級,即使寧錦之戰這種國戰,也不過才獲得200多首級。
遼東督師孫承宗在收到大捷的戰報後,最初還不敢相信,讓手下袁崇煥一一查驗送來的第一批371個首級,還反覆查驗了三次,結論是「俱系真正壯夷」。
(沒錯,就是袁崇煥親自點驗的。讓你委屈的人,比誰都清楚你委屈。)
孫承忠激動難以自抑,給皇帝上書大讚,稱毛文龍「以孤劍臨豺狼之穴,飄泊於風濤波浪之中」,其戰績「真足以激發天下英雄之義膽」!
雲葉才生雨,樓外鐵馬嘶風。報急水,小河東。飛一箭青驄。倚天劍破長風浪,小結畫影騰空。漫道是,長楊詞賦,細柳豪雄。
匆匆。脫跳蕩,驚帆轡滿,走躞蹀、蟠花帶松。有渝海、堪憑洗恨,看今日、蹀血玄菟,痛飲黃龍。鴨江醅發,鹿島蘋開,誰是元功?
-----------孫承宗為毛文龍寫的《塞翁吟》
五、
之後的三年時間幾乎成為努爾哈赤的噩夢。
毛文龍的生意做的越來越火了,根據朝鮮史料,皮島上有明確記錄且較為大宗的流通物資種類有皮貨、青布、人蔘、棉花、紙貨、龍腦、弓角、火藥、銅鐵、香料、衣帽等十幾種。
皮島這個往日的荒島,也發展成一個都市。《朝鮮王朝實錄》記載,該島如今「接屋甚盛,作一都會。南東商船,來往如織。」
毛文龍治下各島嶼接納了眾多遼東難民,有說50萬的,有說100萬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幾十萬女真治下的漢民通過毛文龍的渠道逃到關內或朝鮮。
朝鮮國王在缺錢時也向富起來的毛文龍借。天啟三年該國就從毛文龍處貸借了三四萬銀子,並在之後用糧食和人蔘進行償還。
朝鮮國內一些權貴對皮島十分不滿,因為其允許朝鮮普通人直接出售人蔘和大米,而不需要這些權貴轉手。
朝鮮官員曾上書:(毛文龍來了之後)人蔘之價,便即踴貴,深藏不售,以索高價。此無他,椴島參商(椴島即皮島),不能禁斷,京外采參貿參者,樂與唐人買賣故也。
朝鮮普通人都跟毛文龍做買賣去了,權貴們再不能壟斷收益。朝鮮普通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開市、互易之後,鮮之氓黎,足食豐衣,家殷戶給」。
有了財力後,毛文龍對後金的襲擾愈發頻繁,在《滿文老檔》這種清朝內部資料中處處可見與毛文龍小規模戰鬥的記載。
AI還原努爾哈赤容貌。摘自《AI新搜索》
當時努爾哈赤為了讓女真人堅定地跟自己站在一起,強制推行漢人與女真人「同食同住」的政策,讓不會耕田的女真人去漢人家中居住,成為一家之主。
這也導致漢民對其極為不滿,通過毛文龍接應,漢人大規模叛逃,並且一有機會就殺掉落單的女真人。努爾哈赤收繳完漢人們的鐵質武器仍不管用,連木棍都成了兵器,努爾哈赤惱羞成怒,咬牙切齒把漢人收藏木棍當成一大罪行來聲討。
後金國內的漢人官員群體也開始動搖,李永芳的長子李延庚向明軍傳遞情報,並籌劃叛逃,可惜事泄被殺。要知道,李永芳可是第一個投靠努爾哈赤的漢人官員,還是他孫女婿,李延庚無疑能從家庭內部獲得最真實的信息,知道此時後金的統治有多麼脆弱。
此時毛文龍的間諜偵探常常深入到敵方境內遼陽、瀋陽等地(日後成為福建之王耿精忠,他的爺爺耿仲明就是毛文龍在瀋陽的情報總指揮),策反札書漫天飛舞,後金頭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成天就只顧着追殺毛文龍姦細,殺戮遼民。
靖南王耿精忠
努爾哈赤開始破天荒地進行戰略收縮,主動拋棄了錦州、廣寧等遼河以西地區,將這片土地上的漢民遷回去加入八旗當奴隸。
後金的局面在之後幾年繼續惡化,天啟五年十月,努爾哈赤開始下令大規模屠殺遼東漢人,動員整個體系系統性地、全面鋪開地、對整個遼東地區的漢人進行甄別屠殺。
他以「窩藏姦細,接受札付,叛逃不絕」為理由,下令八旗貝勒和總兵官以下備御以上官將,帶領士卒對遼東漢人展開屠殺,「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馬斬殺」。
根據他的標準,讀過書的生員要殺;原為明朝官員今為閑散者要殺;拒不從命者,要殺....
即使你是順民,如果你家的人均儲糧不到100斤,那就是「無谷之人」,有鬧事的隱患,也要被殺......
甚至你逃過了所有審查沒有被殺掉,也要被剝奪所有資產,被編入女真人搞的「集體農莊」,成為農奴。
在古代,人力一直是稀缺資源,尤其是當時的東北,人口也就300萬,不到現在一個瀋陽市的1/3。可以想像,在毛文龍的接應下,遼民給努爾哈赤帶來多大困擾。
經過努爾哈赤這麼嚯嚯,遼民或投奔毛文龍、或去山東要飯、或被殺、或加入「集體農莊」,到了清朝入關時,東北300萬漢人只剩下了30萬。(《中國人口史》第四卷269頁)
特意強調,並不是說是毛文龍導致了努爾哈赤對漢民的大屠殺,而是後金實行剝奪漢民一切生產資料的民族政策,必然激起大規模反抗,毛文龍的存在只是給遼民多了一條生路。
漢民自古最戀土重遷,但凡能生活的下去,誰願意上皮島?誰願意拋妻棄子打女真韃子?努爾哈赤假如能對漢民有一絲善意,也不會釀成如此慘烈結局。
「遼有金、海、復、蓋四州,金、復多山,海、蓋瀕水,乃驅四州之民近海,盡殺之。此天命初年事也。次年,殺窮鬼。又一年,殺富民。如此三年,而遼民靡有遺者。」---《明季北略》
六、
整整三年,努爾哈赤幾乎沒有南下一步。
孫承宗、袁崇煥重新佔據了廣寧、錦州、寧遠這些被後金拋棄的遼西城市。
此時,明朝作為一個存在了200多年的體制,其整體的思維模式也呈現出來,即為了獲得虛無飄渺的安全感,每年拿出國家稅收的1/4到1/3來在錦州和廣寧一帶修碉堡群,打造宏偉的「東方馬奇諾防線」。
這條防線包括九大城、四十五堡,被吹牛逼為明朝的「千萬年屏翰」。
袁崇煥曾這樣形容他繼承自孫承宗的碉堡戰術:「戰,則一城援一城;守,則一節頂一節。步步活掉,處處堅牢。」
袁崇煥想拿碉堡海來淹死後金,他以為他是300多年後的阿爾巴尼亞。
然而,遼寧這帶並不十分險峻,不像四川、陝西那一帶有許多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沒有強大的野戰兵力,只靠守碉堡想遏制女真人,根本不現實。
寧錦碉堡群
遼西這些城市之間是割裂的,很容易被女真人包圍,然後圍點打援,就像日後他們在錦州打敗明朝援軍後迫降祖大壽時那樣。
關寧軍不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改變依靠少數精銳家丁作戰卻剋扣普通士兵糧餉的組織模式,重新建立人人皆能戰的野戰軍,徹底提升戰鬥力,反而想靠修碉堡來「走捷徑」,無異於緣木求魚。
毛文龍曾十幾次提醒皇帝和袁崇煥修碉堡不靠譜,後金可能從蒙古繞道,避開關寧防線,直抵北京城下,就如同他們日後這麼做的那樣。
但體制從來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因為體制內的每個人卻是精明的,在遼西修碉堡能讓權貴群體利益最大化,所以體製作為整體是愚蠢的。
干工程的利潤有多肥厚大家都知道,主導或支持遼西碉堡群工程建設的那些官僚必然能獲得大量分潤。
對於祖家、吳家這些遼西將門,作為地頭蛇,必然由他們具體負責工程建設,他們肯定支持。
因此,在總督位置上的袁崇煥只能推動該政策,如果他敢擋別人財路,就像前任王在晉那樣,最好的結局也不過去南京養老。
所以袁崇煥如此熱衷於跟後金講和,導致最後被忽悠,也可以理解了。
七、
相對於明朝每年給關寧軍的海量軍費,給毛文龍的支援卻微不足道。
時人曾上書為毛文龍打抱不平,稱關寧軍每年用銀300萬兩,米130萬石,而東江鎮6年一共才用了109萬兩銀和90萬石糧。
明朝每年給毛文龍支援的錢糧才不過是關寧軍吳三桂那幫人的5%!
給東江鎮的這點錢糧只夠養活3萬人,其它都是毛文龍自己倒騰出來的。
就算毛文龍再沒用,就算按「毛黑」所說他的殺敵數都是虛報的,只要東江鎮在女真後方存在,其起到的作用也不止吳三桂那幫人的5%吧?
毛文龍的麾下都是與女真人有血海深仇的遼東人,戰鬥意志極強,又熟悉遼東地型,有極強的野戰能力。毛文龍在天啟三年給皇帝許諾,只有給他相當於關寧軍一年軍餉四分之一的100萬兩白銀,讓他給士兵裝備上理應就有的鎧甲、兵器和器械,他兩年內就能滅掉女真人。
兩年是很短的時間,稍稍削減一下關寧軍的物資也於大局無礙,但朝廷仍舊沒有同意毛文龍的請求。
很難理解么?如果從封建體制的角度思考,就容易理解了。
封建專制體制的第一目標是追求穩定,這就要求其警惕任何冒頭者,讓民間不會存在潛在的威脅力量。
所以,封建體制強調可控性。遼西軍閥是可控的,因為他們沒有經濟基礎,只要朝廷斷絕糧草,反對者馬上就會土崩瓦解。
而毛文龍是不可控的,東江鎮孤懸境外,還能做到自給自足。在體制的眼裡,毛文龍的潛在威脅甚至超過女真人,畢竟後者是外族。
同時,體制內的官員不可能成長為毛文龍。因為體制是抑制個性的,其最強調服從,選出來的也是服從性最強的那批人。而體制外做事業,最需要的就是個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個人魅力。沒有個性,你怎麼攏聚人心,跟你一起幹事業?
毛文龍所乾的事情,一個體制內的官員絕不可能做出來。
毛文龍敢自己鑄幣,大明體制內的官員敢么?
毛文龍敢不計較成敗地不斷攻擊後金,大明體制內的官員敢么?一次失敗就能讓他丟掉烏紗帽。
毛文龍敢大搞對外貿易,甚至讓不久前還是敵國的日本人參與其中。大明體制內的官員敢么?
毛文龍敢指着朝鮮國王的鼻子罵,就差像彭一樣上去扇耳光了,大明體制內的官員敢么?
.....
毛文龍是在對金鬥爭中成長起來的領袖,是有人格魅力和號召力的。日後他的屬下孔有德即使已經成為滿清的異姓王,提起這個前領導時也不禁淚流滿面,「每言(毛)大將軍時事,輒於色不自勝」。
這種不能被體制充分控制的力量,是很難被明朝容忍的。
封建體制又是傲慢的,因為它消滅了管轄範圍內一切有潛力的獨立力量,這讓體制官員覺得個人在權力面前什麼都不是。
又因為體制內的官員都是上級任免的,所以官員不會理解竟然有領袖能力這種毛文龍身上存在的東西,以及這種能力對凝聚東江鎮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毛文龍被搞掉是必然的,只不過袁崇煥做的太徹底了。換一個手腕柔和的總督,可能只是將毛文龍扔回杭州,給他一個體面的退休而已,這從政治上來說跟殺掉他又有什麼區別呢?
八、
天啟六年,在境內會種田的多數漢人或死或逃後,後金的經濟瀕臨崩潰。
再這麼被困下去就是死路一條,努爾哈赤決定南下進攻寧遠。
袁崇煥很快將立下大功,毛文龍也將迎來他最終的命運。
大丈夫死則死矣,問將軍如此江山,歸宋歸金何有異;
後來者哭便哭之,偏對面一湖煙雨,時濃時淡不知愁。
-------------------------------《岳廟》王永江
(未完待續)
圖片出自《大明劫》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部分參考資料:
《東江事略 毛文龍生平事迹研究 》陳涵韜
《明·冤_毛文龍、袁崇煥與明末中國的歷史走向》杜車別
《從「鹽徒慣海」到「營謀運糧」:明末淮安水兵與東江集團關係探析》
《明將駐屯朝鮮皮島期間之貿易活動研究》劉惟婧
《明末遼東軍將毛文龍功過研究》王榮湟
《明末遼東沿海地區的局勢——毛文龍勢力的浮沉為中心》鄭炳喆
《淺析明末東北亞政治格局中的東江因素》
《試析毛文龍與毛家軍》柏紅
《中外關係視野下的毛文龍研究》夏文明
《重觀東江_明清易代時期的北方軍人與海上貿易》趙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