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慶-重慶日報

鄒進賢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供圖
【人物簡介】
鄒進賢(1899~1930)又名鄒游、鄒定達,化名朱三元、周三元、周正清,四川省綦江縣(現重慶市綦江區)人。四川共產主義先驅者,四川黨組織和武裝鬥爭的重要領導人。1923年6月在成都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春轉黨。1926年夏去蘇聯學習,兩年後歸國留江蘇工作。1929年奉調四川,先後擔任中共四川省委巡視員、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前委書記、省委秘書長、省委常委等職。1930年5月8日在重慶犧牲。楊尚昆稱其為「革命啟蒙老師」。
鄒進賢,1899年3月15日生於四川綦江縣古南鎮。家境貧寒,祖父兩代均以刻字為生,有兄弟四人,進賢居三。鄒進賢稍長,賴父兄辛勤勞作,得以入讀私塾。但因家貧無力升學,就此賦閑在家,看不到前途的他竟和社會上一班閑散青年廝混,逐漸染上了賭博的惡習,一度頹廢沉淪。
1919年夏,一群受「五四」新思潮影響的綦江旅外青年學生回到家鄉,他們組織起足球隊,利用河壩每天練球,把鄒進賢等一批失學青年吸引了進來,繼而又發起成立了「綦江青年砥礪會」,組織會員閱讀宣傳新文化的刊物。通過健康有益的運動和進步書刊的熏陶,鄒進賢的思想和行動有了顯著的進步,成為綦江青年砥礪會骨幹分子,積极參加到反對舊勢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行列中。
同年秋,鄒進賢進入綦江青年砥礪會舉辦的青年補習學校,於1920年考取了重慶聯中。重慶當時正處於抵制日貨的高潮,鄒進賢積極投入這場運動,成為學生進步團體「益社」的成員,並同霍步青等人一起將綦江青年砥礪會刊物《綦評》遷到重慶繼續出版,很受好評。
1921年秋,鄒進賢以優良成績被選送到位於成都的四川省立高等蠶業講習所(相當於專科學校)學習。在成都求學期間,喜好交友的鄒進賢,陸續結識了張霽帆、黃欽、張子玉、曾凡覺、餘澤鴻、李鳴珂一些進步青年學生,並成為至交。通過他們,還直接受到了王右木、惲代英等革命先驅的指導,參加了王右木組織的「馬克思讀書會」和惲代英組織的「學習勵進會」,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他以自我改造的精神給自己制定了一個包含「誠直、勤學、信用、謹言、謙遜、清潔、秩序、儉約」八項內容的「道德表」,每天對照檢查,並針對錯誤言行和朋友們的批評意見,嚴格改正。
在時代的影響和良師益友的啟迪和幫助下,鄒進賢思想上有了顯著的提高,1923年6月,他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地方團。1925年春,他由團中央特派員蕭楚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四川最早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者之一。
1924年6月,鄒進賢從成都畢業回到綦江,通過組織讀書會,舉辦暑期補習班等,團結了一批進步青年。1924年綦江大旱,饑民遍野。鄒進賢聯絡社會人士,成立「綦江賑災委員會」,廣泛開展社會宣傳、募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共產黨員蕭楚女這時正主筆重慶《新蜀報》,也在報上積極著文予以聲援。1924年冬,駐綦江的貴州軍閥強令農民種植鴉片,鄒進賢等人又發起聲勢浩大的「拒毒運動」,他們發動師生,人手一枝竹竿,下鄉宣傳禁煙,所到之處將煙苗通通打斷。
1925年春,鄒進賢作為綦江縣的代表,參加了國共兩黨發動的在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會後,他到上海向中共中央請示彙報工作,並隨蕭楚女去南京檢查共青團工作。返回綦江後,他根據團中央的指示,着手在綦江建立了直屬團中央的青年團特支,他任特支書記。1926年1月24日,在團組織發展壯大的基礎上,鄒進賢吸收一批優秀團員入黨,建立了以他為書記的中共綦江縣支部,這是重慶最早成立的兩個黨組織之一。
在鄒進賢的領導下,綦江黨團組織開展了廣泛的群眾宣傳、組織工作,建立了學生聯合會、婦女協會、各行幫工會和一部分基層農民協會,掌握了民團武裝,打擊了地方封建勢力,打退了國家主義派的進攻,破除了綦江濃厚的封建傳統觀念,使綦江的大革命運動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他還有力地推進和領導了綦江地區的國共合作,是國民黨綦江縣黨部(左派)的主要籌建者和負責人。當時,四川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兵災匪患非常嚴重,綦江更是重中之重,綦江人深受其苦,和四川各地一樣,紛紛自辦民團武裝以應對。鄒進賢非常重視改造民團工作,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綦江黨團組織經過深入和艱苦的工作,基本掌握和控制了綦江縣各區的民團武裝,鄒進賢、陳治鈞等共產黨員也在綦江被稱作「八大首領」。因為鄒進賢等人的努力,綦江成為四川建黨和大革命運動的重要地區。
1926年夏,鄒進賢受組織委派,將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因北方交通受阻留滬,受中央委派擔任臨時交通,10月始赴蘇聯。1928年,鄒進賢奉調回國,被派往江蘇省委工作。後因四川省委連遭破壞,幹部缺乏,又於次年4月調回重慶,任中共四川省委巡視員,奔走於川東、川北,指導各地組織武裝暴動,並參與領導國民革命軍第28軍第7混成旅的兵變,任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前委書記。同總指揮曠繼勛、黨代表羅世文一起開展工作。以後又擔任四川省委秘書長、省委常委職務。正當他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上發揮作用的時候,不幸卻因為重慶浩池街事件發生而被捕,審訊中他嚴詞斥責反動軍閥,拒絕高官厚祿的利誘,犧牲時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