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馬桶行業霸主落魄,關閉兩家中國工廠。
前幾天,日本衛生陶器巨頭toto宣布,決定關閉位於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工廠,目前這兩家工廠已經停產,涉及到的員工人數約為2000人,正在協商補償協議。
不過,雖然關閉這兩處工廠,toto在中國的產能會減少約4成,但toto並不打算退出中國市場,而是要在其餘工廠進行自動化升級,提高生產效率。
只是無論如何,toto中國市場銷量下滑被迫關閉工廠,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曾經的日本馬桶霸主,怎麼現在賣不動了?在中國市場,toto正面臨怎樣的困局?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碼字不易,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靠智能馬桶發家的馬桶巨頭
對於toto這個馬桶品牌,很多人都不陌生。
toto成立於1917年,最開始叫「東洋陶器」,主要生產一些陶瓷餐具。
沒錯,雖然也是做陶瓷,但toto最初做的是餐具,跟馬桶差距有點遠。
而toto之所以開始生產衛生陶瓷,還得從一場大地震說起。
1923年9月1日,日本的橫濱和東京一帶發生7.9級強烈地震,也就是著名的「關東大地震」。
當時日本災情嚴重,傷亡人數高達10萬人,同時也有40萬棟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損毀。
儘管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但toto卻看到了機遇:
房屋重建,衛浴消費需求必然會大大提高,於是toto開始轉型生產衛生陶瓷,也就是馬桶。
但這還僅僅是個開始,toto真正崛起的大殺器,實際上是現在非常熱的智能馬桶。
1964年,toto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溫水洗凈馬桶,也即智能馬桶的雛形,最開始目標群體主要是行動不便的病人和老人。
只不過toto也沒想到,這款產品會如此大獲成功,於是在1980年將智能馬桶推向民用市場,就此一戰成名。
時至今日,toto在全球智能馬桶市場的佔有率常年維持在30%以上,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霸主。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馬桶巨頭,如今卻在中國市場遭遇困局,甚至被迫關閉工廠。
中國困局
過去40年,toto在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在精裝修的市佔率曾長期穩居第二。
也正是因此,中國市場一度成為toto海外業務的「頂樑柱」,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
而如今,與其說中國市場是toto的頂樑柱,倒不如說是其一塊「心病」。
上個月,toto發佈了2024年度(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的決算報告,銷售額7245億日元,同比增長3.2%,營業利潤485億日元,增長13.4%,整體業績表現依舊優秀。
但放眼中國市場,銷售額卻暴跌20.4%,營業利潤更是虧了36億日元。
為此,toto選擇關閉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工廠,及時止損。
具體來看,toto這次關停的北京工廠有1030名員工,去年銷售額是2.92億元,上海工廠去年賣了5.19億。
按照toto的說法,儘管關閉工廠產能減少,但其餘基地自動化升級,反而可以提高開工率和生產效率。
並且toto還表示,會在市場擴大的中高端市場投放新產品,「力爭在中國市場捲土重來」。
至於涉及到的2000名員工,toto也表示「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最大關懷」。
有消息稱,補償方案最高能給到n+9,如果是工齡20年的老員工,補貼能超過20萬。
但即便能拿到補償,對於這些在toto工作20年的老員工而言,工廠關閉顯然也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
緣何至此?
toto在中國市場的困境,與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環境有很大關係。
這些衛生陶器的最大買家,無疑就是房地產,現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直接導致toto的馬桶賣不動。
尤其toto主打的還是高端產品線,人們對於高端衛浴產品這種非剛需的需求正直線下降,toto自己也在財報里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給公司業績帶來了極大衝擊」。
其次,國產衛浴品牌的衝擊,也是toto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作為智能馬桶的發明者,toto在過去幾十年時間裏,吃到了相當一波智能馬桶帶來的紅利。
很多人在購買智能馬桶時,首選就是toto這樣的高端進口品牌,前些年還掀起了去日本搶購智能馬桶蓋的熱潮。
但如今,國產衛浴品牌也推出了智能馬桶產品,並且靠着更高的性價比,以及快速迭代的設計,迅速搶佔了一波市場。
儘管toto依舊具備品牌優勢,但單論產品力,大家已經不再願意為其高昂的溢價買單了。
最後,這家來自於日本的馬桶巨頭,對於數字化轉型似乎也有日本品牌天生的遲鈍。
現在網購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購買馬桶的主流方式,國產品牌也是各種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而toto卻反應緩慢,慢了競爭對手不止一步。
最終的結果就是競爭不力,toto的品牌聲量下滑嚴重,難以維持其現有的品牌溢價。
寫在最後:
雖然關閉了兩家工廠,但toto此舉更像是「壯士斷腕」,準備瞄準中高端市場捲土重來。
現在的關鍵在於,國產品牌已經做到了物美價廉,留給toto的市場空間還剩下多少呢?
toto要打贏翻身仗,可能需要再放一些革命性的大招。
深入了解熱門話題背後的事實,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內容,請不吝點贊、留言交流,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