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想投奔你們了!當時你們為什麼不要我!」
一名被俘虜的國民黨將領一臉不服氣的看着陳毅,陳毅無奈地笑了笑說出了真正的原因。
在當時國民黨中有一些將領其實內心裏已經清楚了國民黨撐不了多久,所以到了解放戰爭的後期他們全都選擇起義加入我軍隊伍。
那麼為什麼這位將領的遭遇卻這麼坎坷?他究竟是誰?
國民黨悍將
當年抗戰期間湧現出來過無數的猛將,他們頂着槍林彈雨用生命捍衛了祖國的領土,郭勛祺就是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將軍。
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兒時的艱難環境讓他小小年紀就要為了溫飽問題而操心。
直到年齡稍微大了一點之後,他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想法,究竟應該怎麼改變現在的生活環境呢。
正好當時趕上了政府徵兵,由於其家鄉四川的地理位置特殊,要往西藏地區派兵。
哪怕是現在的西藏地區環境都是相當惡劣的,更別說當時的各方面條件都很差,很多人到了徵兵處一看條件扭頭就走了。
但是郭勛祺卻站在門口遲遲不走,在一番思索之後他決定報名。
這也讓他在後來能夠熟練的使用藏語和當地的百姓交流,進入部隊後他很快就凸顯出了自己的能力,引起了上級的注意。
在軍閥割據的環境下,他所在的隊伍最終成為劉湘麾下的王牌。
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雖然在軍隊中身居要職,但是他和那些終日沉浸在酒色當中的軍閥不一樣。
他始終想要改變這個混亂的局面,想要結交一些有志之士,於是他接觸到了我黨的一些進步人士。
在看了一些關於我黨的書籍聽了這些人的想法之後,他便對我黨產生了好感。
可是隨着時局的變遷,蔣介石針對我黨的野心也是越來越大,開始迫害一些我黨的人員。
當地的軍閥也開始殺害我黨的人員,這一幕讓郭勛祺感到心痛。
但是他如今是國民黨的一員,所以只能服從命令,但是他也利用這個身份掩護了大批我黨的人員撤離。
其中陳毅就是在他的掩護下才能得以脫身的,這個時期他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之後的時間裏上級又派他在當地阻擊紅軍撤退,他並不願意這麼做,於是便裝模作樣的和紅軍對抗。
不打又不行,但是用全力去打,肯定於心不忍,於是他只能留一手,採用了較為保守的打法。
最終紅軍隊伍從此通過,可以說這個時期有很多的軍閥本質上是不想和紅軍作對的。
隨後不久,日軍罪惡的雙手開始染指我國的版圖,郭勛祺得知此事後義憤填膺,想要上前線和敵軍作戰。
但是無奈當時的蔣介石根本無心抗日,一門心思放在針對我黨的身上。
直到後來經歷了西安事變之後才正式開始全面抗戰,他也終於實現了心中的理想。
重見光明
雖然蔣介石答應了全面抗戰,但其實內心還是非常不情願的。
在合作期間沒少給我軍下絆子,這樣的行為也引起了郭勛祺的不滿,他多次在私下裡批判蔣介石:「這個老蔣,都什麼時候了,滿腦子想的還是內鬥!」
而他選擇了和我軍走的很近,因為他看出我軍是真心想要抗日的,但是武器和補給方面一直存在着短缺的問題。
既然如此,他便拿出了一部分的補給和武器送到我軍的隊伍當中支援。
為抗日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僅僅是支援我軍抗日,其本人在抗日期間立下的功績也是不可磨滅的。
只要一到了戰場上,他親自來到前線指揮,更是和戰士們一起衝鋒陷陣。
但是他的行為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蔣介石對他感到非常不滿。
原因是他和我軍之間走的太近了,本身蔣介石就不是全心全意的想要抗戰。
蔣介石認為他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於是便將他削弱,找借口將他撤職。
這一行為讓他感到憤怒又無可奈何,逐漸他產生了投奔我軍的想法。
於是他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陳毅,陳毅聽完之後沉默了許久還是選擇婉拒了他。
因為當時的情況非常特殊,雖然國共兩黨是處在合作的階段,但是雙方達成了協議。
那就是彼此不能吸納對方的人員,以這個條件為基礎展開的。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沒有同意他的請求,雖然他對於我黨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但是如果一旦違反了協議,以蔣介石的秉性肯定會以此為借口來報復,為了不影響抗日的進程,也為了不留把柄在其手中。
最終蔣介石將其調離到別的崗位上去,隨着解放戰爭的打響,蔣介石又抓緊時間將這些將領們重新拉上了前線,郭勛祺也被迫做了他不想做的事情,和我軍成為對手。
面對着我軍猛烈攻勢,國民黨的隊伍很快就被打的節節敗退。
而郭勛祺也成為了俘虜,面對着我軍的隊伍,他說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陳毅聽完之後,耐心地向他解釋了當時的具體原因,他聽完之後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自己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隨後他正式加入了我軍的隊伍當中來,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為我黨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資料
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雙流縣誌.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11: 737. (2)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四川省志 人物誌.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12: 852.
郭開慧. 川軍驍將郭勛祺——抗戰篇. 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5.06: 1-30.
唐維華. 川軍愛國將領郭勛祺抗日事迹. 東南文化, 1995-12-10 .
鄧沛. 郭勛祺將軍的傳奇人生. 黨史文匯, 2009-02-12. (3)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中國的戰歌.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85.4: 25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