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2025年03月27日11:03:20 歷史 1020

水滸傳中,最精彩的情節莫過於武松連喝十八碗烈酒,夜過景陽岡時徒手打死吊睛白額大老虎。

打死老虎後,他被縣令封為都頭一職。

這個官職到底有多大,放到現在又屬於什麼職位呢?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武二之勇

在水滸傳中,作者最喜歡用人物對比,來襯托主要人物的神勇。

比如在寫到武松的時候,作者專門用哥哥武大的矮小軟弱,來襯托弟弟武二的英武神勇。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武松小名武二,因為他的哥哥叫武大。

從兩人「質樸」的小名來看,他們的父母也是目不識丁之輩,家中過的並不富裕。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人不但出身貧苦,父母還早早地離開人世,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為命。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自幼清苦的兄弟二人,難免在清河縣與人發生爭執。

面對他人的欺凌,可能是自幼失去雙親,再加上生活所困,沒了底氣的武大更多是默默承受。

弟弟武二則不然,他覺得今日忍、明日忍,忍到最後只會得到更多的欺凌。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為此,武二更喜歡用拳頭解決事情。

因為自幼在市井之中廝鬥,武二也長了一個健壯的體魄,還有一雙砂鍋大的鐵拳。

靠着這雙鐵拳,清河縣再沒人敢惹武家兩兄弟。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但好景不長,這一天,武松因為喝多了酒,在街頭與一市井之徒發生了糾纏,一怒之下給了對方一拳。

沒想到這拳下去,那人竟然直挺挺倒了下去,口鼻鮮血直流。

誤以為將人打死了,武松只好逃亡外地。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逃走了之後,武松來到柴進府中避難。

在這裡,因為武松脾氣暴躁,經常與人發生爭執,後來不小心還染上瘧疾。

正在武松靠着火爐取暖時,和宋江發生爭執。

兩人因此相識,並拜為異姓兄弟。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在柴府躲了一段時間後,武松發現當年一拳打倒的那人竟然沒死,自己身上自然也沒了官司。

武松心中惦記親哥武大,擔心他在老家受欺負,便想儘快趕回老家。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兩人臨別之際,宋江再次發揮「及時雨」的能力,送給武松十幾兩碎銀子,讓他路上小心。

如果沒這十幾兩銀子,武松也沒錢連喝十八碗烈酒。

這樣他也不會醉過景陽岡,最終遇到了那頭吊額白睛的老虎……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醉打猛虎

武松與宋江告別後,帶着十幾兩碎銀子開始連夜趕路。

這一天中午,他來到了陽谷縣境內。

他見面前是一座山巒疊嶂、叢林茂密的山崗,便想在崗前歇息片刻,填飽肚子再上路。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正巧,景陽岡前面正好有一座酒店,門口掛着「三碗不過崗」的幡布,裏面還傳來陣陣酒香。

正口渴難耐的武松,直接掀開布簾,走了進去。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宋朝的酒水不像現代,那時候沒有較好的蒸餾技術,民間所售大都是米酒。

這類米酒往往滋味十足,是解渴消暑的利器,喝上兩大碗都不影響做事。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於是,武松便要來一些酒水,用來解渴消暑。

沒想到這酒家的酒水甚是美味,而且味道醇香,武松越喝越上癮,不僅讓店家切了兩三斤牛肉,還喝下十八碗烈酒。

喝到最後,武松都不禁有些醉意。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因為醉意上頭,武松強行拒絕了店家的好意挽留,揣着一根棍子走向山崗。

沒想到這景陽岡又寬又廣,行至深夜才堪堪走了一半。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這時候,武松的酒意也醒了過半,他這才發現自己辜負了店家剛才的好意挽留。

原來店家之所以說三碗不過崗,是因為山上真有猛虎出沒,稍不注意就會身入虎口。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可天生要強的武松不願意回頭下山,只好硬着頭皮往前面走,希望自己運氣好,能與猛虎擦肩而過。

可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墨菲定律,越是害怕什麼,越會發生什麼。

因為連續趕路,在醉意和困意雙重作用下,隨便找了一塊大青石躺了下去。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再醒來時,武松看到的不是遮天蔽日的樹冠,而是一張血盆大口。

他本想提起自己那根梢棒打虎,可在慌亂之下,他竟然一棍子打在了樹榦上,梢棒也因此斷成兩截。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沒了梢棒,武松只好徒手斗虎,用盡畢生力氣後,他終於將這頭猛虎打死了。

很多人覺得這段杜撰成分太高。

因為影視劇中的猛虎都是兩人多高,七八百斤重,人怎麼可能打得過老虎?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都頭之職

之所以很多讀者這麼認為,是因為影視劇中的老虎大都是東北虎,體型是所有老虎中最大的,三四個人加起來都不一定能打過。

不過北宋大部分領土都在中原地區,陽谷縣更是地處中原腹地,在這裡出沒的應該是體型較小的華南虎。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雖然華南虎體型比較小,但依舊是普通人不能對抗的存在。

所以,武松徒手打死老虎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難度也不是一般的大,尋常人不要輕易嘗試。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隨後,武松徒手打死老虎的事情傳遍了陽谷縣,武松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打虎英雄。

在眾人的擁簇下,武松來到了景谷縣衙,並得到了縣令的封賞。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剛開始,縣令賞賜武松一千貫銅錢,但被武松拒絕了。

古代一貫銅錢大抵是一兩雪花銀,一千貫差不多一千兩銀子,這是很多人一輩子都賺不來的財富。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見武松視金錢如糞土,縣令覺得他是個人才,便封其為陽谷縣都頭,今日便可在縣衙當值。

這個都頭到底是個什麼官職,值得讓武松放棄一千兩銀子,也要做這個都頭呢?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其實這個官職真不大,相當於縣衙捕快的領班,並不會進入朝廷體系中。

在古代官制中,縣令算是皇帝統治天下的最末官職。

到了唐宋時期,才慢慢衍生出八品縣丞和九品縣簿,也勉強算是朝廷命官。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其他的都頭和捕快,甚至衙門中的刀筆吏,其實都不算是朝廷命官,皇帝也不管他們的任命和俸祿。

這些人員的任命和辭退,幾乎全是縣令一人做主。

如果放到現在,武松的都頭相當於現代的縣公安局長兼武警教官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因此,武松每月例錢並不會很多,只能養家糊口罷了。

在古代,如果心思活絡的人,是可以靠着這一官職謀取私利的,應該有不少油水可撈。

很明顯,武松又不是這樣的人。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既然如此,那武松為什麼不選擇一千貫銅錢呢?

其實仔細想想就能明白,這一千貫銅錢是整個陽谷縣獵戶湊來的,肯定不是方便攜帶的銀子。

一貫銅錢差不多六斤多重,一千貫就是六千斤,一個人是很難隨身攜帶的。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即便能換成銀子,那也是一千兩,即便武松力大如山,也不可能隨身攜帶一百斤銀子上路。

雖然北宋出現了交子之類的銀票,但僅限於在川蜀地區流通,中原地區並未成為主流。

武松被賞賜的「都頭」一職,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遠超尋常人! - 天天要聞

知縣說的一千貫銅錢,應該是一個概數,即便武松想要,他也不可能平安帶出陽谷縣。

因此,武松才會選擇都頭一職,將錢財分給眾人。

巧合的是,武松剛剛受封,他一回頭就遇到了親哥武大郎,兩人也在陰差陽錯之下重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 天天要聞

緬懷先烈,傳承精神

各位朋友:清明節,它既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承載着我們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無盡的情感寄託。清明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相傳,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隨着時間的推移,寒食節與清明節
北京清明假期陣風較大,明天局地有揚沙 - 天天要聞

北京清明假期陣風較大,明天局地有揚沙

北京今天午後開始雲量逐漸增多,夜間系統過境,山區有零星小雨。中午到傍晚還會伴隨6級偏南陣風,陽光下暖意融融,但背陰處一陣風襲來還是有些涼意的,請大家適時調整着裝,謹防感冒。今天下班:多雲;偏南風3級(陣風5、6級)轉2級;19~15℃明天早晨:多雲間晴;偏北風1、2級;9~13℃未來三天3日白天:晴轉多雲;偏南風...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 天天要聞

安徽種田區up主,靠天吃飯,逆襲成地主後塌房

賽珍珠是唯一同時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女作家,堪稱文學界的「雙料頂流」。更魔幻的是,這位「頂流」是個美國人,卻靠寫中國農民的故事封神。她出生三個月就被傳教士父母帶到中國,一住就是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