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無宰相:誰在替皇帝管天下?

2025年03月26日00:52:07 歷史 1272

洪武十三年(1380年),南京城的血腥味還沒散盡。

朱元璋坐在奉天殿里,把玩着胡惟庸案的卷宗。

這個跟他打天下的老夥計,因為"專權不法"被處決,九族盡誅。

史書記載:"帝以歷代丞相多專權,遂罷中書省"(《明史·職官志》)。

從此,中國延續千年的宰相制度,被這個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一刀斬斷

明朝無宰相:誰在替皇帝管天下? - 天天要聞

朱元璋的算盤打得啪啪響:"朕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

他覺得只要把權力拆成六部,就能像分豬肉似的讓大家互相牽制。

可朝堂上的老臣們心裏門清——皇帝這是要當全天下的"總管家"。

廢相後的朱元璋很快發現,自己掉進了自己挖的坑裡。

據《明太祖實錄》統計,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里朱元璋收到奏章1160件,處理國事3291件。

這工作量,簡直比老農種地還累。

明朝無宰相:誰在替皇帝管天下? - 天天要聞

他不得不設立"四輔官",卻因制度漏洞很快作廢。

朱棣奪位後,這個難題更棘手。

建文舊臣虎視眈眈,北元餘孽蠢蠢欲動。

皇帝既要搞軍事又要管民政,分身乏術。

明史》記載:"成祖即位,特簡解縉黃淮入直文淵閣,參預機務。內閣之設自此始。"這個臨時工性質的秘書班子,竟成了明朝權力遊戲的轉折點。

宣德年間,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政時,內閣開始"票擬"——在奏章上貼小紙條提處理意見。

這個看似簡單的文書工作,實則是決策權的轉移。

《明史·職官志》說得明白:"內閣之票擬,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

但實際操作中,皇帝常常懶得看奏章,直接讓司禮監按票擬批紅。

到了嘉靖朝,嚴嵩把內閣首輔玩出了新高度。

他兼任吏部尚書,掌控官員任免;又管着禮部,把持科舉取士。

《明世宗實錄》記載,嚴嵩當政時"凡府部題覆,先面稟而後敢啟稿"。

六部尚書見首輔,竟要像見宰相般行禮。

到了萬曆初年,張居正與太監馮保結盟,搞出了"萬曆新政"。

明朝無宰相:誰在替皇帝管天下? - 天天要聞

《明史》說他"威柄之操,幾于震主"。

這個內閣首輔敢讓皇帝抄《罪己詔》,能把邊疆總兵當孫子訓。

他改革考成法,規定六科給事中按季度查核六部工作,實際上架空了都察院

時人感慨:"江陵(張居正)相業,自霍光諸葛亮後,未見其匹"。

但這樣的權臣終究是異類。

張居正死後遭清算,恰恰印證了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的論斷:"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也。"

明朝皇帝既要集權又怕擔責,造就了內閣與司禮監的畸形共生。

細看明朝276年,真正的權力中樞從來不在某個官職。

萬曆野獲編》記載了個段子:某日萬曆皇帝問首輔申時行:"如今誰是宰相?"

申時行答:"陛下該問,如今誰不是宰相?"

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司禮監太監,都在這個沒有宰相的體制里,扮演着宰相的某個角色。

朱元璋廢除的只是宰相的名號,卻除不掉治理大國需要專業官僚的現實。

楊廷和徐階,從嚴嵩到張居正,這些"不是宰相的宰相"們,用智慧和權謀在制度的夾縫中,撐起了大明王朝的日常運轉。

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權力就像流水,制度可以築壩,卻永遠擋不住它自然流淌的方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 天天要聞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知道,日本自德川幕府以來就閉關鎖國,直到被黑船踹開國門。不過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別的不說,德川家康就讓一個英國人當過自己的高級顧問,還給冊封武士,並賜予了日本姓名三浦按針。這個「洋武士」三浦按針不但對當時的日本影響很大,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 天天要聞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本文皆根據事實報道,加上主觀意見編寫而成,結尾附上事實報道要知道,緬甸大地剛剛經歷7.9級強震,山河破碎,百姓哀嚎,眼睜睜看着親人被埋在廢墟下,指望着救援的到來。而就在這生死關頭,本該感恩戴德的緬甸軍政府,卻干出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荒唐至極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 天天要聞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容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玉林市東北部,地處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容縣古稱容州,明洪武時期改容州為容縣,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府治在今梧州市),自此容縣之名沿用至今。容縣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歲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 天天要聞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在波譎雲詭的三國歷史中,逍遙津之戰宛如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張遼率少量兵力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名瞬間傳遍江東。然而,孫權在這場戰役中的失利,絕不能簡單地扣上「能力不足」的帽子。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 天天要聞

遵化義王莊:饅頭山下的歷史與傳說

作者:王亭貫在遵化地北頭鎮的群山環抱中,義王莊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冀東平原與燕山余脈的交界處。這座始建於明朝的村莊,因王氏家族「正直講義氣」的家風得名,歷經六百年風雨,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